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晶晶
社会救助对象由特困人员、低保对象、低保边缘家庭、刚性支出困难家庭等,逐步向所有低收入人口乃至更多遇困群众拓展;社会救助内容不再局限于提供物质帮助,而是全链条救助帮扶……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社会救助正经历着由兜底性制度向基础性制度延伸发展的变革。
立足新形势新要求,今年以来,全国民政系统牢记“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的重要遵循,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围绕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目标,全力推进各项重点工作,在履行好社会救助“保基本”职责的同时进一步发挥好“促发展”的作用。
扛起责任担当 兜牢民生底线
今年7月,湖南省出现严峻汛情。邵东市黑田铺镇玉京村的黄志文家因连续暴雨导致房屋倒塌,一家人生活陷入困境,暂住在亲戚家里。了解情况后,黑田铺镇社会救助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特事特办,为黄志文发放了5000元临时救助金,让他倍感温暖。
针对今年防汛形势严峻、群众受灾遇困风险增大的情况,民政部指导受灾省份民政部门强化和应急管理部门的协同配合,组织力量摸排困难群众受灾情况,做好特殊困难群体巡视探访和关爱保护,加强临时救助与受灾人员救助政策衔接,全力保障受灾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社会救助司作为民政部主要承担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工作的业务司局,坚持党建引领,于7月23日向全国社会救助战线发出开展“救在你身边 永不中断的热线”主题党日活动的倡议,在保持部本级社会救助热线24小时不中断的同时,号召省、市、县三级热线保持畅通,第一时间回应困难群众诉求。今年以来,全国因灾新增低保对象、特困人员2.89万人,累计因灾实施临时救助34.33万人次。
今年国庆节前夕,民政部、财政部向特困人员、孤儿等困难群众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两部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指导各地于9月27日前将一次性生活补助发放到位。正在读高一的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白水镇社会散居孤儿小朱就收到了这样一份“民生礼包”,他用其中的部分补助,购买了学习资料。
今年3月,民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统计局联合印发《体球网进一步做好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确定调整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导各地建立科学合理的低保标准确定调整机制,促进低保制度健康可持续发展。
按照社会救助部际联席会议印发的《2024年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工作要点》部署安排,成员单位强化部门责任,形成工作合力,用心用情用力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
加强监测认定 确保应保尽保
今年6月,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龙居镇民政办主任王涛根据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系统的一条预警信息,得知村民牛某有一笔6万余元的医疗支出。经入户核实,牛某患有烟雾病,因颅内出血入院治疗,高额的医疗支出让她家的生活陷入困境。龙居镇民政办立即为牛某办理临时救助,发放了4000元临时救助金,又衔接镇“救急难”基金,给予其1万元的慈善救助金。因牛某生活仍存在较大困难,龙居镇民政办上报东营区民政局后,区级“救急难”基金给予其4万余元的慈善救助金。此次暖心救助,“大数据预警+铁脚板摸排”相结合,充分发挥了防“漏保”作用。
今年以来,民政部持续抓好《体球网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的意见》的贯彻落实,进一步加强低收入人口认定、动态监测和分层分类救助等工作。
2024年4月,民政部办公厅印发《体球网加强低收入人口认定和动态监测工作的通知》,指导各地全面开展低保边缘家庭、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认定工作,要求各地以“防风险”为目标,逐步扩大监测范围,将更多有潜在困难或风险的低收入人口纳入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强化分层管理、动态监测。
2024年10月,民政部印发《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认定办法》,进一步明确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认定条件、认定程序,不断完善低收入人口识别认定办法。
为了更好发挥大数据“天眼”作用,民政部社会救助司会同部信息中心、低收入家庭认定指导中心印发《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优化升级工作指引》《体球网进一步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建设工作的通知》《社会救助数据应用管理工作指引》等文件,指导督促各地优化升级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加强信息共享和动态管理。同时,指导各地拓展完善平台功能作用,健全监测预警指标体系,进一步扩大监测范围,将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等存在返贫致贫风险人员纳入动态监测。
找好小切口 抓改革促发展
今年,河北省一名低保对象韩某通过社会救助热线向民政部反映,自己患病多年、生活不能自理,妻子有智力残疾,母亲患精神分裂,孩子还在上小学,虽然每月都能按时领到低保金,但全家三口人都需要照护,日子过得很艰难。
韩某家的困难并非个例。今年,民政部聚焦困难群众急难愁盼,组织专题调研,明确了以发展服务类社会救助破解当前救助方式单一、难以满足困难群众多样化救助需求这一难题的思路。
2024年8月,民政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全国服务类社会救助试点工作方案》,在全国69个地区开展服务类社会救助试点,指导试点地区探索建立服务类社会救助清单,根据实际需求为困难群众提供救助帮扶,推动实现由单一物质救助向“物质+服务”综合救助转变。
浙江省杭州市列出护理照料、生活服务、发展支持等9类救助服务项目清单,为困难群众提供个性化帮扶;陕西省西安市通过“美居行动”“美心行动”“美程行动”,聚焦提升困难群众生活品质,以“物质+服务”方式,打造更有温度的救助。
白某在江苏省南京市打工已有20多年。今年,秦淮区民政局在走访中了解到,他们一家正在为儿子上大学的费用发愁。区民政局立即启动临时救助机制,为其儿子申请了2000元助学金,解了白某家的燃眉之急。
为了让临时遇困外来人口得到及时精准帮扶,秦淮区创新“现时现地”外来人口临时救助政策,重点依据外来人口遭遇困难时的实际生活状况和在实际居住地的家庭情况进行分类救助,提供包括现金援助、物资支持、服务提供以及转介等在内的综合救助帮扶。
今年2月,民政部公布社会救助领域创新实践优秀案例,推动基层结合实践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创新经验。民政部还围绕完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促发展”政策举措、建立健全低收入人口常态化救助帮扶闭环运行机制、临时救助“一次审批、分阶段救助”、基层社会救助经办服务标准化建设等重点问题,指导各地开展探索实践,为加快推进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提供动力、积累经验。
民政部社会救助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体球网总书记对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和第十五次全国民政会议精神,立足更好发挥社会救助“保基本、防风险、促发展”功能作用,深化改革创新,进一步完善政策制度体系、服务保障体系、监督管理体系、社会参与体系,加快构建城乡统筹、分层分类的低收入人口常态化救助帮扶体系,全力提升社会救助工作水平,更好织密扎牢社会保障安全网,让生活困顿者得周济之助、陷入困境者无生存之虞、劳动创业者无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