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安 娜
近日,北京市朝阳区的50个社区,迎来了一些陌生的朋友。他们不是来走亲访友,亦不是到社区办事,而是要与社区工作者共同研究社区治理中“疑难杂症”解决方案,“组团”为社区治理“把脉开方”、出谋划策,进而帮助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他们,被社区工作者亲切地称为“社区成长伙伴”。
“社区成长伙伴计划”里的四支队伍
什么是“社区成长伙伴”?据朝阳区委社会工委书记、朝阳区民政局局长赵年生介绍,为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加强对社区治理工作的专业指导,今年,朝阳区根据社区实际需要启动“社区成长伙伴计划”,通过一对一、多对一等面对面指导,请专业团队作为“社区成长伙伴”,对社区进行难题“会诊”。
“‘社区成长伙伴计划’,旨在推动社会智力资源与本土社区力量协同合作,通过专业团队提供专业方法、培养专业人才,实现社区环境治理、物业管理、居民自治等工作的系统化。一方面,解决好社区服务管理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另一方面,解决好影响社区长远发展的体制机制、思想观念、能力素质、队伍建设等问题。”赵年生说。
记者了解到,这个专业团队由“四队”构成,即由朝阳区委社会工委区民政局选聘的由业内专家组成的“理论专家团队”,为社区建设、发展、治理提供智力支持和专业指导;由优秀社区书记、主任组成的“实践专家团队”,为社区破解难题、创新服务提供实践指导;由专业社会组织组成的“社会组织专业团队”,共同参与社区项目的策划、设计、实施,或承接社区治理项目;由街乡选派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科级以上干部担任的“社区协调指导员”,负责协调、实施社区成长伙伴计划相关事务。理论专家、实践专家、专业组织、社区协调指导员到社区“报到”,带动社区共同研究综合解决方案,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副研究员朱涛,是“社区成长伙伴”之一,是“社区成长伙伴计划”中“理论专家团队”的特聘成员。社区工作者刚与他见面,就迫不及待地抛出了一系列问题。“请问,老旧小区物业服务管理不到位,怎么才能提升物业管理水平?”“社区里居民人数不少,但总感觉捏合不到一块儿,有啥好办法?”
“这些问题可以通过楼院议事厅与社区社会组织培育等项目循序渐进解决……”针对社区工作者提出的问题,朱涛与其他几位来自国家和北京市高校的专家教授一起,从专业角度耐心详细地对问题作出解答。
把问题变课题 把难点变亮点
位于望京街道的南湖西里社区是一个典型的老旧小区,让社区干部苦恼的是,虽然在社区治理方面他们曾下过不少功夫,但依然存在着物业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这成为他们的一块“心病”。
“社区成长伙伴计划”推出后,南湖西里社区被选定为该计划的50个试点社区之一,将得到“四队”专家团队的帮助和支持。这个消息为南湖西里社区的社区工作人员打了一剂“强心针”,一位社区干部高兴地说:“这下好了,我们可以依托‘四队’专家团队的专业知识和优势资源,研究破解我们小区的治理难题,真正为社区居民解决他们的烦心事、操心事。”
记者了解到,“社区成长伙伴计划”共分为探索启动阶段、提质拓面阶段和巩固深化阶段,为期三年。早在计划启动之前,朝阳区就已在全区范围内按照“三类两级”标准摸排确定50个样本小区。“三类”,即商品房小区、老旧小区、保障房小区;“两级”,即潜力社区、提升社区,两者比例为2∶3。据介绍,成长伙伴团队与样本社区将实现“资源对接”和“解难对接”。全面调研梳理社区资源优势、目标定位、亮点和痛点、居民需求等基本情况,与组内专家资源优势实现有效对接;在破解社区难题和项目实施中,围绕工作理念、工作方法、工作机制、工作路径、工作成果等要素,为社区提供专业指导意见。
为确保计划实施的实效,朝阳区根据实际情况成立“1+6+N”工作组。“1”,即一个成长创新中心,以应用研究、治理诊断、决策支持、工具研发、能力建设、品牌培育为主要服务内容,负责“社区成长伙伴计划”及各工作组整体统筹协调和运行服务。“6”,即组建6个工作组,每组中包含“四队”中的专业成员,2名理论专家、3名实践专家、1-2家社会组织、1名社区协调指导员,对50个样本社区进行全面帮扶,指导社区探索实践,探索一系列工作方法、破解一批难点问题、培育一批精品社区,最终实现社区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全面提升。“N”,即N个重点支持社区,组建数量不固定的专项工作组,根据实际需要做好重点难点攻坚工作,具体开展专项业务指导。
“组建社区成长伙伴团队,有助于让理论专家更接地气,让优秀社区品牌更具复制性和推广性。‘社区成长伙伴计划’的目标,是推动社区系统化的构建、体系化的发展、多层次的动员、多主体的参与、本地化的转化。” 赵年生说,“社区成长伙伴计划”有望于2020年在全区深入推广,按照“把问题变课题、把难点变亮点”的思路,充分发挥社区发展指导专家团队的专业指导作用,培育一批“党委认可、政府满意、百姓点赞”的全面进步、全面过硬精品社区。
(来源:中国社会报2019.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