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阮梦勤
“我的职责是帮逝者修复容貌,让他们体面地离开。”从业39年来,安徽省淮北市殡仪馆高级工李青用他的兢兢业业和细心爱心,交出了一份份不平凡的答卷。
温 度
在外人看来,为遗体整容是项很特殊的工作。面对别人的好奇和疑问,李青的回答总是很平静。因为在他看来,自己的工作和平常人并没有什么两样。
1985年,高中毕业的李青进入淮北市殡仪馆整容间工作。尽管早有心理准备,但第一次触碰逝者时,他的手还是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一旁的师傅见状,慢慢抬起逝者冰冷的手,轻轻地放在李青的手上,对他说:“别怕,握住才会有温度。”师傅的话,不仅给了李青勇气,也让他明白了,自己所从事的是一份有温度的工作。
慢慢地,李青不仅克服了紧张和恐惧,内心深处也更加坚定了做好遗体整容工作的决心,全身心投入到这项特殊而又辛苦的工作中,一干就是39年。
收殓意外去世人员的遗体,是最考验整容师心理和生理承受能力的工作,即便是工作很久之后,李青也经常被熏得呕吐不止,有时连续几天吃不下东西,还不时被噩梦惊醒。有一次,面对矿难中被压损烧伤的逝者遗体,李青和同事们一起挤在整容间里,耐心地清洗、缝合、整形…… 连续几天的高强度工作后,逝者遗体全部缝合整形完毕。看到神态安详的亲人遗体时,逝者家属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对于工作,李青总是日复一日地兢兢业业,时刻保持严谨认真的态度。工作这些年,他也记不清究竟加了多少次班、放弃了多少个休息日。“见过的生离死别次数越多,就越能体会这份工作传递出的生命意义。”李青说。
匠 心
时光如流,岁月如梭。小小的整容间里,很多年轻人来了又走,坚持下来并突破自我的李青,逐渐从“菜鸟”成为行家里手。
并非殡葬专业科班出身的李青深知,技艺需从实践中来。为了提升整容技能,从参加工作起,他一边跟着师傅耐心学习,一边自己不断地钻研。日常遗体处理工作中,他边琢磨边实践,在遗体塑形、伤口缝合、颜色调配等方面,总结出了自己独特的经验,慢慢形成一技之长。工作期间,李青还利用到北京、上海等地学习的机会,向殡葬同行请教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努力提升个人专业技能。
李青不仅爱钻研、肯吃苦,心里更充满对生命的尊重,尤其是面对因为交通事故等意外死亡的逝者,李青都会细心地将遗体清洗干净,然后对照逝者生前的照片,力求将遗体恢复到最好的状态。
有一次,在一起工伤遗体的处理中,由于遗体受创面很大,并大多都集中在面部,逝者家属及单位领导专程赶到淮北市殡仪馆,想让技术出色的李青给遗体整容。可当时,李青的父亲在外地准备做心脏手术,他作为家里的独子正在照顾父亲。同事打电话说明情况后,李青没有丝毫犹豫,连夜赶回单位,认真为遗体整形、修补,并用心给逝者化妆。告别仪式结束后,逝者家属含泪向李青一再表示感谢,已经疲惫不堪的李青这才匆匆赶回医院。
“说来说去,这是个良心活,每天面对生死,就要尽到自己的责任。”李青说。
由于擅长遗体整容、整形,李青在行业中小有名气。日常工作中,一些同行慕名前来取经,李青都是手把手地指导,从缝合技术的创新到化妆颜料的配比,从面部修复到各种疑难遗体的处理,每一个细节都尽可能讲解详细,每一个需要掌握的重点他都会倾囊相赠。经过李青的指导,不少化妆师都成了所在单位独当一面的业务骨干。
传 承
李青的父亲是一个严肃认真的人,在殡葬行业工作了几十年的他对李青的要求很严格。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李青的成长也很快。父亲虽然从未夸奖过他,但李青心里清楚,他做到了能力范围内的最好程度。
让李青感到欣慰的是,作为家里的第三代民政人,女儿李露不仅以他为骄傲,而且为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而深感自豪。
李露从小就觉得,父亲是个了不起的人,如今同是民政人的她,对父亲更多了一份理解和支持。“小时候,爸爸回到家,经常是单位一个电话就又出去了,不分白天黑夜。从小我就知道,爸爸上班很辛苦,直到现在也是如此,加班加点是常事。”李露说,父亲经常对她说,干工作一定要脚踏实地,不争不抢不邀功,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干好分内事。
作为淮北市殡仪馆礼厅服务员,李露最初从事这个行业时,身边总会有人用异样的眼光看她。是父亲的鼓励和支持,让她知道了这份工作是有意义的、神圣的,坚定了她从事这份工作的信心。“我要接过父亲手中的接力棒,像他那样,感悟生命的意义,做好付出的准备,在逝者家属最艰难的时刻,倾听他们的声音,理解他们的需求,用专业的能力让逝者家属满意。”
39年来,李青用坚守与奉献诠释着殡葬工作的意义和价值,他用温暖而专业的服务赢得了广泛赞誉。近年来,李青荣获了全国民政系统劳动模范、淮北市十佳民政工作者等荣誉。每当有人对他所获得的诸多荣誉表示钦佩时,他总是淡然一笑:“我只是尽到了自己的工作职责,和其他人没什么两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