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平安通”为居家老人提供智能防护

时间:2019-08-14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本报记者 张伟涛 通讯员 廖培金

  家住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的洪阿姨,患有轻微老年痴呆症。一天中午,家人发现她不在家且去向不明。在着急地向广州市“平安通”智慧养老平台求助后,服务机构马上利用之前为洪阿姨配发的“平安通”智能手表定位功能,查询到老人的准确位置,帮助家人顺利找到洪阿姨。

  广州市居家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主任李绍滨告诉记者,自2017年推出“平安通”智慧养老服务以来,已累计为10万余位老人提供了定位服务,实时回应养老服务相关咨询5万余次,电话访问、入户探访1000万人次。

  特殊老人每天一次电话问候

  截至2018年底,广州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69.3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18.25%,其中,越秀、海珠等老城区的老龄化率已超过25%。老年人口总量大、增长快,老龄化与高龄化、空巢化、失能化、家庭小型化“五化叠加”,群众养老需求大、政府养老服务压力大。 为满足居家老人的养老需求,广州市2017年推出“平安通”智慧养老服务。以呼援服务平台为基础,通过“智能终端+人工服务”模式,为老年人提供紧急呼援、GPS定位、咨询转介、心理慰藉、定期关怀、提示服务六项基本项目,提供全方位关爱服务。

  李绍滨介绍,目前,已有33万余位老人注册参与智慧养老服务,合作服务机构549家。服务机构以老人的需求为导向,根据不同情况制订关怀计划,每周至少一次电话问候,每季度至少一次上门探访。“针对特殊老年人群体,我们还建立了‘关爱地图’,实现每天一次电话问候、每月一次上门探访,确保关心关怀到位。”

  为居家老人提供智能防护

  “平安通”智慧养老服务依托智能腕表、一键呼叫器、跌倒报警器、体态监测仪、非接触式生命体征检测仪等智能终端设备,运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积极拓展健康监测、移动医疗、“电子围栏”、智能居家安全等个性化服务,实现老年人居家安全的智能防护。

  何伯伯患有慢性病需长期用药,在今年6月配发了“平安通”智能手表,并安装了服务机构“平安通”APP后,其家属通过APP绑定老人的“平安通”智能手表,为老人设定了吃药闹钟提醒。到了服药时间,智能手表就会显示并播报提示事项。“有了这个提醒,我们不用每天惦念着老人用药,并且老人也喜欢上使用这个智能手表,觉得非常方便实用。”老人家属说。

  随着服务群体的扩大,智慧养老服务也不断增加新的服务内容。为越秀区5000户高龄或特殊老人加装非接触式生命体征检测仪,遇到非正常情况后台可直接预警;与春雨医生合作,探索远程医疗服务,并研究改进智能终端设备功能;利用云血压计等智能终端设备,为老人提供健康监测。目前,已累计提供健康监测约1000万人次,为7000多名用户设置“电子围栏”,成功找回走失老人39位。

  自动监测排查老人数据

  目前,“平安通”智慧养老的各个服务机构发挥自身优势,探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运营模式。围绕“互联网+医养结合”“互联网+家政服务”,通过APP客户端打造线上综合养老服务平台,整合各类服务企业,开展用户健康管理,提供慢性病初诊、送药到家、用药提醒等系列服务;通过社区护理站、社工站、街镇居家养老服务平台等服务点,探索形成线上+线下联动服务的运营模式;探索嵌入式养老,着力整合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社区护理等养老服务资源,打造一体化养老服务品牌。

  “依托广州市居家养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平安通’服务的全程网上办理,使服务申请、后台审核、服务终止等各个环节更加便民。”李绍滨告诉记者,“平安通”服务通过制定系统对接标准,推进信息平台与服务机构系统的对接,实现服务数据定时传送、统计,形成服务闭环监管。同时,对接获取公安、卫健委的死亡数据,自动排查去世老人数据,目前已有7000多位去世老人服务自动终止,让资助资金使用更加精准。

  近期,“平安通”智慧养老服务平台还新建设了居家养老服务数据监测中心,可以适时监测全市“长者饭堂”老人用餐、机构服务情况,并对各项居家养老服务进行调查回访。

(来源:中国社会报2019.8.14)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