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八宝山革命公墓的传承与创新

时间:2021-04-09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文/图 本报记者 柳 旭

传承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为了更好地传承。作为我国传统节日之一,清明节历来是人们慎终追远、缅怀先人的重要时刻。今年清明节前夕,记者走进了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带大家一起看看,在这座声名最著、红色教育资源最为丰富的园林式公墓里,正在发生的与传承和创新有关的故事。

红色资源融入政德教育

廉洁家风,禁止子女公车私用的黄克诚;雪中送炭,拿出5000块大洋支援中央红军的徐海东;撼人心弦,直击共产党人初心的耿飚之问……

2021年3月底的一天,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以下简称革命公墓)党员干部政德教育基地,通过讲解员李月圆的动情讲述和大量历史照片的集中展示,北京市委党校局级干部培训班的学员们全神贯注地听、目不转睛地看、设身处地地想,大家对于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更深入的理解。

政德教育基地为什么设在革命公墓?这里的教育内容和方式与其他地方有哪些不同?背后又有哪些故事?记者进行了采访。

把“讲堂”开进公墓

“革命公墓是很多革命先烈的安息之地,是民族精神与国家荣誉的象征之地,红色资源数量最多、最集中、最丰富、最有典型性。”革命公墓新闻发言人代雷告诉记者,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长期以来,革命公墓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先后开发了适合大专院校、中小学生的思想课堂,适合企业、体球网的社会实践课堂,以及适合党政干部的政德课堂。

记者了解到,为了把政德教育做深、做细、做实,更加突出教育的针对性和导向性,在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指导下,革命公墓积极拟订工作方案、整合红色资源、优化教学流程,通过政德教育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继承与发扬革命先辈的政德传统与革命精神。

通过一系列的前期准备,2020年9月底,北京市首个党员干部政德教育基地在革命公墓揭牌。基地建成后,通过充分挖掘和运用红色资源优势,形成了“展厅展示教学、骨灰堂和墓区现场教学、烈士纪念园宣誓教学、专家课堂教学”四位一体的教学体系,通过讲理论、讲故事、讲精神,传播红色文化,教育党员干部提高思想境界、提升政德修养、规范品行作风,进一步筑牢信仰之基、从政之基、廉政之基。

把讲解词内化于心

“革命公墓的一位位先烈、一座座墓碑、一行行碑文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的职责就是挖掘革命故事、弘扬先烈精神。”李月圆告诉记者,来革命公墓工作之前,她在北京奥运博物馆从事讲解工作,到革命公墓后,她一直负责爱国主义教育讲解。从讲故事,到讲知识,再到讲理论,根据听众的不同,她讲解的重点也会有所不同。

“对社会公众,我会结合清明节等时间节点在讲解中着重呈现文化内涵,对于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我会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融入讲解过程。”李月圆表示,这就要求讲解员密切关注时事政治,持续加强对相关内容的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

“中国共产党历史、革命先烈人物传记都是我们必读必学的内容,还有思想政治教育、讲解专业技能等,都会定期开展学习培训。”据李月圆介绍,通过阅读文献、整理资料,讲解员需要先在头脑中对与政德相关的内容进行总结、提炼,并与历史人物和事件结合起来,转化为讲解内容传递给学员,使学员们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吸收和消化这些信息。

在这个过程中,李月圆对“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她告诉记者:“我们讲解的全部内容,都是以革命公墓的红色资源为基础,今后我们将继续挖掘其中蕴藏的宝贵精神财富,不断充实和完善讲解内容,用心讲好革命前辈的政德事迹,大力弘扬政德精神。”

把基地打造成品牌

“政德不仅是党员干部执政善治的立身之本,还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兴衰、政权的废立、政党的存亡和百姓的福祉。”据代雷介绍,政德教育基地从建成至今,已开展政德教育98场,培训党员干部8100余人次,在党员干部政德教育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随着政德教育的不断开展,我们也对教学内容不断进行完善。”代雷告诉记者,展示教学环节就是后来增设的,这个环节通过让学员参观政德建设主题展览,系统介绍政德的科学内涵、历史渊源、时代价值以及党员干部立政德的具体标准等内容,能够为接下来的现场教学、宣誓教学和课堂教学奠定理论基础。

“对于革命公墓来说,学习、领会和把握新时代政德教育的目标内涵,探索实现政德教育目标的途径,是现阶段的重要任务。”代雷表示,这项工作对于提高党员干部政德素养,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具有重要意义。

记者了解到,接下来,革命公墓将更加深入地挖掘革命先烈的故事、事迹,提炼精神,讲授理论,并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持续开发特色课程,把政德教育基地打造成革命公墓的特色和品牌。

创新思维融入墓地管理

掀开覆盖了草皮的盖板,按下解锁按钮,一个墓碑缓缓升起,逝者家属祭扫完毕后,轻轻按压将墓碑收回,合上盖板,草坪恢复如初。

通过手机扫描烈士墓碑上的二维码,就可以看到烈士生前照片,了解烈士生平和事迹,不仅方便烈士家属寄托哀思,还能更好地缅怀英烈、传承精神……

“这些是八宝山革命公墓近两年的创新实践,最初的设计思路都出自革命公墓的‘吕莹墓地管理员技能大师工作室’。”代雷说。

记者了解到,吕莹现任革命公墓玉岑园副班长,2009年4月,她来到革命公墓工作后,由于勤奋好学,在北京市及全国一系列技能大赛中接连获得优异成绩,并获得了“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2018年,以吕莹名字命名的墓地管理员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了。

“‘守、创、传’是我们工作室的理念。”吕莹表示,“守”就是坚守岗位、履职尽责,“创”就是创新服务、满足需求,“传”就是教学相长、薪火相传。

“近两年,大师工作室不仅在安葬安放仪式、追思仪式上寻找新的突破点,还在墓型的个性化设计、造型花艺的打造上推陈出新。”谈到创新,吕莹告诉记者,“所有创新都是基于现实需求进行的,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升降墓碑。”

记者了解到,吕莹所说的升降墓碑目前已经在革命公墓的生态园投入使用。“生态园是集休闲健身、旅游踏青、城市绿地、生态安葬于一体的生态墓园。一开始,生态园墓碑用的都是天然石,由于形状不规则且体积较小,只能镌刻逝者的姓名和生卒年月,无法满足家属想在墓碑上留下逝者生平、镌刻影像等需求。”吕莹说。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大师工作室的成员基本上每周都要开会研究,大家一起想办法、出主意,同时在网上查资料,设计了一种“平时看不见,用时能出现”的升降墓碑。

“考虑到墓碑的使用场景在户外,长年风吹、日晒、雨淋,安全性、稳固性非常重要,我们向生产厂家提出了防水、防尘、不用电等技术要求,形成了液压式力学结构的设计方案。”吕莹告诉记者,升降墓碑从远处看不到任何殡葬标志物,与周围的环境浑然一体,既不破坏生态园整体美观,又满足了家属祭扫需求。

记者了解到,升降墓碑投入使用后,广受逝者家属好评,目前已经有近200位逝者家属选用这种全新的生态安葬方式。

“除了升降墓碑,我们在烈士纪念园也引入了二维码等科技手段,最大程度满足家属需求。”大师工作室成员李跃峥告诉记者,烈士纪念园目前安葬了583位烈士,所有墓碑的样式都是统一的,上面有烈士姓名和生卒年月。不少家属向革命公墓建议,希望能把烈士的事迹更好地反映出来,让前来瞻仰的人更好地缅怀英烈。但受制于墓碑的体积,墓碑本身已经无法镌刻更多信息,经过大师工作室的反复研究和比较,最终引入了二维码链接技术,解决了实体墓碑信息承载量不足的问题。

“我们正在向烈士家属征集信息,包括烈士的生前照片、生平事迹等内容,照片我们会按照统一的规格通过高温烧制技术做成瓷像,镶嵌在墓碑上,生平事迹等信息则会存储在‘云’端,扫描墓碑上的二维码就可以浏览。”李跃峥说。

“烈士家属对这项工作非常支持。不久前,还有一位家属把照片交给我。”李跃峥告诉记者,由于这位烈士牺牲时年仅15岁,他的家人只能找到他1周岁时的照片,为了还原烈士当年的容貌,他的家人就找到专业画师以1周岁照片为基础,再加上家人的描述,通过技术手段绘制出一张烈士15岁时的照片。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革命公墓烈士纪念园中的墓碑已经全部安装了位置牌和二维码,通过位置牌上的区位号,家属可以更快捷地找到对应的墓碑;通过扫描二维码,则可以看到与烈士相关的更加丰富的文字和影像资料。此外,在骨灰墙安葬方面,大师工作室也有创新举措,将原来容易风化、开裂的大理石面板换成了铜制面板,同时也引入了二维码技术,让家属更好地缅怀逝者。

对于大师工作室未来的打算,吕莹表示,除了继续突破创新,还要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带动和帮助工作室全体成员以及革命公墓其他工作人员创新思想理念、提升业务素质、树立服务意识,更好地提供服务。

细节关怀融入祭扫服务

清明节前的一天下午4点,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烈士纪念园,身穿制服的工作人员手提透明塑料箱,缓步走过一排排烈士墓碑。在其中一个墓碑前,工作人员停下脚步,立正站定,神情庄重。只见工作人员打开塑料箱,戴上白手套,拿出毛刷、毛巾等代祭服务专用工具,先用毛刷仔细扫去墓碑上的尘土,再用毛巾认真擦拭墓碑。清扫擦拭完毕,工作人员手捧三枝洁白的菊花,深鞠一躬,将鲜花整齐摆放在墓碑前。记者看到,在阳光的照耀下,烈士墓碑熠熠生辉。

“这是一次标准的代祭服务,整个过程我们都会保留影像资料,提供给逝者家属。”据代雷介绍,去年受疫情影响,很多逝者家属无法现场祭扫,所以仅清明节期间,革命公墓就提供代祭服务900余次。今年,随着现场祭扫人数增多,预约代祭服务的数量明显下降,但代祭服务的质量不会下降,革命公墓的工作人员会用心对待每一次代祭服务,让逝者家属安心放心。

记者了解到,除了代祭服务,今年清明节期间,革命公墓还从细节入手,为前来祭扫的群众提供多项贴心服务,包括向每名祭扫群众免费提供一枝鲜花;在墓园内免费提供多处鲜花祭台,方便群众祭奠等。

在革命公墓骨灰堂外,记者看到两个醒目的牌子,上面分别印着“共享轮椅”“共享雨伞”,通过微信扫一扫,在缴存押金后就可以免费使用。记者了解到,这是革命公墓今年推出的便民新举措,最大程度为群众祭扫提供便利。

在革命公墓,记者时常能看到身穿蓝色马甲的志愿者,在他们面前的长条桌上摆着暖瓶、消毒喷壶、免洗手凝胶,为前来祭扫的群众提供饮水、卫生等便民服务。最引人注目的是桌上的两个铝合金箱子,一个写着便民箱,一个写着医药箱。志愿者告诉记者,一些群众由于着急出门,可能会忘带祭扫用品,有些群众上了年纪,可能会突发身体不适,革命公墓准备的这些物品既能为群众祭扫提供便利,也为不时之需做好了准备。

漫步在革命公墓,便民自助服务区有共享充电宝、绢花自助机、饮料自助机,每个石凳都铺上了海绵垫,既柔软又温暖,一处处细节无不彰显着殡葬行业的服务精神,体现着清明节祭扫的人文关怀。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1.4.9)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