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看!这些养老服务新职业 (二)

时间:2024-05-30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不断增加,进而催生了涉及不同领域的新职业、新岗位,其中有的职业已被收录至《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今年3月,养老周刊集中展现了老年人能力评估师、长期照护师、助浴师、银发顾问、适老化改造评估师的职业特征和社会价值,受到广泛关注。本报继续邀请康复治疗师、文娱活动师、辅具适配师、陪诊师和老年大学教师讲述自己的职业经历和心得,让大众了解、认识并关注这些新职业和新岗位。

“帮助老年人享受明媚生活”

张宁怡

我是一名00后文娱活动师,毕业后就入职了位于湖南长沙的泰康之家·湘园护理公寓,目前从事养老服务工作已有2年。

文娱活动师绝不是一份可有可无的“陪玩”岗位。在泰康之家,文娱活动师需要运用多种手段让老年人得到精神滋养,如多感官刺激疗法、音乐疗法、怀旧疗法、游戏疗法、艺术疗法、园艺疗法等。其中很多都是专门用来应对认知症精神行为症状的非药物疗法,可以起到延缓疾病进展、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的作用。

大学期间,我攻读的是音乐治疗专业,这个专业目前在国内很小众。从字面看,音乐治疗只是听听音乐、唱唱歌,但实际要更复杂一些。音乐治疗是通过治疗师与参与者进行系统合作、干预,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治愈内心的过程,在改善情绪、缓解压力方面有积极的作用,对阿尔茨海默病、抑郁症、自闭症谱系障碍等也有较好的缓解效果。可以说,我选择文娱活动师这个岗位是“专业对口”。对于老年群体病症治疗,我深知单靠音乐是不够的,因此,我入职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学习其他领域的非药物干预课程,不断武装自己。

从制订疗愈活动方案,到有目的、有意义的干预活动,文娱治疗让老年人的情绪得到改善、肢体得到锻炼,甚至有的还减少了药物用量,提升了睡眠质量。看到老人不断向好的变化,我深感这份工作很有价值。

搞好文娱活动,重在充分调动老年人的积极性。住在泰康之家·湘园护理公寓的长辈们曾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和职业,如德高望重的教授、作出杰出贡献的工程师、救死扶伤的医生,等等。每个人的喜好和特长各不相同,为了让每位长辈都能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我策划了“居民风采日”主题活动,每周六举办一场以某位老人为主角、展示其风采的活动。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熊立科(化名)老人,文娱活动仿佛让他变了一个人。刚入住时,老人因为年华逝去而忧伤,感受不到生活的意义,这种消极的情绪甚至还影响了其他老人。偶然的一次机会,我发现老人十分擅长绘画临摹,于是专门为他筹备了一场居民风采日——绘画作品拍卖会。活动中,老人们相聚在一起欣赏他的作品,还有人竞拍了精品之作,这让熊立科老人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后来他的作品投稿到泰康之家线上服务社区,通过公寓的电视就能欣赏他的画作,他开心地逢人就说:“我上电视啦!”如今,熊立科老人把绘画当成了每日必修课,整个人精气神十足。

在我看来,文娱活动师是一份充满人文关怀的职业,需要真正用心去发现、去体会老年人的困惑和需求,引导他们走出阴霾,帮助老年人享受明媚生活。希望所有老年人都能精神矍铄,晚年生活流光溢彩!

“促功能之恢复,助健康之完美”

宗 娅

我是一名中医针灸医生,针灸推拿学硕士研究生毕业。上学时,我以为自己将来会在医疗机构做一名医生,却不曾料到,养老服务机构竟成了我多年的工作阵地。2016年刚毕业,我入职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皇钻老年护理院,承担全院老人的康复治疗工作,这一干就是8个年头。

护理院收住的大多数是失能半失能老年人,他们普遍患有各种慢性病,颈肩、腰腿不适以及出现疾病后遗症的情况比较多见,不仅给老年人带来生理上的痛苦,还令他们的日常活动受限,严重影响晚年生活的舒适度和幸福感。因此,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制订科学的康复方案、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对促进老年人功能恢复十分必要。

护理院中医康复室位于老人居住楼栋的底层,楼上养老、楼下就医,不仅方便了老年人,也给他们增添了更多的安全感。每天8点,我会准时开启充实的一天:在望闻问切过程中对患者身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并确定治疗方案,对需要药物调理的患者,开具中药饮片处方。与此同时,我还需要采取针灸、推拿等方式对患者进行物理治疗,每位患者治疗时间大概为一个半小时,尽管这样的治疗比较耗费医生的体力,但看到患者的疼痛逐步得到缓解,身体状况一天比一天好,我的疲惫感瞬间就减轻了。

相比医院医生,养老机构医务人员需要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耐心和同理心。护理院的老人没有子女陪伴,身体上的不适使他们更加需要精神上的抚慰。在问诊和治疗的时候,我尽可能地让节奏慢下来,细致地跟老人沟通病情,关照他们的情绪,帮他们缓解身体痛苦的同时,也让他们感到丝丝温暖。

罗美凤(化名)老人患有静脉曲张多年,双腿酸胀、疼痛,常常夜不能寐。第一次见面,她迫不及待地问我“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那渴求的眼神让我至今难忘。作为一名年轻医生,我很担心患者不信任、不配合,略有些忐忑地表示可以试试火针放血的办法。没想到老人温和地对我说:“宗医生,给我试试,我相信你。”我认真地消毒、烧针、刺入静脉团,老人的下肢瞬间流出不少血液。操作完成后,我嘱咐她针刺处不要碰水,避免感染。第二天一大早,罗婆婆就到康复室找我,“宗医生,太感谢你了,双腿果真不酸痛了。”说笑间,泪水在她的眼里打转。此时,我也鼻子一酸,感觉胸口涌动着一股暖流。

老人的信任和认可,让我产生了强烈的成就感和责任感,成为我在基层医务工作者岗位上不断努力、持续奋斗的动力。竭尽全力除老人之病痛,促功能之恢复,助健康之完美,这样的选择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

“引导学员老有所学、学有所获”

郭永泽

我是一名90后教师,我的学生都是年过半百的长辈。2022年,我考入山东老年大学,从事教务工作,同时还发挥美术学硕士的专业优势,每周教授一节水彩画课。

山东老年大学规模较大,有8个校区、7个分校、900多个教学班,开设100多门课程,注册学员超3万人次。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既要做好招生服务、课程建设、教师队伍、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又要注重教学规范化一体化建设,为提升老年教育教学质量贡献一份力量。

当把角色转换到水彩画课教师时,我真正与学员有了深入密切的交流。每学期开课之前,我会根据教学大纲备课,撰写教学计划。课前,除了要提前调试多媒体设备、准备授课工具,让我最开心的环节就是收集课下作业,借此与人生阅历丰富的学员聊一聊上周的感悟,你一言他一语,气氛热烈融洽。在这一过程中,我可以捕捉每位学员的个性特点、需求、优点和不足,使教学更加有的放矢。

在授课中,我践行“守正创新、因材施教,挖掘亮点、树立信心”的教学理念。学员们的基础不尽相同,有的绘画水平已经很高,但大部分人是零基础。在展示作业的时候,大家难免会进行比较,基础薄弱的学员会感受到不小的压力,尽管他们也努力了,但由于理解能力、动手能力的差异,有时课下练习难免会经历挫折。

一次,辛艳(化名)阿姨拿着自己的作业小声对我说:“实在对不住小郭老师,我练了不少,但还是画不好,我就别交作业了吧。”看着她沮丧的样子,我当时并未劝慰,但还是留下了她的作业。其实,这份作业虽然细节有待完善,但黑白灰、点线面关系处理得十分精彩,我在点评时着重分析了其中的优点,并强调此时是打基础的阶段,能画成这样已经十分不容易,鼓励大家大胆画下去,只要每天都能进步就很了不起。这时,我看到辛艳阿姨抬起了头,眼睛亮闪闪的。如今,辛艳阿姨绘画水平突飞猛进,其他学员的学习积极性也大大提高,还有一部分学员已经完全掌握了基本技法,每一份作业都堪称“作品”。

每节课前,我看到学员们交来的厚厚一摞作业,别提多高兴了,这不仅是“小老师”和“大学生”之间互帮互助的成果,更是跨越一代人亦师亦友的感情,使我成就感满满。

老年大学教师是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引导者,既要敬老爱老,也要知老适老。我将继续带着欣赏和鼓励的目光帮助学员们“成长”,对他们学习中遇到的难点提供精心指导,引导学员老有所学、学有所获。

“做老年人看病的好帮手”

黄海茹

我今年22岁,护理学专业毕业,现在是一名兼职陪诊师。

一次偶然机会,我在某自媒体平台看到陪诊服务的介绍,了解到陪诊师不仅可以协助病人就医,还能给予病人及其家属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正好我自己有医护专业背景,就在陪诊服务专业平台进行注册,成了一名陪诊师。

在这个平台上,像我一样有专业优势的陪诊师并不鲜见,他们中很多是医生、药剂师、医护院校在校大学生、退休医护人员,等等。平台主要面向老年人开展服务。2023年,在上海市长宁区民政局指导下,市老年基金会区代表处联合平台在虹桥街道试点“金色暖流”就医陪诊爱心公益项目,因为有街道和居委会提前做好了沟通,病人对陪诊师都很信任,配合度很高。

陪诊师接单后,要先进行诊前沟通,了解病人的身体状况和慢性病史,约定见面时间、地点等。我一般会提前到达约定地点等待病人,遇到行动不便的病人,还会到其家里接送,协助他们上下楼。到达医院后,挂号、缴费、候诊、问诊、检查、取药、解读医嘱等,陪诊师全程陪同,病人几乎只需要坐在座椅上等待就可以。

陪诊师是应对看病就医难题的产物。我在工作中接触过很多子女不在身边、行动不便,且对智能化设备操作不熟悉的老人,他们就医时特别需要有一个可以给予陪伴和帮助的人。陪诊师通过一对一服务,可以为病人提供关爱和帮助,特别是在病人感到焦虑、害怕或不适时,能够提供情感支持和安慰;另外,医院环境复杂、流程烦琐,陪诊师可以帮助病人及其家属熟悉这些流程,节省时间,减少不必要的麻烦。病人如释重负的微笑、温暖人心的感谢,都是对陪诊师工作价值的肯定和鼓励。

从事陪诊服务以来,与76岁老人姜若花(化名)的相识让我最受触动。第一次上门接她去医院,我就被她如春风般的笑容与真诚的谈吐所打动。深入交谈后得知,老人存在视力障碍,孩子们都在国外工作。对她来说,日常生活多有不便,外出就医更是艰难,一想到去医院她就很焦虑,甚至恐惧。这次就医,我帮她挂号、缴费、候诊、预约检查,老人真诚地说:“有你在,我心里踏实多了。”作为一名陪诊师,我觉得自己不只是老人生活中的一个过客,更代表着社会的温暖与关怀。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空巢、独居、失能等老年人数量将持续增加,社会对助医陪诊的需求也将越来越高。希望陪诊师这份职业可以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尊重、认可和支持,吸引更多具备专业能力的人加入这个队伍中,我将继续用心做老年人看病的好帮手,让老年人安心就医。

“让更多行动不便的人生活便捷如意”

王杨杨

我是一名辅具适配师,在山东欣悦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从事辅具开发与适配应用工作已10年有余。

辅具是针对人体病态辅助治疗达到康复的器具,包括护颈椎、护腰、护膝关节、拇外翻矫正器、轮椅、假肢、拐杖等。目前,我国康复辅具产品种类达几百种,且同一种类的产品也有不同的特点和性能,是否选对辅具直接影响患者的使用感受和康复效果。因此,辅具适配十分重要,这也是我们工作的价值所在。

合适的辅具可以帮助人们完成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活动,如行走、站立、进食等,通过这些必要的支持和功能补偿,身体不便者可以自主和独立地进行各种活动,从而提高生活质量。作为辅具适配师,我们不光要指导用户选择适当的产品,有时还需要对辅具进行调整和定制,以确保其与使用者的身体特征和需求相匹配。例如,假肢需要根据残肢进行量身设计和定制,轮椅的座椅高度、宽度、背角度等也需要根据身体特点进行调整。

在日常工作中,辅具适配师首先要了解使用者的主观诉求,再结合身体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了解使用者的病情、功能障碍情况、家庭情况以及日常活动需求等,最后根据评估结果,选择适合的辅具类型。

推荐最匹配的产品只是辅具适配的一部分工作,正确地使用辅具和使用正确的辅具其实同样重要。在适配辅具后,适配师还需要向使用者及其家属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指导,比如,如何正确穿戴假肢,如何使用拐杖、轮椅等,以确保他们后续能够使用好、适应好、维护好辅具,提高使用效果。

李春华(化名)是一位完全失能老人,体重较大。她的子女希望可以为老人置办一台轮椅。为了细致了解老人的需求,我和团队一起上门进行评估,令人吃惊的是,刚步入老人家里,就看见墙边摆放着七八台轮椅。我们询问老人的子女后得知,为了给老人找到舒服的轮椅,他们前前后后在网购平台、实体店购买了十几台轮椅,可惜无一适用。我们先对老人的身体情况进行了解,再对老人身体的关键部位进行测量,汇总数据后,我们建议对老人家里闲置的轮椅进行改造利用。我们利用其他轮椅的零件,对座宽、座高进行支撑加固,将扶手高度升级成加宽加长且可调节的样式。当李春华老人坐到这台定制改造的轮椅上时,满意地说“真的很好用”,脸上流露出惊喜。

辅具是促进康复、减轻身体负担、提高生活质量的得力工具,然而目前大众对辅具适配性的认识仍较少,销售、购买辅具产品缺少适配环节,不合理使用辅具的现象较多,不但使用体验感较差,起不到应有的辅助作用,甚至还会对使用者产生二次伤害。

随着我国高龄、失能老年人数量的增加,未来将产生巨大的辅具评估适配需求,我希望每一件辅具产品都和它的使用者是“最佳拍档”,让更多行动不便的人生活便捷如意。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