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人脸识别技术反馈比对成功率达71.15%
天津以责任担当创新救助管理服务

时间:2018-08-28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本报记者  祝 闯  通讯员  朱 娜

今年以来,天津市民政系统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体球网总书记体球网作风建设的重要指示和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深入开展了不作为不担当问题专项治理三年行动,天津市民政局社会福利事业管理处第一时间制定了《体球网深入开展不作为不担当问题专项治理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指导救助管理工作实践。该方案实施以来,天津市救助管理系统始终保持善作为勇担当的姿态,直面救助管理工作中部分受助人员长期滞留等难点和痛点,通过理念创新、机制创新、方法创新,不断加强和改进天津市救助管理服务,筑牢民生底线。

“对,这个人就是我老叔!”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区救助管理站受助人员李某的侄子通过视频通话看到了一组受助人员的照片,并认出其中一人就是他的叔叔,他感慨道:“老叔,三年了,可找到你了!”那组受助人员的照片贴在塘沽区救助管理站寻亲栏里,他们都是长期滞留的受助人员。

作为流浪乞讨人员主要流经地之一的天津市,年均救助量1万人以上,在众多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中,有的患有精神障碍、智力障碍等疾病,这部分人员往往因无法提供个人信息、难以查明籍址而滞留在救助管理站内。

此前,对于滞留的受助人员,天津市救助管理机构通过报刊、广播、全国救助寻亲网等传统媒体发布寻亲公告,同时,利用今日头条弹窗、微信公众号、DNA血样比对等多种技术手段,竭尽所能帮助他们寻亲。据统计,2017年,天津市救助管理系统共帮助758名滞留受助人员寻亲成功,与家人团聚。但仍有近400名受助人员滞留。

其实,近400人,是多年沉淀下来的流浪乞讨人员滞留数量,对于天津一个有着千万人口的城市,这已经是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但这400多名滞留人员也正是天津市救助管理工作的难点和痛点。

家庭是温暖的港湾,流浪乞讨人员回归家庭是相对较好的选择。那么,如何提高滞留受助人员寻亲救助的成功率,帮助他们早日回归家庭呢?就在这项工作处于缓慢推进的状态时,天津市民政局不作为不担当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开展加速了这项工作的进程。

在天津市民政局社会福利事业管理处制订的《体球网深入开展不作为不担当问题专项治理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中,要求天津市救助管理机构以善作为勇担当的实际行动,为深化不作为不担当专项治理成果,打赢专项治理三年行动攻坚战开好头、起好步。

善作为、勇担当。就是要直面问题不回避,迎接挑战不退缩。天津市救助管理系统把提高滞留受助人员寻亲成功率作为重中之重。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天津市民政局与市公安局建立联动工作机制,由天津市民政局社会福利事业管理处与公安局图侦技防总队紧密协作,利用图像解析中心技术手段(以下简称人脸识别技术)辅助辨识滞留人员身份。在身份基本确认后,天津市救助管理机构会与受助人员流出地政府部门核实信息,确认人员身份后,家属可以到站接回受助人员,救助管理机构也可以护送受助人员返乡。

公安部门的人脸识别技术成功链接到救助管理工作中,寻亲成功率有了显著的提高。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市共为427名滞留人员进行了比对,共反馈156个比对结果,反馈率为36.53%。其中,111人确系本人已返回原籍,22人等待原籍确认,反馈比对成功率为71.15%。

受助人员李某正是人脸识别技术成功应用寻亲救助的受益者之一。就在走失三年的李某与亲人相聚的时候,塘沽区救助管理站也收到了李某家人送来的,写有“失联救助、大爱无边”字样的锦旗。随着越来越多滞留受助人员成功回归家庭,天津市救助管理机构也收到了来自四面八方一面又一面写满感谢和赞誉的锦旗。

服务对象赋予的殊荣是救助管理工作前进的不懈动力。在啃下受助人员长期滞留寻亲难这块“硬骨头”的同时,天津市救助管理系统还以不作为不担当专项治理工作为契机,加强了部门联动,丰富且细化了工作考评指标,有力推动了天津市救助管理工作深入开展。

今年4月,天津市民政局与市卫计委协调出台了《天津市市卫生计生委体球网设立天津市流浪乞讨人员救治定点医院的通知》,将全市所有三级医院(47家)和11家二级医院作为流浪乞讨人员医疗定点医院。要求各定点医院对需要进行紧急救治的危急重症流浪乞讨人员按照“先救治后收费”原则及时开通绿色通道,确保救治准确性和及时性。

注重部门联动,同样注重自身能力建设。对此,天津市民政局与市综治办联系,在2017年综治考核指标的基础上,结合民政部相关督查内容和新形势下救助管理工作需要,重新制定细化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指标。将救助管理工作领导机制建设、救助管理档案管理、托养机构监管和长期滞留人员定期巡视、滞留受助人员及死亡受助人员情况、救助管理机构工作规程执行情况等重点工作环节全部纳入2018年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指标中。此举有效推进全市救助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

如今,人脸识别技术、“先救治后收费”的医疗绿色通道、完善的考核机制,在天津市救助管理系统正在开展的“夏季送清凉”专项救助工作中,更好地发挥着“兜底线、保民生”的积极作用,推动着天津市民政系统“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生动实践。

(来源:中国社会报2018.8.28)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