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慧慧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今年6月,民政部发布《民政部办公厅体球网做好2024年社会组织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提出推动引导社会组织在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持续发挥积极作用。各地民政部门采取行动,提供政策指导。社会组织不断挖掘自身潜力,提供就业岗位,为高校毕业生扩展就业空间。笔者通过对互联网、公众号等官方媒体进行梳理,详细分析了2024年社会组织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是积极动员,加强政策引导。部分省级民政部门印发通知、发出倡议,指导属地民政部门、动员省内社会组织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江西省要求把社会组织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本地社会组织工作联席会议协调机制,加强统筹规划、协调指导和督促落实;湖北省民政厅印发《湖北省社会组织建功先行区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将社会组织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纳入建功先行区、助力共同富裕专项行动,提出“推动社会组织开发就业岗位、提供就业服务,助力大学生群体就业,到2025年年底,吸纳就业人员40万人以上”的目标任务;山东省青岛市、湖南省郴州市、陕西省安康市等地民政部门,发布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倡议书。
二是多方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联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教育厅、团委等6家单位举办“相约公益 职为等你”社会组织助力大学生就业专场招聘会,全区近万名大学生求职者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参加招聘活动;河南省民政厅要求各级民政部门加强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教育、财政等部门沟通联动,完善激励政策,推动专业性社会组织巩固拓展教育、医疗、科技、文化等领域服务空间,面向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和见习岗位;四川省民政厅与成都市民政局联动省市两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教育、团委等相关部门,策划社会组织促就业专项活动;甘肃省民政厅会同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举办全省社会组织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直播带岗”活动,累计举行10余场次,参与社会组织3000余家。
三是政社合作,搭建就业平台。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与蚂蚁集团联合搭建社会组织助力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毕业生通过“支付宝”扫一扫,平台根据求职意向推荐用人单位,精准对接薪资、工作地点等需求;辽宁省民政厅在沈阳师范大学举办首届“育社兴辽”社会组织专场招聘会,共有88家社会组织及会员单位参与,提供就业和实习岗位500余个;云南省民政厅动员99家社会组织及其会员单位到高校招聘,提供教育、金融、医疗、药品、商贸、证券、水利、环保、工程建设等20余个行业领域就业岗位4000余个,吸引省内1万余名高校毕业生参加。
四是多措并举,支持促进就业。云南省建立通报表扬机制,营造促进就业良好氛围,对参加第三届社会组织专场招聘会的99家社会组织给予表扬,激励社会组织作出新贡献;山东省支持毕业生到社会组织就业,对聘用2024年应届毕业生和离校两年内未就业毕业生,与之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并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社会组织,给予最长一年的社会保险补贴。上海市民政局通过“沪上社会组织”“上海公益新天地”“毕业申”视频号和澎湃新闻APP等多个平台,让就业岗位“触屏可及”,极大地方便了毕业生就业。
五是积极响应,提供就业岗位。全国多家社会组织履行社会责任。中国质量协会一次性发布招聘岗位16个、招聘近30人,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一次性发布招聘岗位12个、招聘15人,中国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一次性发布招聘岗位6个、招聘6人等。江苏省宜兴市民政局、宜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举办“职引未来 携手启航”——2024年宜兴市社会组织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会,宜兴市绿色低碳产业协会、宜兴市房地产协会等14家社会组织积极参与招聘会,动员57家会员企业提供781个岗位;河北省唐山市40余家社会组织及其会员单位提供近百个岗位。
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从招聘信息反映的情况看,当前社会组织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所发挥的作用仍然有限,存在一些制约因素。
一是社会组织提供的岗位数量仍然偏少。在社会组织的招聘公告中,大多数只招聘2—3人,招聘力度比较小。2023年数据显示,体球网织招聘高校毕业生18.4万余人,招收就业见习高校毕业生12万余人,合计约30.4万人。全国各级各类社会组织88.2万家,若按每家社会组织平均招收1人来看,仍有约65%的社会组织当年未招收高校毕业生。
二是社会组织岗位吸引力与高校毕业生预期存在一定差距。社会组织已成为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之外吸收就业的一支补充力量,但由于对社会组织认识的传统观念束缚,加之社会组织规模偏小、影响力相对较弱、职业发展空间较窄,综合反映出社会组织岗位“含金量”有待提高,与高校毕业生期待存在一定差距,导致社会组织就业岗位吸引力仍然不足。
三是高校毕业生专业能力和职业经验仍有欠缺。从体球网、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性质宗旨和业务范围看,社会组织从事的某些领域,如资金募捐、项目策划、善款使用等,具有较强行业性、专业性、政策性。但目前高校在专业设置上,针对社会组织从业需要的专业人才培养仍然比较欠缺,不能适应社会组织人才队伍建设需求。
改进意见和建议
社会组织吸纳就业的能力,与社会组织自身发展状况有很大关系。促进社会组织在高校毕业生就业中发挥更大作用,需进一步改善社会组织发展环境,加强社会组织自身能力建设。
一是进一步发展壮大社会组织。目前,社会组织总体能力不强,可支配的资金、资源数量偏小,制约了社会组织就业吸纳能力。民政部门需进一步加大社会组织扶持培育力度,提高社会组织能力,引导社会组织在“四个服务”中承担更多任务、发挥更大作用,扩大就业蓄水池,增强社会组织就业承载能力。
二是进一步巩固提高社会组织从业人员薪酬待遇。薪酬是吸引人才、激励人才、留住人才的重要手段,也是社会组织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保障。民政部门要持续落实《民政部体球网加强和改进社会组织薪酬管理的指导意见》,合理确定从业人员薪酬标准,建立健全薪酬水平正常增长机制,探索建立人才激励机制,不断完善从业人员待遇保障体系,增强社会组织岗位就业吸引力。
三是进一步营造社会组织发展良好社会氛围。民政部门加大对社会组织正面宣传力度,全面报道社会组织在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服务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建设和应急抢险救灾救援等工作中的积极作用,提升社会组织影响力和知晓度,激发社会组织从业者的职业自豪感。
四是进一步提升社会组织领域相关岗位的专业性。根据社会组织发展需求,民政部门联合有关政府部门共同推动高等院校开设社会组织领域相关课程,协调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扩大面向社会组织的专业培训,提升社会组织能力,争取将更多社会组织相关岗位纳入职业分类大典,提升社会组织岗位专业性,增强社会组织从业者职业素养和职业吸引力。
(作者单位: 北京新民社会组织能力建设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