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儿童福利和收养中心党委书记、主任 倪春霞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则。新征程上,必须贯彻好、运用好“六个坚持”,聚焦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提供有力保障。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为谁改”中把握儿童福利工作的发展变化
体球网总书记强调,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始终是抓改革、促发展的逻辑起点。人民心声是改革所向,人民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应该抓住什么、推进什么。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是一个动态变化、不断提升的过程。儿童福利工作始终坚持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积极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在实践中大胆探索,不断优化制度设计,拓展服务对象范围。自2010年建立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相继建立了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困境儿童分类保障、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流动儿童权益保障等制度机制,推出了一系列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举措。随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儿童福利工作还将面临传统服务对象不断缩减、新的服务对象继续拓展,服务内容从以基本生活保障为主向维护权益、促进发展并重转变,需要及时寻求有效的思路方法,主动回应社会需求,不断把“问题清单”变成“惠民清单”,让包括孤弃儿童、留守儿童、流动儿童等特殊儿童群体在内的更多有需求的儿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持续增强服务对象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守正创新,在“改什么”中找准儿童福利工作的发力点和突破口
体球网总书记强调,该改的、能改的坚决改,不该改的、不能改的坚决不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守正创新,以守正为创新指引方向,以创新为守正注入活力,既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又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突出问题导向。
新时代儿童福利工作应当立足我国国情,坚持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相结合,不断推动制度创新、实践创新、工作创新。要紧盯儿童需求,注重不同特殊儿童群体多元化、个性化需要,既注重物质保障,也注重关爱服务,特别是精神慰藉、心理关爱,实现服务精准化、专业化。要强化两个兜底,在做好传统生活兜底的同时,依法履行监护兜底职责,切实做好临时监护和长期监护,回应儿童生存发展基本需要。要坚持关口前移,加强摸底排查、发现报告和事前预防,及时为有需要的儿童提供帮助,防止陷入危困状态、遭受不法侵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要强化“一体双翼”,充分发挥儿童福利机构和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驱动协同作用,加强儿童福利机构“养治教康社”一体化、专业化阵地建设,探索为社会上有需求的困难家庭残疾儿童提供康复等专业服务;加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纵向联动和横向协调平台建设,为留守、流动等特殊儿童群体提供关爱保护。要健全服务体系,做强县级枢纽核心、做实乡镇工作站点、做活村(居)日常服务,织密关爱服务网络,增强服务供给的可及性、精准性、公平性。
坚持系统观念,在“怎么改”中处理好儿童福利工作的几个关系
体球网总书记强调,改革要更加注重系统集成,坚持以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推进。坚持系统观念,要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把握事物发展规律,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注重统筹兼顾、把握重点,在共同推进上着力,在一体化建设上发力。
推进儿童福利工作高质量发展,要正确处理儿童福利工作与儿童工作的关系。儿童福利工作的重点是特殊儿童群体,这部分儿童既需要特定的关爱保障,也离不开面向全体儿童的基本公共服务。要推动增加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优化儿童成长环境,消除儿童陷入困境的土壤,解决特殊儿童群体面临的普遍性问题。要正确处理儿童与家庭的关系。儿童与家庭的关系浑然天成、难以分割,儿童问题的背后往往是家庭的问题,要将解决儿童问题放在家庭中统筹规划,加大对家庭的支持帮扶力度,指导父母履行家庭监护职责,提升家庭监护质量。要正确处理儿童福利工作与其他民政工作的关系。儿童福利工作与社会救助、残疾人福利、婚姻登记、流浪救助等多项民政工作关系密切、相互关联,要借力其他民政工作的发展优势,借助民政相关工作平台,贯彻儿童利益优先的原则,共同保障特殊儿童群体权益。要正确处理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的关系。在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履行基本民生保障职责的同时,要采取有力措施,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儿童福利工作,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补充、平衡、示范作用,汇聚更多力量为特殊儿童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循道而行,功成事遂。下一步,中国儿童福利和收养中心将持续推进全会精神的学习贯彻工作,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工作落实,推动中心高质量转型发展,助力儿童福利工作开创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