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大爱家园”里的别样温情

时间:2021-02-04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本报记者 雷 耀

快乐金矿、情绪葫芦、创造七边形……每一个游戏盒子里都藏有丰富的心理学宝藏,通过桌游的方式呈现在学生们的面前,既没有空洞的说教,也没有乏味的知识灌输。在娱乐的同时,把积极心理的种子种在了学生们的心里。2021年,肆虐的新冠病毒让吉林省长春市又紧张起来。在吉林省孤儿学校里,小学教育科、初中教育科、高中教育科、高专教育科的老师们,结合各个年龄段学生们的特点,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这看似普通的活动却给因疫情封闭在校学生的生活增添了无限乐趣。

学校始建于1956年,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的孤儿学校。学校坚持小学、初中、高中、职业教育同步发展,为孤儿学生打造了多元化成才之路;注重孤儿衣、食、住、行、医全方位保障,加强校园环境及文化内涵建设,致力于孤儿学生幸福指数的提升;积极搭建学生个性成长舞台,始终将社会实践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延伸和补充,不断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社会责任感,不断提升学生的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疫情防控中,时刻关注学生们的安全

当班级学生出现体温异常时,班主任立即排查其他学生身体情况,妥善安排班级学生原地不动、就地隔离。然后,把体温异常学生带到指定隔离区域隔离。校医进入隔离区域,对异常学生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做好记录……这是发生在1月18日学校开展的“疫情防控应急实战演练”活动中的场景。

1月11日,学校召开领导班子扩大会议,根据当前疫情形势,要求全体教职工提升政治站位,坚决做到绷紧弦、不放松,坚决织密校园门卫、学生管理、行政后勤“三张网”,坚决做到“封、堵、隔、离”四字,坚决将各项措施落实到人头、落实到行动中。学校再次组建疫情防控突击队,实行每25天轮换的封闭式管理,突击队队员换岗由学校统一进行核酸检测。落实每日学生晨晚检制度、全区域每日消毒通风制度。取消一切校外活动,强化学生个人卫生。用餐实行盒饭制。

“时刻都要把学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这是自疫情发生以来,校长张洁始终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一直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学校第一时间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宣传监督、综合协调、教学督导、环境整治与学生管理、后勤保障五个工作组,明确职责、细化要求。校长与主管校长、主管校长与各科室负责人、科室负责人与值班人员层层签订责任书,将疫情防控工作落实到具体事、具体人,确保防控措施落实无死角。

“去年2月28日,我校实行全封闭管理后,组建了19人的疫情防控突击队,采取了720小时人员不流动、贴身陪伴、精心守护的防控措施,用真情陪伴为170名孤儿学生带去父母般的温暖。”张洁告诉记者,“2020年,我校还被民政部授予‘全国民政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这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面对疫情,全校师生严格执行防疫要求,主动配合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大家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共同筑起一道坚固的校园安全堡垒。”

在特色活动中,促进学生们身心健康

这边,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故事,甲骨文社团带领学生们走进汉字的文化宝库,走进汉字的奇妙世界,教他们了解每个甲骨文字的来历和意义,学习汉字的演变过程。那边,学生们正大胆用笔,以轻松愉快的心情作画。老师采用游戏的方法,带领他们逐渐有意识、有目的地画出绘画主题。一张张五彩缤纷的绘画作品,画满了童趣与梦想。

近日,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在网上招募了一批志愿者老师,制订了线上学习计划,老师们利用休息时间为在校学生带来了一个个妙趣横生的线上社团活动,有舞蹈社团、绘画社团、英语社团、手工社团、茶艺社团、甲骨文社团等,学生们可根据喜好参加不同社团的活动,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增长知识,提升素养。

今年,面对疫情的再次来袭,学校的应对更加从容。学校领导班子及科室相关负责人,时刻将假期留校学生们的安全放在心上,时刻关注各个学部学生健康、环境消杀情况,时刻关注学生用餐卫生、营养情况。在保安全的同时,特色活动的开展进一步丰富了学生们的寒假生活。初中教育科的老师组织开展了“巧手送祝福”“乐在棋中”“魔方争霸”“趣味音标”“诗词比拼”等文娱活动。小学教育科的老师时刻关注学生们的心理健康,组织学生们参加心理沙盘、心理桌游、团体心理游戏等活动,培养学生们健康、乐观的心态。

为了确保学生们的身心健康,学校还精心设计了“陪伴课程”。用生命课程,让学生们懂得生命的可贵;用爱国课程,让学生们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学会感恩;用劳动课程,让学生们体会生活的美好;用心理课程,让学生们学会如何管理和调节情绪;用健身课程,让学生们懂得强健体魄的重要意义。

在传承发展中,许学生们一个美好未来

身高只有110厘米的小邱(化名),总是自称“三岁”。他于2017年2月来到学校学习生活,成为一年级大家庭中的一员。他自理能力差,不会穿衣服,更不会整理内务。自控能力也较弱,经常尿床、尿裤子。语言表达不清,有需求时还要做手势、眼神交流。

小邱第一次走进梦想课堂时,有些坐不住,时而看看墙上可爱的挂画,时而离开椅子摸摸桌中央的夹板。在他眼里,这一切都是新鲜的。第二节课是“我的自画像”,对小邱而言,画一张自画像有点难。他选择认真听其他同学的分享,慢慢地,他尝试拿起画笔自己画画。将观察到的事物画在纸上时,他画得很专注,也很有成就感。

“在梦想课堂上,我看到了没有压力、全身心投入的小邱,他在这里学会用绘画、身体语言表达最真实的想法。所有人都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为他鼓劲,加油。”梦想老师任威告诉记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一个全新的小邱出现在我们眼前。在课堂上,会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帮助更多像小邱这样的孩子成长进步。”

像梦想课堂这样的特色课程在吉林省孤儿学校还有很多。

近年来,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培根铸魂”为办学方针,以“办有温度的教育,助有梦想的人生”为办学理念,坚持“立德、守善、敏学、尚志”的校训,致力于打造“家庭学校教育融一体、教师父母身份集一身、育养铸魂承一脉”的教育模式,期待能为孤儿学生搭建更加健康、更加美好的发展平台。建校60多年,先后有5000余名孤儿从这里走向社会。

“‘十四五’期间,学校将着力打造助力孤儿成长的类家庭教育体系。”张洁告诉记者,“该体系拟采用类家庭教育模式,由学校招募社会上学历层次较高、专业水平突出的各界爱心人士,充当父母角色,孤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成长在音乐之家、摄影师之家、教师之家等形式多样的家庭中,让学校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们成为类家庭中的兄弟姐妹,组合生活在自己选择的类家庭里,体验不同家庭环境、家庭氛围的影响和熏陶。”

寒来暑往,学校里石碑上“大爱家园”四个大红字,见证了学校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一步一个脚印向前发展;见证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从这里毕业,走向社会;见证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来到这里学习生活,健康成长。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1.2.4)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