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一座千年“酒城”的养老之约

时间:2019-07-17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本报记者 王 尧

  只有好酒才能作陈酿,只有好服务才能孝养老人。

  四川泸州这座全国闻名的千年“酒城”如今又有一个新面貌。自2014年7月泸州市被列入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地区以来,当地老年人的幸福感与日俱增。酒可温,汤勿凉。人在家中坐,在“一碗汤”都不会凉的时间里,泸州市倾力打造的立体养老服务会快速送到老人们家中。

  构建体系,解基础之弱

  38摄氏度的高温下,车来车往的建设工地既繁忙又有序,显得更加热火朝天。四周一座座高档商业住宅区彰显着这座城的活力和魅力,而在高档社区环抱中的这片工地,未来将建成拥有4000张床位的养老社区。一边是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一边紧邻一江两公园,难怪这里是全城地价最贵的地段之一。“规划之初,为保证养老社区的实际运投效果,泸州市委、市政府专门由市属国有企业西南医投投资运营春江酒城嘉苑养老社区项目,塑造川渝滇黔结合部‘医养结合’新典范。”谈起这个冉冉升起的新星项目,泸州市民政局副局长彭光磊自豪地说。

  大城市老年人口总量巨大,且持续增加,在低龄老年人口数量占优的情况下,目前仍是养老服务发展的重要时期,机遇和挑战并存。 5年前,泸州市委、市政府趁机谋篇布局,一张蓝图绘到底,针对养老顶层设计、基础建设、行业互动中存在的各自为战、头重脚轻等问题,集中力量构建养老服务体系。

  泸州市民政局局长黄月桂回忆:“当时我们就想,要优先发展好养老事业,把最好的最优质的服务献给老人们!”

  本着这样的初心,在短短几年内泸州就出台了《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实施意见》等26个政策文件及《健康养老服务设施布点规划》等5个养老规划。204个养老机构、303个农村幸福院、377个城乡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630个基层老年人协会、3.3万张养老床位……大批养老设施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从城市到农村,从社区到家庭,分类分级夯实养老服务平台,有效解决了早年间“一床难求”的难题。

  考虑到医养结合的需求,泸州市根据自身条件,借力排名全省第二的医疗资源,充分发挥西南医科大学等重点医学院校带动作用,支持当地医疗卫生机构和养老机构互补合作,疏通了医保报销等政策壁垒。黄月桂说:“医疗问题不解决好,老人的晚年生活肯定幸福不了。我们不仅为全市所有65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还给他们建立健康档案,提供持续的医养服务。同时,全市安排24个医疗机构开展养老护理服务,32个养老机构增设医疗机构,139个养老机构与乡(村)卫生医疗机构建立合作机制。通过持续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能力,基本化解了医疗养老‘顾此失彼’困局,开创了一个令人放心的养老局面。”

  探索模式,解路径之困

  “不同年龄段的老年人需求不同,60岁-75岁的人需要老年旅游、老年大学等丰富的活动,75岁-85岁的适合居家养老,需要依托社区和养老公司上门服务,而85岁-90岁老年人失能失智、疾病晚期的较多,适合机构养老。想把我们的老人照顾好,就得针对不同人群提供不同的养老服务。”泸州市民政局养老服务科科长王杰向记者介绍道,“可能你也听说过,在四川地区有一个大名鼎鼎的以服务做得好著称的‘小蚂蚁’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总部就设在泸州。”大名鼎鼎并非空穴来风,记者对“小蚂蚁”早有耳闻,其辐射全省12个地市,为20万老人提供优质居家养老服务。从2015年成立起,“小蚂蚁”用一种蚂蚁啃大象的为老服务精神被民政部、发展改革委和全国老龄办选入全国养老服务业典型案例。

  成功的秘诀是什么?记者问“小蚂蚁”总经理李章俊。“我做家政服务起步,后来也做物业管理,再后来开始做居家和机构养老。养老服务说到底是对人的服务,服务业的秘诀,最重要的就是把功夫做‘实’。比如为老人洗个脚,不需要太花哨的方法,是不是舒服、是不是认真,老人心里最明白。”李章俊的养老事业不仅风生水起,他还身兼当地的社工协会会长和物业协会会长,“下一步,家政、物业、养老将会更加紧密地融合,那时候我的公司或许也改个名叫‘社会服务产业公司’了。”

  当下,很多城市的养老服务业还处于发展初期,市场的介入程度不高。老百姓想进公办养老机构入院难、排队长。而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则投资多、回收慢、利润薄,有的甚至处于亏损状态,导致社会资本参与养老产业的积极性不够高。几年前涌现出的第一批养老产业投资热已经雨打风吹去,多少资本运作都在养老这片热土上落得丢盔弃甲。“得让他们良性发展,得让他们更好地参与到养老大军中,而不是仅靠政府孤军作战。我们要围绕机构、社区和居家养老中凸显的质量方式需求,建立更和谐的养老服务网络。”王杰说。

  先出台全市养老机构服务标准,再以龙头带动、精品示范等方式,树立养老服务机构标杆,然后以点带面打造标准化精品机构,泸州的几步棋下得立竿见影。很快,泸州市的中颐金色颐养园成功创建获得国家级养老服务标准体系。同时,泸州还建立了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运营补贴机制,积极推进“小蚂蚁”“好孝心”等专业机构连锁化运营日间照料中心,将日间照料、康复保健、“银发餐厅”等养老服务嵌入社区和小区,并融合“社区照料+居家养老”,为老年人提供便捷化养老服务。

  “现在做产业,不考虑‘互联网+’的话落地就是过时的。但要用好用实互联网,就会大大提高服务效率水准,也更利于决策布局。”李章俊此言不虚。泸州从养老开篇时就同步建设了全市的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按照“政府搭台、国企运营、社会运作”的模式搭建“终端+平台+实体商家”服务体系,为全市100万老年人提供“互联网+养老”服务。

  通力保障,解发展之忧

  “看!我们泸州的社会福利院可是紧挨着市人民政府的!”泸州市社会福利院院长颜永聪跟记者说,“有这样的区位优势,养老孝老的社会关注度能不高吗?!”

  越千山,壮志凌云;涉万水,信念弥坚。一个城市的养老工作要想持续发展,实打实的问题是避不开的,钱、地、人的紧缺是制约发展的瓶颈。“缺要素”“风险高”等困难摆在面前,需要政府重振信心。要把最好的给老人,不能停留在口号和空话上。泸州市率先重点落脚土地、人才、保险三类保障。建立财政资金、信贷资金、社会资金共担机制,实施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用地、小区养老服务用房优先保障机制。投入财政资金近5亿元,撬动社会资金30亿元投入养老服务业,落实养老服务用地近1000亩。积极探索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通过退宅腾地将部分指标转化为集体建设用地,用于建设农村养老设施,激活农村沉睡宅基地资源。又通过构建“政府搭台、学校培养、基地提升、机构培训、社工助力”的多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解决“无人可用”问题。目前,泸州市按照每人每年600元-1800元的标准建立养老护理员从业补贴机制,全市持证的养老护理员、社工机构以及在册社会工作师数量都得到了蓬勃发展。泸州市社会福利院在2017年、2018年的全省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中,连续两年包揽个人和团体一等奖。

  此外,泸州市还对养老机构购买综合责任保险补助保费金额的50%予以补助,减轻养老机构运营风险。解决好地、人和保险机制,泸州的养老事业迈上了稳定而快速的发展道路。

(来源:中国社会报2019.7.17)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