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 改革发展中的民政事业·甘肃篇
扛牢民生职责 助推富民兴陇

时间:2024-10-18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甘肃省华池县社会福利院开办助老餐厅,聚焦老年人“做饭难”问题,守护老年人“舌尖上的幸福”。

甘肃省定西市民政局工作人员入户走访困难群众,开展救助帮扶。

“六一”儿童节之际,甘肃省红十字会在民勤县开展结对关爱活动。

甘肃省民政厅联合多部门在酒泉市肃州区举办“醉美肃州·缘定七夕”全省婚俗改革宣传现场会暨肃州区第二届集体婚礼。

甘肃省宕昌县民政局与县福利院一起组织孩子们郊游,为他们庆祝生日。

本版图片由甘肃省民政厅提供

本报记者   祝   闯

第十四次全国民政会议以来,甘肃省民政厅坚持以体球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体球网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和对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积极构建符合省情实际和群众需求的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民政在社会建设中的兜底性、基础性作用,民政事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为群众托起稳稳的幸福。

让困难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近年来,甘肃省不断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稳步提高社会救助水平,持续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救助帮扶,着力解决困难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体球网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若干措施》,加快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制度健全、政策衔接、兜底有力的综合救助格局。省政府办公厅转发《体球网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的实施意见》,对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推进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作出具体安排。省民政厅先后制定出台《甘肃省最低生活保障审核确认实施细则》《甘肃省特困人员认定办法》等文件,联合省发改委等11部门出台《甘肃省低收入人口认定及救助帮扶办法》。建立由27个部门参与的省、市两级社会救助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和县级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协调机制,成立由专项救助负责部门组成的兜底保障专责工作组,合力推进兜底保障工作任务落实。坚持不脱离省情、不拔高标准,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持续提高救助保障标准,2019年至2023年连续5年提高城乡低保和特困供养省级指导标准。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指导各地加大低保等制度落实力度,规范完善低保准入条件,完善低保家庭经济状况评估认定办法,进一步落实单人户保障、财产豁免、刚性支出和就业成本扣减等政策,有序推进扩围增效工作。将全省564万脱贫人口、59.2万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甘肃一键报贫”对象和登记失业人员等11类风险人群纳入低收入人口监测平台统一管理。通过线上大数据监测累计发出预警信息127.4万条,通过线下“铁脚板”核实对27.13万户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落实相应救助。

满足群众“老有所养”基本需求

老龄和养老服务工作是事关亿万群众福祉的民生大事。近年来,甘肃省统筹推进老年人养老服务、健康服务、社会保障、社会参与、权益保障等工作,推动老龄事业与产业协同发展,不断完善养老服务制度、优化养老服务体系、提升养老服务能力,着力满足群众“老有所养”基本需求。2020年省人大常委会颁布全省第一部养老服务地方性法规《甘肃省养老服务条例》。接连出台养老服务10个地方标准。建立全省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印发《体球网进一步做好全省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工作的通知》,拨付省级补助资金开展适老化改造。省民政厅联合12部门印发《甘肃省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实施方案》,安排省级福彩公益金支持23个县(市、区)开展省级试点,建立老年助餐点1039个。安排省级福彩公益金重点用于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建设和设施提升改造,全省护理型床位达到2万余张。建立经济困难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制度,高龄津贴制度,并实现县级层面全覆盖。连续4年将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纳入为民实事项目,建设乡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420个、村级互助幸福院600个,新增养老服务设施面积40多万平方米,具备综合功能的养老服务中心实现乡镇(街道)全覆盖。兰州等7个市建设家庭养老床位1.7万张。制定《甘肃省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意见》,连续6年将养老院院长、护理人员培训纳入年度重点培训计划,累计培训各类养老服务人员5.2万余人次。

格外关心、格外关注特殊困难群体

困难群众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近年来,甘肃省持续完善儿童、残疾人、流浪乞讨人员基本生活保障和权益保护等制度举措。不断提高孤儿基本生活费标准。通过完善制度将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纳入政府保障范围。实施“孤儿医疗康复明天计划”,资助有需要的孤儿住院治疗、康复治疗、体检。持续实施“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项目,按照每人每学年1万元的标准资助孤儿完成学业。从2023年开始,对考上大学的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每人每学年资助1万元。在全省部署开展残疾人两项补贴“主动办”便民利民行动,及时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纳入两项补贴范围,2019年以来累计惠及困难残疾人29万余人、重度残疾人37万余人。建立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开展常态化巡查,强化站内照料、寻亲服务等工作,持续开展夏季、冬季专项救助和开放日活动。2019年以来,全省累计救助流浪乞讨人员6.2万余人次,帮助1141人成功寻亲、顺利返乡。

发挥民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功能

区划地名工作和社会组织工作对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甘肃省全面加强区划地名工作,持续提升社会组织发展质量。坚持和加强落实党对区划地名工作的全面领导,稳慎优化行政区划设置,在服务“强省会”战略、支撑区域新型城镇化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推动将“乡村著名行动”列入2024年省委1号文件及全省“三农”工作重点任务,13个示范区和62个重点推进乡镇有序实施,乡村地名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圆满完成第四轮界线联检任务。加强党对社会组织工作的全面领导,推进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有效覆盖。动员社会组织助力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号召全省社会组织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开展东西部协作,落实帮扶项目、搭桥引进省外资金。主动参与“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建设。面向高校毕业生发布招聘岗位、就业见习岗位。开展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专项行动和防范化解社会组织领域风险隐患工作,建立省级社会组织信息公示平台,完善社会组织重大事项报备工作制度。

给群众提供更多可感可及的基本社会服务

基本社会服务关系千家万户。近年来,甘肃省稳步推进殡葬改革、提升婚姻登记水平、促进慈善事业发展。重新调整优化火葬区范围,减免困难群众基本殡葬服务费用,对节地生态安葬进行奖补。全面实现结婚登记“省内通办”,推动“公园式”婚姻登记机关建设。举办婚俗改革宣传现场会等特色活动,倡导简约适度的婚俗礼仪。设立“甘肃慈善奖”,慈善组织实现县域全覆盖。甘肃省委、省政府在全省部署开展“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建设,全省共有25万余名干部与26万余名关爱对象结对,累计开展走访探视173万余人次,帮办实事38.98万件,资助资金9200万余元。组织设立“结对帮扶·爱心甘肃”专项基金,动员有能力有意愿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爱心甘肃建设。

让民政服务的品质更高成色更足

工作水平关乎服务质量。近年来,为提高民政服务水平,甘肃省不断加强民政领域法规政策建设,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信息化建设。省民政厅会同省发展改革委印发《甘肃省“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谋划储备一批民政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加快推进社会救助、养老服务、行政区划、殡葬管理等重点领域制度建设,建立省级层面法规3部、政府规章7件、政策规范性文件200多件。成立厅法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不断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等工作机制。推动落实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全面落实民政领域负面清单。省级层面取消下放或调整行政审批事项10项,取消证明事项24项,在8个方面全面推行告知承诺制。推进全省民政领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突出解决一批顽瘴痼疾。全面落实政务服务“好差评”“互联网+监管”“双随机、一公开”要求,不断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全面落实“一窗办一网办简化办马上办”要求,省级13项民政政务服务事项全部进驻省政府政务服务中心,民政政务服务事项实现“零跑腿”和全程网办。推动实现“金民工程”全面应用,“掌上民政”一期项目建设积极推进,二期项目纳入省政府数字政府建设总体规划。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