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聚焦难点 努力打造农村养老福建样本

时间:2020-12-09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林 静 黄云龙

近年来,福建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连续4年将农村幸福院建设、乡镇敬老院改造提升等工程列入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省级彩票公益金80%以上投入养老服务,并向农村地区倾斜,着力解决农村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和留守困难老年人关爱服务等难点问题,努力打造具有福建地方特色的养老新模式。

村级养老“四化”模式

宁化县地处闽西北,集边远山区、老区苏区、欠发达地区为一体。近年来,该县通过成立村级养老服务中心运营管理幸福院,引导留守老人走出“小家”融入幸福院“大家”,探索形成生活互助化、娱乐本土化、服务专业化、习俗文明化“四化”模式,实现低成本互助养老。在方田村幸福院,老人们交纳3元即可享用一荤一素一汤的爱心午餐,参加劳动半天可免费享用一次午餐,贫困户、低保户免费用餐。老人们还自发组织起本土化的各类文艺活动,表演敲牌子鼓、拉二胡、吹唢呐等特色节目,传唱红色歌曲、客家原生态采茶山歌,开展讲述宗族名人和客家先贤迁徙史活动,传承玉扣纸、木活字印刷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互助孝老食堂”模式

今年4月,古田县出台“互助孝老食堂”试点工作方案,构建了“政府搭台、村居承办、居民互助、个人自愿、梯度收费、社会参与”的运作模式,重点解决贫困、留守、孤寡、高龄、失独、重残等特殊困难老年人的吃饭问题,结合送餐上门行动,对行动不便老人进行探视关怀,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孝老助餐服务格局。目前,全县首批10个村已全部开张,在用餐老人合计284人。第二批30个村的“互助孝老食堂”正在建设之中,2020年底前开办“互助孝老食堂”的村将达40个,2021年,该项工作还将列入全县为民办实事项目,逐步实现困难群众和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得到便捷实惠的餐饮照护服务。

“就业扶贫+助老公益”模式

漳州市芗城区桃林社区的林明富,2018年从漳州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因行走不便,就业困难,被聘为社区助老员后,实现就近就业的同时解决了家庭经济困难。近年来,漳州市创新开发村(居)助老员公益性岗位,安排符合法定劳动年龄,且有强烈就业意愿并具有劳动能力的就业困难人员、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城乡低保对象就业,特别是大龄失业人员和零就业家庭人员,有针对性地设置岗位,方便困难人员就近就业,实现脱贫。2020年,漳州市已开发村(居)助老员公益性岗位444个,首批录用的助老员已全部走上工作岗位。助老员在村(居)“两委”领导下,运营管理养老服务设施,构建养老服务网络。

“1+6+X”邻里中心模式

莆田市近日创新推出党建统领的“1+6+X”邻里中心模式,“1”即坚持党建引领这条主线,创建“党建+”社区邻里中心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抓好社区邻里中心建设。“6”即完善社区幼有所育、老有所养、病有所医、食有所安、居有所乐、事有所办6项服务功能。“X”即结合社区实际和群众需求,拓展其他多项功能,以党建+养老服务为品牌抓手,建设居家社区和机构相协调、相互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形成多元化立体式全覆盖的养老服务格局。通过党建引领,探索以17个社区为试点,以点带面,规划三年内建成70个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邻里中心,努力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15分钟便民养老服务圈。

此外,三明市建立“中央厨房+用餐点+配送助餐”机制,大田县建立山区养老“110”模式,长汀县推动乡镇卫生院转型医养结合服务中心,沙县探索学养结合新模式,福清市农村幸福院改造工程等相继推进、取得成效,让老人们获得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0.12.9)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