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颐养长宁绘锦章
——上海市长宁区描画高品质养老新图景

时间:2024-11-28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老年报
【字体:    打印

图为社区老人在助餐点喝下午茶

本报记者 吕霖/文 王甦萌/图

从翠绿到金黄,深秋时节,上海市长宁区别具特色的银杏观赏街区——黄金城道,宛如一幅精心绘制的油画徐徐展开。位于“画布”中央的古北市民中心(虹桥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人来人往,这里是社区居民的第二个家。

2019年11月2日,体球网总书记来到古北市民中心老年助餐点,了解社区养老等便民服务情况。总书记强调,要推进服务供给精细化,找准服务群众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对接群众需求实施服务供给侧改革,办好一件件民生实事。

片片飘落的银杏叶诉说着季节更迭的故事。五年过去,社区老年人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为老服务又有哪些升级?《中国老年报》记者带您一同去探访。

“机器人”炒菜 升级助餐服务

“我今天吃的是‘白菜猪肉炖粉条套餐’,一大荤、一小荤、一素一汤,还有一份米饭,一共18元。”11月7日中午,叶京生和老伴卢秀成同往常一样,来到古北市民中心三层的老年助餐点用餐。“五年前就是这个价格,一直没有变,而且花样还多了,服务也越来越好!”

总书记来这里考察时,与正在用餐的居民热情交流,询问饭菜可不可口、价格贵不贵、对社区便民服务还有什么新要求。当时,叶京生夫妇也在其中。五年过去,他们对当时的情景依然记忆犹新。

“那天中午我们俩吃的套餐不一样,一个是云南红米线,一个是扎肉。”叶京生笑着向记者介绍,“当时只有A、B两种套餐,现在的选择更多了。你看,今天的套餐有酱爆猪肝、水晶鸡、酱三丁,还有我吃的白菜猪肉炖粉条。”卢秀成在一旁说,如果不想吃套餐,还可以选捞饭或者面条,再选自己想吃的菜。

在这里,60岁以上的老年人凭身份证就可以登记就餐,而且还能享受食堂给予的价格优惠。长宁区民政局养老服务科副科长顾致远介绍,申请了本区为老助餐补贴的65周岁及以上的户籍老人,还可叠加享受每天1元的助餐补贴。

“我今年已经80岁了,有时想吃一些比较复杂的菜,在家里做还是招架不了。”叶京生说,这里不仅菜式多样,口味也非常适合老年人,“而且饭菜都是由AI食堂配送的,菜品一直很稳定,让我们吃得健康又放心。”

叶京生口中的AI食堂,即虹桥AI社区长者食堂。作为上海市首家AI 食堂,它在管理上实现了全程数字化和无人化,能通过自动化技术烹饪多种菜品。

在AI食堂明亮的烹饪间里,机器人的“手臂”将净菜放入智能烹饪系统,自动进行煎、烤、蒸等操作,全程不见油烟,素菜5到8分钟就能出锅。全部饭菜配送到古北和附近的助餐点时,还热乎乎冒着香气。

在品质把控上,AI机器人也是诚实的“执行者”。运营方熙香科技副总裁空斋自信地说:“食堂的所有餐品都不是预制菜,食材运输和烹饪全流程可追溯,我们研发的智慧烹饪系统,通过智能温控和精准调味,能严格控制油、盐等调味品的用量,确保菜品少油少盐,既符合老人的口味需求,又有利于他们的身体健康。”

食为政首,民生所系。长宁区民政部门以满足社区老年人多元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鼓励熙香科技等社会力量、餐饮单位加入,持续提升老年助餐服务。

2024年,长宁区包括虹桥AI社区长者食堂在内的4家社区长者食堂,获评上海市养老服务健康食堂。记者还了解到,今年以来,长宁区共新增5个为老助餐服务场所,目前全区建有社区长者食堂21家、助餐点86家,全区为老助餐场所日均供餐能力达1.7万人。

“玻璃房”添翼 滋养品质生活

“我来一杯拿铁。”“我要一杯卡布奇诺。”“我今天不喝咖啡了,来一杯普洱茶吧。”午后2点,古北市民中心老年助餐点又热闹起来。

崔秀云满头银发烫得蓬松有致,一抹红唇尽显优雅,完全看不出已年过七旬。“我们下午有时会在这边喝咖啡,三四个人也就花20多块钱。”崔秀云笑着说,“这里的咖啡师很专业,咖啡都是现磨的,拉花好漂亮。我们一起聊聊天、喝杯茶,生活老有腔调喽!”

去年5月,古北市民中心老年助餐点主动回应社区老人对“高品质养老”的期待,推出了“好时光下午茶”,提供日常茶饮、咖啡和点心,茶饮价格在1~3元不等,咖啡价格在5~8元不等。社区老年朋友可以约上三五好友,点上一杯咖啡,搭配一份茶点,在这里聊天、看电影、听有声书,旁边教室还有书法、烘焙、音乐等课程,丰富多样的文娱活动让他们的生活精彩且充实。

“我们有时开玩笑地说,现在真是忙不过来哟,社区各种活动特别多,大家见面都要提前约好时间。”说起现在的生活,一旁喝下午茶的王女士特别有感触,“我们老年人也喜欢新鲜事物,总想看到新的美好和变化。”

“左前一步,右前一步,慢、慢……”午后2点,在古北市民中心对面的“玻璃房子”里,李耀的探戈舞课也开始了。“我中午在助餐点吃完饭,稍微休息了一会儿就来上课了。”

这个坐落于古北市民公园绿草坪上的“玻璃房子”,是虹桥街道于今年7月正式启用的宁聚里·古北美好生活党群服务站。

为提升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功能与品质,街道结合“15分钟社区美好生活圈”,将这里打造为涵盖舞艺新空间、融情会客厅等5大功能的新空间。短短几个月,“玻璃房子”已成为黄金城道上的新地标。

一堂课结束,李耀又掌握了新动作。“老师非常专业,这些课程都是街道和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合作的。我们老年人能有这样的活动空间,感觉生活都被点亮了。”舞蹈课是公益收费,8节课400元。李耀一脸幸福地说,“助餐服务把我从厨房里‘解放’出来了,现在有了更多时间发掘爱好、享受生活。”

沪剧演出、音乐赏析、非遗展览……每月月底,社区都会通过中心展板、服务公号等,预告详细的下月活动安排。多元精细的服务给生活吹来阵阵新风。如今,社区里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喜欢走出家门,享受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一站式”服务 激发供需活力

古北市民中心所在的虹桥街道,是一个深度老龄化社区,社区户籍老年人口总数2万多人,占总户籍人口的40.37%。街道不仅有古北这种国际化社区,也有建于上世纪的老小区;不仅有众多本地老人,也有随子女来养老的异乡老人。

“我是江苏南京人,女儿来上海工作后,我们老两口也随她在这里养老了。”11月8日上午,在虹桥街道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的“心乐空间”长者运动健康之家,正在健身的周燕秋面色红润,她对记者说:“我和老伴已经坚持健身半年多了,几乎每天都来‘打卡’。这里的适老化健身器材使用方便,还有智能的监测设备、专业的指导老师,1个月只要99元,非常实惠。”

嵌入在长宁区虹一小区内的虹桥街道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共有3层,可为社区老人提供社区托养、医养结合、家庭支持、生活服务等“一站式”综合服务,具备上海市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评估最高标准的全部为老服务功能。

“从吃饭看病到健身娱乐,从日间照料到上门护理,多年来我们一直牢记总书记嘱托,以满足老年人需求为导向,推动养老服务品质提升。”虹桥街道办事处副主任丁乙丙表示,希望通过多元化、精细化的服务,构建一个更加优质、更有活力的品质养老样本。

秋日的上午,阳光灿烂,专为老年人量身定制的适老化健身器材在长者运动健康之家整齐地排列着。这里是街道对老小区空间进行腾挪之后,于2021年3月正式投入使用的。与普通健身房不同的是,长者运动健康之家可以通过人脸识别、心率臂带等智能设备,对运动中的老人实时监测,进行智能化管理。

记者看到,周燕秋和社区老人进行运动的同时,墙上的健康监控屏上实时显示着他们的健康信息。工作人员介绍,如果老人的心率值不断升高,监控屏上的关键数值就会变成红色。“这意味着老人的运动已超出身体负荷,我们会第一时间上前提示,并给出科学的运动指导。”

临近中午,周燕秋老两口结束了锻炼。长者运动健康之家逐渐变得安静,对门的老年食堂——“悠乐茶餐厅”开始热闹起来。伴着阵阵饭菜香,社区老人们热络地打着招呼,联翩而至。

银杏叶悠悠飘落,片片金黄灿烂。秋风轻拂,老人们的朵朵笑颜温暖且幸福。

■记者手记

“高品质养老”什么样?长宁给出一个答案

品一杯香浓的咖啡,舞一段轻盈的舞蹈。在上海这座有“腔调”的城市里,记者看到了不一样的别具品质的老年生活。

借社区老人的光,我们在古北市民中心老年助餐点喝到了一杯咖啡师现做的手磨咖啡。口味醇香的拿铁,价格亲民,品质上乘。在这里,“低价格”和“高品质”并不冲突,“悉心照料”与“优质服务”完美并存。

采访期间,穿着打扮讲究的“沪韵阿婆”笑意盈盈、谈吐优雅。他们是新时代的老年人,正在把老年生活过得精彩多姿。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长宁区在推进高品质养老服务的过程中,深入了解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找准为老服务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为他们提供了一系列精准化、个性化的养老服务。

在长宁区虹桥街道,我们看到了一个涵盖物质、精神、社会支持等多方面需求的综合性养老服务体系。从家门口的助餐点,到社区里的公益课……每一项服务的延伸,都在竭力将老年人的多元化需求一一满足。

前不久,民政部等多个部门联合印发《体球网进一步促进养老服务消费 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的若干措施》,旨在加大和优化高质量养老服务供给,更好满足老年群体养老服务消费需求,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长宁区近些年来的孜孜实践,正是对这一政策精神的生动诠释。

虹桥是长宁养老的名片,长宁是上海文明的缩影。在虹桥街道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宽敞明亮的服务大厅背景墙上,一行大字格外醒目:“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虹桥、在长宁、在上海,美好幸福的养老故事已然精彩上演。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