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寻亲服务”书写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

时间:2019-06-25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本报记者 祝 闯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1623个救助管理机构,1.7万名救助管理干部职工,24小时坚守在救助服务一线,累计救助流浪乞讨人员1767万人次。

  每一次救助都是一次“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的体现,更是一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实践。

  时代出题,民政应考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新时代民政救助管理工作面临着更加棘手的考验——作为提供临时性救助的救助管理机构如何解决受助人员的长期滞留问题。

  实际工作中,对于健康情况相对良好的受助人员,救助管理机构提供一顿饱饭、一张车票往往就能帮他们返乡,回归正常生活。然而,对于患有精神障碍或智力和肢体残疾的受助人员,因短期内无法联系到家人,则会出现滞留现象。据统计,2016年以来,全国累计救助因无法查明身份信息而滞留超过10天以上的流浪乞讨人员28万人次,占同期全部救助量的7.1%。

  滞留的受助人员通常患有疾病,需要医疗、照护和监护,救助管理机构人手不足、条件有限。为了解决问题只得委托托养。目前,全国有1291个社会服务机构在提供委托托养服务。

  托养是临时的,救助管理的最终目的还是要帮助受助人员回归家庭。对此,民政部对救助管理工作提出“六必须、六不得”的要求,专门强调“必须开展寻亲工作,不得不闻不问、一托了之”。

  耐心作答,步步为营

  2016年1月8日,家住辽宁省沈阳市的赵女士通过全国救助寻亲网找到了失散两年、经辽宁省大连市救助管理站救助后托养的母亲李某。久别的亲人相拥而泣,感动了在场的每个人,也为更多滞留受助人员回家点亮了希望。这是全国救助寻亲网上线后全国首例成功寻亲。

  为了帮助滞留的受助人员早日与亲人团聚,民政部将“寻亲服务”作为突破口,并对其进行了系统安排和规范管理。

  2014年,民政部印发《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机构工作规程》,首次将“寻亲服务”作为救助程序纳入规范性文件。

  2015年8月,民政部、公安部联合印发文件,明确了寻亲工作具体工作内容,同时要求建立受助人员身份查询长效机制。

  同年12月,民政部启用全国救助寻亲网,突破传统寻亲公告在版面、地域、时限等方面的局限,实现广覆盖、常态化寻亲模式。

  2017年,民政部在全国救助管理工作视频会议上专门要求“无法查明身份人员信息必须100%上传全国救助寻亲网”。

  滞留受助人员能否回归家庭,关系小家团圆幸福,关系国家和谐稳定。2018年,党中央、国务院对加强和改进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作出部署要求,体球网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对救助管理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进一步细化明确了身份查询工作职责,一是要求建立全国统一的DNA采集比对、人像识别机制。

  二是规定了公安机关反馈核查信息时间不得超过1个月。三是压实了救助管理机构和托养机构对受助人员开展寻亲送返的主体责任。四是明确对救助量较大的救助管理机构,公安机关要派驻专门力量协助做好身份核查工作。五是对没有依法履行工作职责的情况要严格追责问责。

  拥抱网络,成就团圆

  信息化时代,互联网好比加速器,拥抱了互联网就相当于驶进了快车道。高效的“寻亲服务”,可以帮助滞留的受助人员尽快回到亲人身边,同时还能节约救助成本。正因如此,民政救助管理工作乘上了互联网的“东风”。

  2015年10月,民政部正式启用全国救助管理信息系统,形成了覆盖全面、实时联动的网络工作平台,为及时跟进受助人员救助情况特别是寻亲情况提供了极大便利。

  2016年,民政部全国救助寻亲网上线。实现了及时向社会发布已经被救助者的走失信息。目前,全国救助寻亲网已经成为覆盖全国、实时更新、互联互通的滞留受助人员寻亲平台。截至2019年5月底,共推送滞留人员信息95941人次,成功寻亲47209人次。

  “寻亲服务”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为了继续拓展寻亲渠道,给寻亲成功提供更多可能,民政部逐步尝试与互联网企业开展公益寻亲合作项目。

  2016年7月4日,民政部社会事务司与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签署的公益寻亲项目,借助今日头条的精准地域推送技术,向近8亿的今日头条新闻客户端用户定向推送疑似走失、被拐、被骗的受助人员寻亲信息。截至2019年5月底,累计发布寻亲信息36889人次,成功寻亲7456人次,成功率达20%。

  2018年10月25日,民政部社会事务司与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开展合作,利用百度人脸识别技术将受助人员的照片与各地历年救助的人员照片进行比对,提高救助管理机构的身份甄别效率。2018年11月,民政部部署在全国100家救助管理站开展试点工作。经初步统计,人脸识别模块日使用量超过1000次。

  2019年1月,百度公司创建并上线了基于全国救助寻亲网信息数据库的“百度AI寻人智能小程序”,实现一键搜索,快速寻亲。截至2019年5月底,百度AI平台共计进行201198次人脸识别,实现6493次走失人员比对成功。

  据统计,截至2019年5月底,全国共有滞留人员34805人,与2017年4月底的49408人相比,下降了14603人,减少近30%。

  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是社会上最需要关心的人群之一。民政救助管理工作的开展实现着“弱有所扶”的目标,“寻亲服务”的及时跟进破解了难题,更守住了民生底线。同时,这其中流露出的人性光辉正在温暖着人心,传递着正能量。

(来源:中国社会报2019.6.25)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