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特困老人晚年生活更有尊严更有质量
选手档案
姓名:张梅
岗位:贵州省贵阳市第二社会福利院养老护理员
从业时间:11年
选拔赛成绩: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大赛贵州省选拔赛养老护理员赛项第二名
本报记者 祝 闯
“这里的服务对象都是集中供养的特困老人,我们就是他们的孩子。”今年43岁的张梅是贵州省贵阳市第二社会福利院的一名护理员,她说自己总是想为院里的特困老人多做一些事情,让他们的晚年生活更有尊严、更有质量。
在张梅的照护对象中有一位患有认知障碍的老人王爷爷。“老人是2019年8月来到福利院的,当时就表现出认知功能降低,常常记不清自己的房间位置。看到王爷爷走错房间后无助的样子,我有些心疼。”张梅回忆道,为了让王爷爷找到自己的房间,她将老人的名字写在彩纸上,将纸张裁剪成箭头形状,做成专属“路牌”,粘在老人从活动区域到房间的路上。
“王爷爷,您看,箭头上写着您的名字。下次回房间时,您跟着箭头走就行。”张梅给王爷爷讲解了箭头的作用,还搀扶着他练习了几次。打那以后,王爷爷再也没有走错过。
“生活中那些容易让老人感到无助的小事,我时刻留意着,及时给予帮助。”张梅说。
今年80岁的张女士是一位失语失聪的老人,张梅平时都叫她“张奶奶”。老人不会说话、不会写字,怎样把她照护好呢?
“刚开始,我尝试着通过比划手势的方式交流。可我比划的老人看不懂,老人比划的我也看不懂。”张梅回忆说,她没有放弃,拿起了纸和笔,画出老人可能存在的诉求——画一个盛满饭的碗,代表要吃饭;画一个苹果,代表要吃水果……慢慢地,张梅和张奶奶之间有了默契,她俩的交流由画简笔画过渡到打手势。张梅比划一个睡觉的动作,张奶奶就知道该休息了;张奶奶比划一个喝水的动作,张梅就把水送到她手边……“现在,我和张奶奶的沟通已经‘无障碍’了。”张梅笑着说。
90岁的李女士因脑出血进行手术治疗后,不能说话、不能下床走路。考虑到长期卧床可能导致肌肉萎缩,老人以后就无法行走了,张梅就及时帮老人进行康复训练。
“每天上午,在康复师的指导下,我协助老人进行康复训练;每天下午,我会给老人按摩腿部肌肉。”张梅说,“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老人能下地扶着床沿走几步了,可把我高兴坏了!”
回顾11年的工作历程,张梅颇有感触地说,和老人沟通,有时候很像在和小孩交流,要有耐心,还要多观察。留意老人生活的细节,记录老人的生活习惯,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及时提供精准贴心的服务,用平凡而细微的呵护,让老人过上有尊严、有质量的晚年生活。
愿当连接装配技术与人性关怀的桥梁
选手档案
姓名:邱禄顺
岗位:吉林省假肢康复中心假肢装配工
从业时间:18年
选拔赛成绩: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吉林省选拔赛假肢装配工赛项第一名
本报记者 祝 闯
每年制作百余具假肢,将每一具假肢都调试到服务对象满意,每次装配假肢都会帮助服务对象舒缓情绪……他叫邱禄顺,是吉林省假肢康复中心的一名假肢装配工,已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了18年。在他看来,假肢装配工是连接装配技术与人性关怀的桥梁,装配一具合适的假肢,就意味着帮助一位残疾人重新融入社会、恢复正常生活。
2020年,邱禄顺在为一位老人制作并装配假肢时遇到了挑战。老人松弛的皮肤让接受腔很难准确塑形,敏感的神经又加大了假肢装配调试的难度。“为了让老人穿戴舒适,光接受腔,我们就做了10多个。假肢装配好后,我们又多次为老人进行调试。”邱禄顺回忆道,就这样,他和同事前前后后为这位老人服务了将近一年的时间,老人的假肢终于调试到最合适的状态。
2006年从湖南省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假肢矫形系毕业后,邱禄顺一直在吉林省假肢康复中心从事假肢装配工作。邱禄顺认为,这份工作不仅需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还需要深入地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心理需求,帮助他们接纳现在的自己。
2022年9月,中心来了一位髋离断截肢一年多的年轻人,名叫于龙(化名)。刚开始,于龙对装配假肢并不抱太大希望,曾消极地对邱禄顺说:“像我这样的高位截肢者,安装假肢意义不大,还不如拄着双拐省事。”
邱禄顺耐心地安慰于龙,向他详细讲解假肢的功能,还列举了很多患者装配假肢后回归正常生活的事例。在后续的假肢装配和康复训练中,邱禄顺一直给予于龙鼓励。从慢慢站起来到能独立行走,于龙重拾自信,还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舒适、实用的假肢能够帮助患者回归社会,我们付出再多都值得。”邱禄顺说。
2017年,15岁的马野(化名)因车祸导致左侧大腿以下截肢,装配假肢后在中心进行康复训练。那时的马野还只是一名中学生,虽然装配假肢效果不错,但他还是有点郁郁寡欢。为此,邱禄顺一有时间就去帮助马野训练,对他的每一点进步进行鼓励,并告诉他该如何面对遇到的困难。渐渐地,马野脸上的笑容多了。如今,马野已经上了大学。
工作18年来,邱禄顺陪伴很多服务对象度过了人生中的艰难阶段,见证了他们重新学习走路、重拾生活信心的过程。“通过我和同事们的努力,让残疾人拥有更便捷、更高质量的生活,我们感到非常骄傲。”邱禄顺说。
用心服务,温暖生命最后一程
选手档案
姓名:贠良
岗位:河南省许昌市玉皇岭墓园公墓管理员
从业时间:15年
选拔赛成绩: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河南省选拔赛公墓管理员赛项第二名
本报记者 刘静静
每年清明节前后,是贠良最忙的时候。作为河南省许昌市玉皇岭墓园的一名公墓管理员,他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还参与策划组织集体公益安葬活动。虽然时常熬夜加班,但他从无怨言。“公墓是让逝者安息的地方,也是让生者寄托哀思、缅怀故人的地方。我要用温情的服务给逝者以尊重、给生者以慰藉。”从事殡葬行业15年,贠良坚信这是一份有温度的工作。
2009年1月1日,贠良入职许昌市玉皇岭墓园。肃穆、庄重、静美……这是他跟着老师傅转了一圈后对墓园的初印象。彼时的他,内心油然而生的是对这份工作的敬畏。入职后,他认真跟着老师傅学习,虚心向同事请教,用心观察每一个工作细节,做好笔记,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从接待洽谈到墓型设计,再到主持安葬,每一个岗位都留下了他忙碌的身影。
“我儿子才21岁,这么年轻就去世了……”2018年的一天,一对夫妻来墓园为儿子选择安息之地。他们承受着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办理业务时情绪很激动。贠良一边耐心安抚,一边根据他们的需求提出解决方案。在选择墓碑样式的时候,夫妻二人有些犹豫,迟迟定不下来。“他们想在墓碑设计上寄托对孩子的浓浓思念,我能理解他们。”贠良说。
为了实现这对夫妻的愿望,贠良和同事们深入了解逝者的生前喜好,加班加点设计方案。“最终,墓碑的造型确定为‘一只手托着一颗爱心’,代表着父母对孩子的暖心呵护。因为逝者生前喜欢打篮球,我们还在墓碑下方设计了一个篮球图案。”贠良告诉记者,“逝者家属满意了,我们觉得一切努力都值了。”
在贠良看来,工作中多一分细心与暖心,逝者家属就会多一分慰藉。2023年3月的一天,贠良主持了一场温馨的安葬仪式。一位头发花白、身形瘦削的老先生泪眼蒙眬地告别自己的妻子,并写了一首小诗表达思念之情。后来,贠良注意到,这位老先生每周六早上都会来墓园为妻子扫墓,再坐班车回市里。于是,每周六一大早,贠良就提前准备好一杯水,等老先生来时端给他。随着两人慢慢熟悉起来,老先生经常向贠良分享他和妻子的故事。“当逝者家属想要倾诉的时候,我们会当好倾听者,让他们的情绪释放出来。”贠良认为,做好这份工作不仅需要过硬的专业技术,还要有共情能力,学会与逝者家属换位思考。
工作之余,贠良总是会到墓区里走一走,看到墓前的鲜花被风吹歪了,他会习惯性地帮着摆放整齐;看到有逝者家属需要帮助时,他总是热心地走上前……“未来,我依然会带着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努力将服务做到极致,温暖生命最后一程。”贠良坚定地说。
技术学无止境 服务没有终点
选手档案
姓名:张鹏
岗位:辽宁省沈阳市回龙岗殡葬服务中心遗体火化师
从业时间:15年
选拔赛成绩: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大赛辽宁省选拔赛遗体火化师赛项一等奖
本报记者 刘静静
信息核对、遗体进炉、火化操作、骨灰拣装……作为辽宁省沈阳市回龙岗殡葬服务中心的一名遗体火化师,张鹏对这些日常工作中反复操作的流程早已烂熟于心。“虽然火化遗体的步骤是一样的,但每位逝者的年龄和生前的健康状况等各有差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调节操作,所有流程都要严谨、认真、专注。”张鹏认为,每一个生命都是独特的,都有着不同的人生故事,他的工作就是通过专业服务,与离开的生命温暖地告别。
要做好遗体火化师这份工作,需要具备哪些素质?张鹏结合自己15年的从业经验,给出了答案:一是不怕苦、不怕累;二是勤奋好学,提升专业技能;三是敬畏生命,用心服务,让逝者安息、给生者慰藉。
夏季的时候,火化间温度高达四五十摄氏度,衣服常常处于湿透的状态。拣灰时,炕面温度高,即使戴着手套,也会不小心被烫到。张鹏的双手经常起小水疱,天热的时候很痒,天冷的时候会好转。“虽然辛苦,但每当我把逝者的骨灰交到家属手里时,看到他们认可的眼神,我都觉得很值得。”张鹏说。
在张鹏看来,做好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就是扎实掌握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在工作之余,他喜欢阅读燃烧学、心理学、机械维修以及民俗文化等方面的书籍,扩充知识面。“最初是学习火化,接着是学习设备维修……”从入职开始,张鹏就给自己设定了一个个小目标,并逐步攻克。“技术在不断进步,群众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更好地为群众服务。”张鹏感慨道。
去年5月的一天中午,一位老人为刚去世的儿子办理火化手续,工作人员发现死亡证明上的信息不准确。老人有些不知所措,他焦急地表示,自己家在外地,着急坐火车回去安葬儿子……得知情况后,张鹏利用午休时间带老人赶到医院补办了手续。
张鹏说,殡仪服务工作让他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有一年的年三十,他接收了一具因车祸死亡的逝者遗体。“父亲刚退休,还没来得及好好享受生活……今天本来是全家团圆的日子……”逝者的女儿泣不成声,懊悔自己没有照看好父亲。“作为一名遗体火化师,我每天都会目睹生离死别。也正因如此,我明白了要珍惜现在的生活,珍惜陪伴家人的每一分、每一秒。”张鹏说。
谈到未来的工作打算,张鹏用12个字进行了回答——技术学无止境,服务没有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