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彦川 通讯员 谭倩倩 林丽锋
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共同参与社区建设,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撸起袖子在社区边边角角打造活动场所……近三年来,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以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创建为契机,着力打造“我家·治理小程序”“我家·小院”“我家·剧场”等特色品牌项目。
强党建,构筑社区四层联动治理架构
2019年,晋安区茶园街道电建一公司小区着手构建以小区党支部为核心,由社会组织、物业、居民自组织等共同参与的“一核多元 联动共治”社区治理体系。27名小区热心居民组成居民自治组织“梯位长协会”(备案的社区社会组织),即由城市社区单元楼每个梯位选出居民心声代言人,发挥其熟悉情况、熟识街坊的优势,参与居民矛盾协调、楼栋文化建设等工作。
该小区部分路面破损、居民乱扔垃圾、绿地常年失修,饱受诟病,梯位长林钦将这些问题作为热点事项报送社区。经征询居民意见,小区将问题列入社区协商议题。在协商议事会上,有的居民建议铺设鹅卵石步道,有的建议安装椅凳,有些建议增设花坛…… 最终,议事会敲定建设小公园的改造方案,在上级部门和街道支持下共筹集资金约4.7万元,并于2020年12月正式开工。
目前,“梯位长协会”的做法已在晋安区80个社区中推广,“村(社区)-小区-楼栋-梯位长”四层联动治理架构全面建立,全区11753名基层治理骨干参与其中,每名骨干联系70-80名群众。
晋安区还通过落实“近邻党建”,在全区613个小区成立党支部。同时,将实验区创建工作与乡村振兴、市域社会治理、“全域旅游”等各项工作深度融合、协同推进,推动12大类71项改革任务下沉到社区,并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由企业、社会力量协同推进落实。三年来,全区共试点社区治理项目51个,各级财政投入扶持补助资金3545万元。
晋安区鼓励小区党员带头担任政策宣传员、民情联络员、矛盾调解员等。社区工作者也纷纷报名参加街道业余讲师团,宣传贯彻体球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
促自治,全力构建社区温馨家园
晋安区将全区的114个建制村和80个社区全部嵌入“晋我家”小程序,以方便社区治理的各层级主体开展线上互动,并推动全区5700余名村(居)民代表更好地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为激发居民的共同体意识,晋安区打造了由居民广泛参与的“我家·小院”“我家·剧场”系列治理品牌项目。三年来,居民们利用小区废弃场地改造了“我家·小院”“蚯蚓之家”“三块砖小公园”等活动场所。利用社区内大树底下的小长凳,广场、亭子里的小圆桌,设置了居民协商议事点194个,并在“晋我家”APP上开发“e协商”等功能,增强了群众参与的便捷度。
此外,该区还全面设立乡镇(街道)社工站,引入福州市信任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福州市福悦社会工作发展中心等8家知名社工机构进驻,由专业驻站社会工作者统筹指导城乡社区提升养老服务、矛盾纠纷化解、兜底保障等工作。组建社区志愿者队伍1494支,实名注册登记的志愿者达12.3万人,已完成志愿服务项目15700余项。三年来,全区累计投入327万余元用于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工作项目。同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与居民付费相结合的方式,为社区老年人、儿童、特殊群众等打造“四点钟学校”、养老服务站(农村幸福院)、暖心家园等。
社会工作机构入驻后,积极培育居民自组织,大力提升居民对社区事务的参与度。鼓山镇茶会社区居民鲍梅仙最开始是社区困难帮扶对象,在社会工作机构的引导下开始以志愿者身份参加社区活动,并主动发起成立“社区帮帮团”,帮居民解决邻里小事。后来,鲍梅仙的孩子也成为志愿者,帮忙收拾卫生及杂物等。“好的生活要靠邻里相互帮助,我们组织起来就更有力量,能更好地帮助身边的人!”鲍梅仙说。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