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逐渐独立,走向社会,真好”
——山东省德州市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见闻

时间:2024-12-20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本报记者   翟   倩

每天清晨,25岁的明明都会独自骑车到两三公里外的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临齐街道西街社区精神障碍社区康复中心“上班”,与其他精神障碍患者一起,唱歌跳舞、做手工,度过快乐而充实的一天。

2022年以来,德州市民政局不断推进精神障碍社区康复项目,建成了112个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站点(精神障碍社区康复中心),开展社区康复服务1.4万余人次,构建起全覆盖、多层次、多支撑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体系,助患者回归社会、融入社会。

社区里的“家”

记者走进西街社区精神障碍社区康复中心时,精神障碍患者们有的在唱歌跳舞,有的在台下鼓掌,还有的在整理收拾物品,工作人员郑春菊正维持着秩序。

台上的红红一曲唱毕,郑春菊鼓励明明也去表演个节目。明明丝毫不怯场,立刻走上台,跟随音乐跳起了“海草舞”。

“在来这里之前,无论明明去哪儿,他的妈妈都得跟着。”郑春菊说,“如今,他能自己骑车来参加活动,有时比我们到得还早呢。”

在精神障碍社区康复中心,每个人都有自己要做的事情,插花、做衣服、 给爱心企业做零件代工……“干活的时候,我要求可严了,偷懒的要批评,表现好的要表扬;等他们累了,我还会安排他们休息,唱歌跳舞,劳逸结合。”郑春菊说,“我们相处得不错,像一个大家庭。”

“让精神障碍患者走出家门、走进社区,是精神障碍社区康复项目要达成的第一步。”德州市民政局社会事务科科长张伟告诉记者。

精神障碍社区康复项目筹备之初,德州市民政局就精心部署谋划,聘请社会组织与专业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合作,对德城区、天衢新区、陵城区的3421名精神障碍患者进行了走访评估。“我们设计了一套评估表,对患者从语言交往能力、自理能力、活动能力、认知能力、就业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等方面展开评估。最后综合评估打分、家属确认、本人意愿等因素,挑选出社区康复服务对象,并与他们或监护人签订康复协议。”承接精神障碍社区康复项目的德州市陵城区博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任徐晓红告诉记者,“最终,我们确定了1275名服务对象参与社区康复。”

小智也是西街社区精神障碍社区康复中心的康复对象之一,在这里接受康复的两年间,小智不但没犯过病,还学会了很多技能。“我学会了自立、自理,也学会了与家人孩子沟通。你看,我做的花是不是很漂亮?”说着,小智腼腆地笑了。

“在这里,他们可以习得技能、获得支持,更重要的是,中心链接社会资源,让他们制作的手工作品变现。现在,他们每月都能拿到300元—400元不等的工资,这让家属看到了他们回归社会的希望。”张伟说。

“明明的变化很大。”明明的母亲张女士说,“以前我总担心,如果没有我他该怎么办。现在在精神障碍社区康复中心的帮助下,他逐渐独立,走向社会,真好!”

精神障碍社区康复中心还定期邀请心理咨询师为精神障碍患者及家属做心理疏导,让患者敞开心门,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引导家属学习精神卫生相关知识,共同帮助患者更好地康复。

遇见更好的自己

与陵城区精神障碍社区康复中心全区铺开不同,禹城市探索的模式是精神康养服务。

“你看看,这是什么颜色?应该放在哪个圈圈里?”在禹城市精神康复福利中心里,精神障碍患者李女士正在社工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

为了让精神障碍患者得到系统化专业化的康复训练,禹城市正在搭建“1+5+N”精神康复体系,即一处福利中心、5处中心康复驿站、N处个案服务点,形成以市精神康复福利中心为龙头、区域性中心康复驿站为支撑、个案服务点为延伸的三级精神康复阵地。

在市精神康复福利中心工作人员耿树亮眼中,三级阵地的优势在于能够打造“摸排评估+康复训练+社区支持+转介服务”一站式社区康复服务模式。

摸排评估层面,工作人员可通过调研,运用大数据云平台定制康复计划,实现一人一档,并将服务效果量化、可视化,实现及时追踪;康复训练方面,市精神康复福利中心可开展心理调适、认知提升、服药训练、预防复发、生活自理、躯体管理、社交恢复、职业融入、同伴支持等九大项目;社区支持方面,社区康复驿站和个案服务点可提供居家指导、家属互动、社区融入、社区宣讲以及定期随访等服务;转介服务方面,精神康复福利中心有效打通了医院与中心的双向转介渠道,并对家庭给予相应支持,从而健全整个社区精神康复服务网络,同时拓展延伸就业服务,丰富就业转介渠道,促进精神障碍患者回归社会。

在禹城市十里望回族镇康复驿站,就业创业成为主要话题。禹城市益家社工服务中心主任王宁告诉记者,他们链接了多方力量为精神障碍患者寻找各种就业机会,比如开设洗车行、制作具有禹城特色的DIY石膏娃娃、假睫毛手工加工、超市销售等。“我们让精神障碍患者自主配对合作,选择喜欢的职业,并打造了‘禹见您’服务品牌,让他们也能成就更好的自己。”王宁说。

“我之前根本不想出门,更不要说出来工作了,是康复驿站给了我机会。我目前正在学习家电维修技术,希望以后能有一技之长,走向社会。”十里望回族镇35岁的精神障碍患者官先生说。

目前,禹城市已有65名精神障碍患者的状态实现较大改善,重新步入社会。

促进资金效能最大化

精神障碍社区康复项目离不开福彩公益金的支持,近年来,德州市累计投入福彩公益金453万元,支持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项目实施。

在实施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项目的过程中,市民政局制定了实施方案、暂行管理办法等,建立起服务监管与监督机制,科学制定绩效评价目标,按照“政府购买服务+社会组织承接”的运营模式、渐进就业的服务模式、亲情照护的康复模式、全过程绩效管理模式,加强对福彩公益金的使用管理,确保福彩公益金在使用过程中实现效能最大化。

如今,陵城区已通过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创建和推荐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就业岗位70余个,实现精神障碍患者就业和康复双提升、双促进,人均月增收600余元;已为227名患者制订了康复计划,累计开展康复服务2000余人次,帮助100余名残疾人成功走向工作岗位。

“精神障碍社区康复项目不仅促进了残疾人个人成长与家庭和谐,更增强了社会包容与理解,也为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贡献了力量。目前,各县(市、区)已全部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工作,康复服务覆盖率达到100%。”德州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文中所有受助人员均为化名)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