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打通精神障碍患者康复回归之路

时间:2024-06-05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本报记者   孙彦川

孤独症儿童经过康复走进了校园;精神障碍患者具备了劳动能力,每月能获得稳定收入;直播间里,有专长的患者每天定时直播演唱、作画……近年来,山东省无棣县通过积极整合政策、资金和资源,实现精神障碍患者在社区、托养机构和医院的顺畅转介和有效治疗,提升了1600多名精神障碍患者的健康水平。

集中托养,稳固疗效

多年前,无棣县海丰街道某村的刘刚因高考落榜受到刺激,罹患精神疾病。之后,他伤人损物,让周边的街坊及家人苦不堪言。住院治疗康复虽有效果,但出院后由于外界刺激、自身情绪等原因,他的病情屡次反复。

县民政局工作人员在走访排查中了解到刘刚的情况后,按政策帮刘刚协调入院治疗,待他病情好转后,又将他转介到无棣县阳光养护院(也称无忧之家),进行集中托养康复。

无忧之家是由无棣县重点打造的精神障碍患者托养康复机构,机构内除了医务室、康复室等功能区,还设有赋能课堂、工疗车间、农疗大棚等,目的是帮助困难家庭的精神障碍患者康复身心、重建生活秩序并掌握适宜的职业技能。

记者了解到,无棣县目前有3个无忧之家,分别位于棣丰街道、柳堡镇和碣石山镇,为160多名精神障碍患者开展长期全托康复服务,为190多名精神障碍患者开展日托康复服务。有意愿的家庭困难患者的监护人可通过与镇(街)、托养机构、村(居)委会签订协议,将患者托养到无忧之家,同意将患者的低保金、特困救助供养金、残疾人两项补贴交给或直接拨给机构,用于患者的饮食起居、康复训练等开销。

为什么要对刚出院的精神障碍患者进行集中托养?无忧之家的工作人员介绍,患者在家中康复经常自行减药停药,遇到挫折和刺激容易再次发病,并且患者发病时会不知对错与危险,经常给周围的人带来影响。鉴于精神障碍患者在身体状况、理解力和自控力等方面都比较弱,无忧之家按重度、中度和轻度的患者数量配备护理员,并着力提升护理员的沟通技能和康复训练能力,为患者提供更加专业的服务。

因势利导,促进回归

5月15日下午,棣丰街道无忧之家的几名精神障碍患者在食品制作车间上班,只见杨亮在窗前一边小声自言自语,一边擦拭蛋糕模具,不一会儿就把模具擦得一尘不染。在车间的另一侧,其他几名患者也有条不紊地揉面团、做薄饼。

“养护院对症状减轻、体检合格的患者进行培训后,组织他们制作桃酥、薄饼、豆腐等食品,并在线上线下售卖,帮他们自食其力。”养护院负责人鞠培青说:“杨亮自言自语是因为出现了幻听,我们根据他的情况因势利导,安排了这个安静、规律性强的工作。”

棣丰街道无忧之家集中托养着72名精神障碍患者,除了制作食品,养护院也组织患者通过加工装配、种蔬菜等方式尝试融入工作与生活。

位于柳堡镇和碣石山镇的无忧之家也开展了类似的探索。2023年,全县有147名精神障碍康复人员在福利企业、社区公益性岗位实现就业。有了稳定的工作后,有的患者还懂得了感恩,用劳动收入给父母买了礼物。

佘家镇的患者耿良和张鸿,一个擅长唱歌,一个擅长画画。病情减轻后,棣丰街道无忧之家的工作人员为他们搭建直播间、开通直播账号,帮他们用歌声和画笔赢得数千名网友的点赞。

为了指导患者居家康复,目前无棣县根据需求设置了10个社区精神康复服务站点。经过在无忧之家巩固治疗和劳动康复,症状减轻的患者可以返家,在社区进行康复。其间,若病情反复,可经过绿色通道,再到专业医疗机构住院治疗。

为帮助家人掌握患者去向,县民政局将社区康复患者信息逐一建档立卡,为他们配备具有双重定位功能的手机,并开通“8912349”求助专线,实现日常监护和救治保障等环节的无缝衔接。当患者离开镇(街)或白天连续8小时没有步数统计时,系统就会发出预警。此外,专业医生每月到社区开展随访和诊疗,每年对家庭照护者进行不少于两次的康复照护技能培训。

“事实表明,通过专业化康复和生活化康复相结合,再加上早发现、早转介、精治疗、精照护,能够使一些患者康复得更好,在更大程度上恢复正常生活。”无棣县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无棣县在精神障碍康复领域统筹投入各类资金1243万元,其中慈善资金达160万元。

因材施教,助童成长

无棣爱心医院也承接了精康融合项目。5月16日上午,记者在爱心医院采访时看到,教学和康复工作紧张有序开展。二楼的教室里,一位老师在肋木前指导孤独症儿童练习抬腿,另一位用矫形器帮孤独症儿童练习走路。在隔壁教室里,还有一位老师在给孤独症儿童上语文课。

在财政资金的支持下,这家医院除了在既定期限内免费为低保家庭的孤独症儿童提供肢体训练、多感官训练等康复服务和数学、语文等课堂教学,还对这些儿童的感知觉和思维等特征进行评估,并据此提供弹钢琴、画画等一对一辅导。

这个项目实施以来,已经帮助了很多孤独症儿童。比如,崔冰喜欢在上课时乱跑,不服管教。后来,老师发现崔冰喜欢吃棒棒糖,每逢他再捣乱,就对他发出“棒棒糖”的提示,引导他认真听讲。如果崔冰做到了,下课后老师就兑现奖励。以前,放学后崔冰想吃零食了,不是去开口索要,而是翻看妈妈的包或者大哭大闹。老师注意到之后,建议妈妈只在崔冰开口索要时才给零食。通过这种方法,崔冰的自制力和语言能力都得到明显提高。

不只是崔冰,几乎每个孤独症儿童都带来了新课题。老师们经过一次次的示范,教会了崔洋识别和摆放自己的鞋子。在刘俊刚到校时,老师每天都要陪他上卫生间、做示范,解决他不会如厕的问题。在其他方面,崔洋和刘俊进步也很大。更令人欣喜的是,何辉、王欢等小朋友通过康复,已转入小学就读。

对于因病情严重、错过最佳治疗期,难以进入正常学校就读的精神障碍少年,医院安排他们在模拟餐厅、模拟洗车行学技术,以便将来能自食其力。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指导和支持力度,让精康融合项目更好地惠及更多患者和家庭!”县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文中精神障碍患者均为化名)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