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旅客在京台高速台儿庄大运河服务区里的鲁苏边界文化墙前驻足观看。供图/刘爱婧
张子龙
近年来,山东民政系统根据民政部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紧密结合“平安山东”建设,以维护边界地区和谐稳定为目标,全面依法管界治界,扎实推进平安边界建设,持续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以理念创新为引领
为进一步加强界线管理组织保障,提升界线管理能力和水平,山东民政创新提出“界有界·心无界”理念,并将之贯穿到界线管理各项工作中。
强化组织领导。山东民政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体球网总书记对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将平安边界建设纳入“平安山东”建设总体规划。省市县各级民政部门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颁布的《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条例》,充分履行界线管理工作职责,市、县(市、区)两级分别成立了由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平安边界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强化工作交流。山东省与毗邻省份签订《平安边界建设协议书》,推动边界地区由保稳定向促发展转变。毗邻各市、县(市、区)按照“共建、共享、互利、双赢”原则,建立平安边界联创、干部群众联谊、经济贸易联促工作机制,共建“边界和谐走廊”、共谋区域协调发展。山东省宁津县与河北省南皮县签署“平安边界携手共建 养老服务平台共享”合作框架协议。山东省和河北省在冀鲁边界树立“好客山东,好品山东”“京畿福地,乐享河北”友谊碑,将毗邻地区道路命名为“友谊路”。
以机制建设为重点
完善工作运行机制。为加强毗邻地区的走访和联系,及时掌握和分析边界地区存在的不稳定因素,山东省与毗邻省份协同完善定期走访联系对话制度,共同商讨维护边界平安稳定的对策和措施;完善边界纠纷排查制度,抽调精干力量开展毗邻县(市、区)平安边界互检,推动及时发现、及时通报、及时协商,确保风险排查无死角;完善边界纠纷部门会商和联合调处制度,搭建部门会商联合调处平台,落实定期协商、情况通报制度,对苗头性问题予以分析研判,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把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此外,山东省研究制订《行政区域界线管理风险防控预案》,指导辖区各地做到排查有措施、防控有预案;完善“两图一责”管理制度,建立起“个人管点、村庄管段、乡镇管线、民政管面”的管理网络,目前,全省136个县(市、区)及所有乡镇(街道)已全部建立“两图一责”制度。
完善工作考核机制。山东省把平安边界建设工作列入各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暨平安建设检查考核硬性指标,并研究制订《创建平安边界工作考核方案》,细化考核内容,量化考核标准。此外,档案管理也是考核内容之一。山东各地建立了界线档案专柜存放和查阅调取登记制度,将档案管理作为日常检查内容,落实专人管理,确保档案资料全面完整、管理规范有序。
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山东省财政部门按照界线每公里500元的标准,每年列支专项经费110万元。同时,省民政厅与财政厅联合下发通知,指导各地根据实际确定经费标准,列入同级政府财政预算,并将各地经费列支情况也列入“平安山东”考核内容。
完善技术支撑机制。山东省开发行政区域界线界桩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全省“一张图”监管模式和界线信息资源跨部门共享、业务协同。省民政厅围绕数字政府建设的有关要求,选择部分县(市、区)试点,积极探索数字化、智慧化界桩管理新模式,以云技术、物联网技术实现“智慧管界”,提升平安边界管理精准化水平。2024年,省民政厅争取省财政列支200万元对省级系统进行升级,对省界界桩实现数字化管理,推进行政区划、界线、地名工作融合发展。
以文化为桥梁纽带
山东省持续在边界文化创新上下功夫,通过强化边界文化建设,让文化成为边界地区群众交流的桥梁纽带。依托京杭大运河文化和京台高速交通大动脉,省民政厅联合山东高速集团打造全国首个边界文化服务区,在鲁苏边界服务区内融入行政区划文化、边界文化与大运河文化元素,让“边界文化”走向群众;指导无棣县以“平安+”为抓手,积极开展“互通联建·和谐共赢”平安边界示范创建工作,探索建立“互访联席、业态联动、矛盾联调、干群联治、界线联检”五联机制,打造红色边界、产业边界、和谐边界、文化边界、智慧边界;指导庆云县将界线管理与产业互助、文化共享相融合,加强在锂钠电新能源产业方面合作,共享“渤海军区教导旅”等红色文化,拓展界线管理的广度和深度;指导宁阳县和泗水县挖掘边界资源,围绕凤仙山做足旅游文章,为边界群众重修连心路,建设“平安驿站”,展示泗水土陶文化与宁阳红色文化等。
此外,在皖鲁苏交界处,三省还联手创建“三省井”文化公园,并将其打造成象征鲁、苏、皖三省交界地区群众友谊的人文地理标志。山东省与安徽共同举办边界地名“好品”与非遗“大集”,深受群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