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 俊 王正玲
失智老人照护是今年上海民生养老工作重点之一。今年初,改建1000张失智老人照护床位首次被列入上海市政府实事工程。为了缓解认知症(又称失智症)老人照护的压力,如今新一波政策红利正在上海落地,各区尝试在社区对认知症进行筛查、照护或干预,受到社区中不少认知症患者及家属的欢迎。
据统计,目前上海约有30万老人患上认知症,约占户籍老年人总数的7%。认知症是一系列以记忆和认知功能损害为特征的综合症候群,并不是正常的老化,而是一种疾病。然而,医学上目前并没有认知症治疗的办法。业内人士指出,身患认知症的老人,如果不加干预,失智症状随时间的推移将会越来越重,且不可逆,直到陷入生活不能自理的境地。就当前而言,非药物干预即专业认知症照护成为预防和缓解认知症的唯一解决方案。
针对认知症患者及家庭这一社会刚需,今年以来上海各区作出了不少实践探索。2月,杨浦区新开了一家主要收住高龄失智失能老人的公办养老院——杨浦社会福利院,这座失智失能照料机构拥有295张床位、建筑面积超过7400平方米,尤其是对那些单纯认知症老人,设置认知家园专区。长宁区则推行了一场认知症社区筛查试验,该区选取江苏路和华阳路两个街道,分别针对户籍老龄人口进行认知症全人群筛查和整群抽样筛查,同时在虹桥街道开展认知症高危人群排查,用以排摸社区认知症患者底数,研究建立包括科普宣导、发现转诊、认知干预、家庭支持等在内的社区支持网络。在黄浦区五里桥街道调研时发现,社区失智群体缺乏康复理疗场所,该区率先让辖区内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定向床位服务于社区中的失智老人,帮助他们减轻症状、放松心情。而创建以长者为中心的“认知症友好社区”正在普陀区长寿路街道稳步推进,他们希望实现认知症从预防、治疗到照护的全病程管理模式,为家庭减轻负担,让患者生活更有质量。
与此同时,如何答好“改建1000张失智老人照护床位”这一“市政府实事工程”考题,成为政府部门要解决的当务之急。为了帮助更多有需要的家庭在家门口有效照护认知症患者,今年3月,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带队赴虹口区银康老年公寓调研养老机构失智床位建设,实地调研银康老年公寓失智症照护专区——记忆小镇和慈爱小院,同时启动了市民政第三精神卫生中心与银康老年公寓“认知症医养结合”研究项目。4月,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发布《认知症照护床位设置工作方案(试行)》,要求2018年各区改建认知症照护床位不低于50张,全市总数不低于1000张;认知症照护床位服务对象为该市户籍60岁及以上、经统一需求评估和认知症专项测评后符合机构入住要求的老年人;由市级福利彩票公益金给予每个认知症照护单元一次性开办补贴10万元,用于照护单元内的设施设备采购、更换和维护;在既有养老服务机构内设置的认知症照护床位,由市级福彩公益金按每张床位1万元的标准给予补贴,各区政府按照不低于1∶1的比例配补;鼓励对养老服务机构员工制招用在认知症照护单元专门从事认知症照护服务的护理员,按考核合格人数乘以该市上年度最低工资50%的标准给予养老服务机构奖补;同时,认知症照护床位所在区域统一使用“记忆家园”的名称,床位布局采取“小单元”的模式,每单元6-18床,每个机构可根据场地条件设置1个或多个单元,同时在合理布局床位的前提下,鼓励设置单人间,多人间每间原则上不超过4床,且床之间有私密性隔断。
(来源:中国社会报2018.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