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 俊 王正玲
记者从7月26日上海市民政局召开的“海市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推进会”获悉,上海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取得重要进展,2019年有191家市级社会组织直接参与脱贫攻坚,扶贫项目达675个,扶贫资金达10.34亿元。其中,7.6亿元用于支援外省市,覆盖助困、助医、助学、助残等多领域。
同时,民政部部署上海对口支援青海、西藏、云南三地16个深度贫困县的首批46个扶贫需求项目,也已全部被上海社会组织认领,累计金额达1513万元。会上,市民政局向60家社会组织颁发了“上海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任务”项目认领证书。
授人以渔,重在 “造血”
据了解,近年来上海市民政局积极推动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去年2月发出倡议,鼓励社会组织投身社区、郊区和上海对口支援地区建设,今年初再次动员社会组织为上海对口支援地区发挥所长,还协同市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制订相关细则,为社会公益项目提供政府配套资助资金。
上海社会组织发挥了链接资源、专业技术、敏锐灵活的优势,在参与脱贫攻坚中坚持“授人以渔”,从资金和物质帮扶,提升到服务和智力帮扶,不仅“输血”更重在“造血”。红景天为西藏一级濒危保护植物,上海相宜公益基金会启动了“红景天种植计划”脱贫项目,不仅保护了珍稀植物,更培育了红景天人工种植产业,推动当地精准脱贫。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助力科普扶贫,先后将价值超过千万元的32套流动科技馆、42个乡村电脑教室、800台电脑、近万册科普图书资料捐赠给新疆、西藏、青海等上海对口支援地区。上海华侨基金会从教育扶贫和医疗救助入手,为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等“三区三州”的困境学子、因病致贫家庭提供慈善支持,全年为“三区三州”公益项目募集善款超4000万元,有近万人受益。
对接需求,实现精准扶贫
市民政局与对口地区对接,开展深度调研,确定需求项目,努力实现精准扶贫。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两个深度贫困县调研时发现,当地农民看病主要依赖近200名乡村医生,乡村医生医疗服务水平急需提升,于是“乡村医生”培训赋能项目便被纳入了市民政局制定发布的《上海对口支援16个深度贫困县项目认领清单》中。
上海复星公益基金会2017年底启动了“乡村医生健康扶贫”项目,为他们提供保险、培训、设备、药品、公共卫生服务奖励基金、乡村全科医生考证支持,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社区大病救助、全国暖心村医评选等活动的开展,已覆盖50个县1.1万多名乡村医生,惠及200万贫困人口。此次,复星公益基金会与善小公益基金会采用联合扶贫的方式,各出资100万元,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上海市儿童基金会、上海民盟同舟公益基金会、上海安慈公益基金会、上海慧佳慈善基金会等共同出资135万元认领了“乡村医生”项目,实现了迪庆2个深度贫困县的乡村医生培训项目全覆盖。
(来源:中国社会报20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