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社会救助异地办 及时高效解民忧

时间:2024-08-14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本报记者   张晶晶

“本以为要回户口所在地才能办低保,没想到不用出门就办好了,办事真是越来越方便。”居住在江西省吉水县阜田镇的困难群众肖某说。

肖某的户籍地在吉水县文峰镇,现与妻子居住在阜田镇。肖某去年被诊断为肾肿瘤,丧失了部分劳动能力,妻子患有乳腺癌,需要定期化疗。今年7月,阜田镇政府工作人员在走访摸排中了解到肖某一家的情况,告知其现在申请救助不用再回户籍地,并当场通过“赣服通”APP帮其申请了低保。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外出务工、陪子女就读等‘人户分离’情况较多,像肖某这样在外遇到困难,回户籍地申请救助,不仅来回奔波,还耽误时间。”吉安市社会救助中心业务一科科长孟思静介绍,为回应困难群众急难愁盼,近年来,吉安市推行社会救助异地办改革,逐步推动其从“省内县域通办”向“外省户籍、本地救助”拓展,以打破户籍壁垒造成的瓶颈,打造高效温暖社会救助。

家住峡江县水边镇的困难群众陈某便是“外省户籍、本地救助”的受益者。陈某和子女户籍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廉州镇,丈夫今年年初因病去世,女儿和儿子仍在上学,家里的基本生活面临困境。今年3月,得知可以异地申请社会救助,陈某便向水边镇政府提交了低保申请。受理当日,水边镇政府工作人员就与廉州镇取得联系,对接有关工作,并在完成陈某家庭经济状况核查后的2个工作日内,将申请材料、受理材料转交廉州镇办理。廉州镇按照低保办理程序,在4月份办结,并将陈某纳保信息反馈至峡江县水边镇。这一举措,避免了陈某来回两千多公里的奔波,可谓省事省时省钱。

据了解,为了推动社会救助异地办理更好落地,吉安市印发通知,进一步优化非本地户籍人员救助申请程序,明确要加强与人社、医保、教育等部门数据共享,结合实地摸排,定期汇集“外省户籍、本地居住”的困难群众相关信息,做到实时监测、及时预警。同时,规范相关办理流程,对于在居住地申请低保的外省户籍居民,如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中有一人是本地户籍,经调查核实符合条件的,全部纳入低保;若所有家庭成员户籍均不在本地,所在乡镇受理后要及时与其户籍所在地乡镇联系,协助户籍所在地乡镇调查核实申请家庭在居住地的经济生活状况等,并将申请材料和受理结果及时转交办理,做好纳保信息跟踪。截至目前,吉安市社会救助异地办,已惠及56名“外省户籍、本地居住”的困难群众。

对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群众来说,异地办理更是“雪中送炭”。今年3月10日,家住吉安市青原区滨江首府的外来务工人员尹月红家,因电器使用不当发生火灾,直接财产损失9.9万元,一家人生活出现临时性困难。该区民政部门立即启动急难发生地临时救助,为其发放3000余元的临时救助金。

据了解,对急难型临时救助,吉安市明确,县域内人户分离的困难家庭可就近向乡镇或县级民政部门提出申请,由接到申请的乡镇负责受理、审核、审批,实现群众就近能办、多点可办,最大限度地为群众提供便捷服务;非本地户籍流动人口,因急难情形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由急难发生地乡镇人民政府实施救助。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