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祝 闯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2023年以来,重庆市民政局聚焦儿童身心健康,大力实施“渝童守护”行动,通过强化临时监护、加强心理关爱、建强工作队伍等举措,持续提升困境儿童保障、留守儿童关爱保护能力,护航1.2万余名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和12.3万余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兜住困境儿童生活底线
“这个年龄的孩子,对周围的一切都很好奇,您平时可以多教她认识事物。”前不久,北碚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吴斌到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小溪(化名)家中走访,向小溪的奶奶询问祖孙两人的生活情况,叮嘱老人多关注孩子的成长。
“小溪快两岁了,一看到家里来了陌生人,就把脸扎进奶奶怀里,特别可爱。”吴斌向记者介绍,小溪的父母都是服刑人员,为了给小溪找到合适的监护人,北碚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对她的近亲属进行了评估,最终确定由她的奶奶抚养。北碚区民政局每个月给孩子发放1405元的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补贴。
重庆市民政局儿童福利处相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重庆市出台《监护困境儿童救助保护工作办法》,建立并完善了困境儿童监测、报告、处置、评估、干预、关爱一体化保护机制。同年,重庆市修订《困难群众救助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困境儿童和留守儿童应急处置、监护支持、精神关爱等方面的资金来源,为更好地保护儿童权益提供保障。
记者了解到,重庆市建立了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补贴自然增长机制,并于2022年出台文件,明确年满18周岁孤儿的基本生活补贴可以领取到大学毕业。
呵护留守儿童心灵
“这个故事告诉我,生活有时像一杯苦咖啡,我们努力做好每一件事情,就是在往里面加糖,咖啡喝起来就不那么苦了。”6月29日晚,家住大足区古龙镇的留守儿童媛媛(化名)、芳芳(化名)姐妹俩和大足区同德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社工分享她们阅读寓言故事《蜜蜂与蝴蝶》的体会。
媛媛和芳芳相差3岁,都在上小学。2023年7月,大足区民政局组织开展“足够爱你”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项目,为辖区困境儿童和留守儿童提供心理关爱服务,媛媛和芳芳成为首批受益者。该项目承接单位大足区同德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负责人许琼珊告诉记者,这两个孩子缺乏亲属关爱,社工和志愿者经常带着食材到她们家中,和她俩一同制作美食,还教姐妹俩收拾屋子和整理衣物。
大足区民政局养老和儿童科负责人唐洁介绍,“足够爱你”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项目团队通过“筛查+评估+疗愈”的方式,对困境儿童和留守儿童进行心理风险评估,实行“绿——零风险、黄——低风险、橙——中风险、红——高风险”四色分类管理,并依托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定期开展心理沙龙、小组交流等活动。
记者了解到,重庆市正在全市开展“童心相伴”困境儿童和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项目。今年,市民政局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组织第三方专业机构,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利用周末、暑假等时间节点,对全市13万名困境儿童和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辅导,提供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安全教育、家庭关系调适等服务,并对有需要的儿童进行个案帮扶。
建强儿童关爱服务队伍
“以后妈妈就在家附近工作了,可以照顾你和爷爷,你高不高兴啊?”“高兴!高兴!”前不久,在潼南区梓潼街道纪念碑社区儿童主任陈良勇的协调下,一家社会组织帮助留守儿童燕燕(化名)的妈妈就近找到了工作。想到以后天天和妈妈在一起,燕燕的脸上乐开了花。
燕燕一家人靠她父母在外打工维持生活。前不久,燕燕的爷爷生病住院,治疗费给本不富裕的家庭压上了一副重担。陈良勇入户走访发现这一情况后,帮助她家申请了低保和医疗救助,协调社会组织链接资源为燕燕的妈妈找到了新工作,还与燕燕的班主任沟通她学习和心理等情况,带着她参加社区组织的文娱活动……
“用足政策资源帮助困境儿童、留守儿童家庭解决实际困难,是儿童主任的职责所在。”重庆市民政局儿童福利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该市已配备乡镇(街道)儿童督导员1031名、村(社区)儿童主任1.1万名。2023年7月以来,为提升基层儿童工作队伍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重庆市开展儿童主任赋能增效行动,举办市级示范培训班,编印工作指引,组织宣誓活动,宣传典型案例,进一步强化儿童主任责任和服务意识,打通服务儿童的“最后一公里”。
“今年1月,重庆市民政局联合市教委、市妇联等14部门启动了城乡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下一步,我们将聚焦精神素养提升、监护提质、精准帮扶、安全防护和固本强基五方面,持续守护好留守儿童与困境儿童的成长之路。”重庆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