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复中追求极致
本报记者 张伟涛
选手档案
姓名:马俊
岗位:广东省广州市老人院养老护理员
从业时间:7年
选拔赛成绩: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广东省选拔赛养老护理员赛项一等奖
练习、录像、查漏、改正;一个个动作无数次地重复,一个个细节不厌其烦地摸索……
提及参加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广东省选拔赛养老护理员赛项的经历,广州市老人院养老护理员马俊感受最深的就是这种看似简单的重复和对每个护理细节的精心处理,“在比赛前的一段时间里,我们进行了集中训练,每天都会先与指导老师一起理解题目,理清题目中服务对象的需求,之后进行反复练习。”
马俊有个习惯,每次一个人练习时,都会把操作过程进行录像。练习完毕后,再看一遍录像,从中找出细节上的不足,进行改正。“养老护理员赛项内容涉及多项养老护理实际操作技能,在有限的时间里,选手不但要按照严格的标准完成各项操作,还要体现出人文关怀,以及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所以,要通过自我检查,看细节处理上是不是还有更好、更节省时间的方式。”
在反复练习的同时,马俊还和其他选手一起训练,相互总结经验,并担任对方的“老人模特”,从服务对象的角度体验每次操作的效果。
马俊曾经遇到过这么一道题:患有轻度认知症的徐阿姨入住养老机构的第一天晚上,因不熟悉环境,一直不愿休息。马俊觉得,这既是对选手护理技能的考验,也是对选手是否了解老人的心理变化、身体状况等的综合考验。“首先要让徐阿姨的注意力集中在我们身上,因为进入考场时,模拟的是老人正在看电视的一个场景,如果不先让老人转移注意力就开始做劝说工作,效果会很差。”征询老人同意后,马俊先把电视机关掉,然后耐心地询问老人的需求,是因为不熟悉环境导致睡不着?还是因为床铺的软硬、枕头的高低或是因为光线原因?了解到老人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后,马俊尽可能地还原徐阿姨在家时的睡眠习惯,将护理床调整到合适的高度,把老人喜欢的小玩偶摆放在床头,又将室内灯光调到老人习惯的亮度。整个过程建立在了解老人需求、尊重老人意愿的基础上,顺利地帮助老人适应了新环境。
马俊认为,参加大赛时对每个护理细节的反复练习和实际工作是一致的:“我们养老护理员每天服务着相同的老年群体,但他们每个人又都是不一样的个体,有不一样的想法和需求。所以,既要重复相同的工作内容,又要仔细观察每位老人的情况,制订个性化的服务方案。”
自2017年到广州市老人院从事养老护理工作后,马俊用心用情地护理着每位老人,也在为老服务中提升着自己的技能。“小时候,父母就教育我要多为老年人做事。到老人院工作后,每当我做的事情得到老人的认可,每当他们把我当成家人一样亲近时,这种被需要的感觉,都让我觉得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马俊觉得,养老护理员不能只停留在做好护理工作的层面,还要怀着同理心,主动走进老人的心里,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关爱和温暖。
马俊曾经护理过一位情绪非常不稳定的老人。这位老人时常会产生轻生念头,马俊细心了解老人的情况后,把亲情陪伴作为每天必做的事,经常与老人聊天,听老人讲以前的事情。知道老人爱唱粤剧,他就陪着老人一起唱。在马俊的关心与陪伴下,老人情绪逐渐稳定,并把马俊视作自己的亲人,开始主动关心他。得知马俊喜欢吃叉烧酥,老人特意嘱咐前来探视的儿子带来叉烧酥,但正巧遇上马俊休假。上班后,当老人把一直留着的叉烧酥递给马俊时,老人脸上展现出孩子般开心的笑容,这笑容也一直深深地刻印在马俊的心里。
近两年,马俊先后参加了多次养老护理员大赛。他觉得,比赛中的每一次操作或与其他选手的每一次交流,都能让自己学习到新知识,对养老护理工作也有了更多的认识。“既然选择了养老护理员岗位,就要努力做到最好。要不断挑战自己、提升自己,努力将工作干‘出彩’。”对未来,马俊充满了信心。
在观察中贴近心灵
本报记者 周冉冉
选手档案
姓名:张亚军
岗位:山东省济南市社会福利院护士
从业时间:11年
选拔赛成绩: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山东省选拔赛养老护理职业技能竞赛一等奖
“他们经常离得很远就开始喊亚军姐姐、亚军阿姨,可我明明是做他们孙女的年纪啊!”
谈到和老人们的互动,36岁的张亚军忍不住笑起来。在山东省济南市社会福利院做护士11年来,她已经习惯了这群“老小孩”对她的称呼。“老人们喜欢我,才会这样喊。对待老人,要有爱心、有耐心,更要仔细观察,才能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
张亚军所在部门主要为院内90余名自理、半自理老人提供生活照护,其中不少老人都患有轻微智力障碍。“对于失智老人,沟通是最难的。他们的情绪总是时好时坏,好的时候,我是他们的‘亲闺女’;坏的时候,就吆喝着要把我打出去。”张亚军笑着总结,“像对孩子般哄着”是照护失智老人的秘诀。“人们常说‘老小孩’,事实上,照顾老人也应该用‘幼儿园模式’,融入专业与亲情,让老年人感受到无微不至的关心。”
在她看来,最关键的就是日常对老人生活习惯、身体情况、情绪状态等的细致观察,针对每个人的特点,制订个性化照护方案。比如,有的老人手抖得厉害,但腿脚很灵活,张亚军便带领他多参加跳舞、做操等活动;有的老人腿脚不利索,走路磕磕绊绊,手部的控制能力却很强,她便带着老人做手工、种花等爱好。
“听我说谢谢你,因为有你,温暖了四季……”老年文化艺术节的舞台上,刘东老人伴随温柔的歌声,认真比划着手势舞的每个动作,最终动作定格为一个大大的爱心。刘东今年60多岁,身体健康但患有智力障碍,情绪容易激动,一言不合便会与护理人员或其他老人产生矛盾。“我们发现,刘东老人很需要他人的认可和尊重,便引导他和其他老人互帮互助,做得好的地方一定要及时表扬。”
这样的方法十分有效。刘东培养起了“大哥范儿”——日常照顾身体不好的老人,积极组织参与手势舞表演,交流不畅时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就像班长一样,一下子有了责任感。”张亚军对刘东的转变无比欣慰。
93岁的黄萍情况又不相同。“老人日常对自身要求极高,把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衣服穿得整齐板正。”然而,黄萍老人常常精神恍惚,觉得有人进房间偷东西。“老人给女儿打电话告状,反而被女儿批评一顿,说她疑神疑鬼。”张亚军理解老人的这种情绪,常常带她去打球、唱歌、种花,帮助她分散注意力,缓解焦虑。
“后来,我们决定给老人‘搬家’,离开那间让她没有安全感的房间。”说着容易,做起来难。黄萍老人在福利院住了8年,东西多而杂。张亚军带着几名护理员,在老人监督下分门别类整理好几十箱物品,几个人搬了一整天。“当所有箱子都安置在新房间时,姑娘们都累得满头大汗,黄萍老人突然就抱着我哭了,嘴里不停地说着谢谢。”张亚军说,“我们带她搬进了新房间,也走进了她的心里。”
为帮助更多失智老人找到生活与情绪的平衡点,张亚军在工作中不断创新,探索“幼儿园养老模式”,将育幼理念和养老服务融为一体,把手指操、手势舞、康复指导等融入其中,最大限度地维持老人的肢体功能,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自理能力。
对失能失智老人的照护,也是今年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大赛的难点和创新点之一。“过去的比赛考察的服务对象通常是一名各方面比较健全的老人,心理照护是融入其他操作之中的。”张亚军说,今年大赛专门把心理支持作为单独模块进行考核,其中特别明确,要求应对失智老人的异常行为和心理活动,与失聪失语失明的老人进行沟通。“这种转变,既体现了国家对养老服务水平提升的重视,也体现了全社会对更高层次养老照护服务的期待。”(文中老人均为化名)
在服务中探究学问
通讯员 阮梦勤
选手档案
姓名:张晓芳
岗位:安徽省芜湖市弋江区蕾娜范海螺颐养院护理员
从业时间:4年
选拔赛成绩:2023年安徽省职业技能竞赛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第一名
姑娘、孙女、乖乖、丫头……在安徽省芜湖市弋江区蕾娜范海螺颐养院,张晓芳有很多称呼。
“丫头视我们为亲人。”入住颐养院1年多的郝德英老人说,“她的微笑让人感到温暖,我们也把她当自家人。”正如老人们所说,这些年来,张晓芳一直坚守在养老护理第一线,从理解老人到帮助老人,从陪护老人到陪伴老人,她已经成为老人们的“家里人”。
不仅如此,张晓芳还被颐养院上上下下称作有学问的“家里人”。
芜湖养老协会十佳养老护理员、芜湖市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安徽省养老护理职业大赛一等奖……张晓芳取得的这些荣誉都是老人们口中夸赞、眼中所见和切身感受到的“学问”。
与老人和谐交流需要掌握什么方法?张晓芳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平等和尊重。考虑到消防安全,院内规定老年人不能在房间内使用大功率电器。对此,花奶奶很不满意,认为这让自己煮一些食品不太方便。了解情况后,张晓芳与花奶奶进行单独沟通,首先肯定她的自理能力,然后与她共同分析该行为存在的隐患,最后商定解决方案:在花奶奶有需要时,由护理员将食品按她的要求烧制,再送到她房间。如今,花奶奶养成了有需要就找工作人员的习惯。奶奶省心了,张晓芳也安心了。
对于身体不便的老年人,怎么护理才能让他们更舒适?院里曾有一位患压疮的老人。张晓芳主动提出照护这位老人,在老人饮食上增加了蛋白摄入,生活护理上勤翻身、避免受压、抬高患处,护理上由医护人员给予指导清理创面、换药。经过近半年的护理,老人的压疮逐渐愈合了。
面对突发情况或是老人有情绪波动,要怎么处理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在张晓芳看来,细心倾听,真心陪伴,贴心安抚,自然会有好效果。张晓芳专门学习了认知照护的相关知识,并运用于实践。根据老人情绪的变化,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如音乐疗法、园艺疗法、香薰疗法等。艾奶奶患有阿尔兹海默症,女儿年幼时的意外离世成为她一生的伤痛,夜间常常难以入眠,情绪激动时,还有自残行为。对此,张晓芳做得最多的就是倾听与陪伴,听她讲过去的事,不制止、不否定、不指责,适时予以拥抱安抚。每次等艾奶奶情绪平稳之后,张晓芳还会播放舒缓的音乐,哄她入睡,让她感受到始终有爱陪伴。
“晓芳对每一位护理对象都一视同仁、尽心尽力,并根据老人的身体状况提供量身定制的个性化护理方案。”说起张晓芳,颐养院院长马小燕赞不绝口,“晓芳是个乐观、开朗、有情怀的女孩,对老人特别热心,工作中不怕苦不怕累,对养老事业充满热情,还影响带动着周围的同事,让整个护理团队活力满满、干劲十足。”
随着工作经历的增长,张晓芳发现,日常的护理工作并不是机械地重复,看似简单的事务其实充满了学问。于是,她不断探索和钻研,通过各种渠道学习养老护理知识,积极参加民政部门组织的培训,不断锤炼和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职业技能竞赛的嘉奖是对我工作能力的认可,也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一名职业养老人的骄傲。”面对荣誉,张晓芳深知,好成绩不是终点,而是她扎根养老行业、继续努力前行的新起点。她表示,自己要不断努力,掌握更多“学问”,更好地为“家里人”提供优质服务。
在细微处体现关怀
本报记者 闫 洁
选手档案
姓名:高甄
岗位:浙江省宁波市南山老年疗养院养老护理员
从业时间:3年
选拔赛成绩:浙江省第二届技能大赛养老护理员赛项第三名
作为入行不到3年的新兵,高甄今年将代表浙江参加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大赛。这个“00后”小姑娘谦虚地说:“我赶上了养老护理职业发展的好时候,政府的重视让养老护理员的待遇和社会认可度不断提升,吸引了越来越多像我一样的年轻人入职。这些年,养老服务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体系和职称评价体系的建立健全,又督促我不断精进提升技艺。”
高甄毕业于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护理(老年护理方向),就业方向有医院和养老机构,大学期间的一次实习让她明确了自己的职业道路。“当看到养老院优美的环境、完善的设施和参加各种活动的老人,就想着等我老了也来这里养老。”高甄笑着说,“后来接触到日间照料中心、居家养老服务等不同的养老模式,觉得行业发展很快,工作也很有意义,职业前景可期。”工作后,高甄因为专业的教育背景和扎实的基本功得到了很多培训、学习机会,业务技能不断精进。
2023年,宁波市南山老年疗养院设置了“幸福忆家”认知症护理区,高甄作为主管之一,投身新岗位。“奶奶,早上好,您认识我吗?”“不认识。”“我是高甄,您的护理员,咱们每天都见面的。”……高甄每天的工作就从和老人打招呼开始。“大部分时候老人都说不认识,遇到有老人认出我,我就赶紧竖起大拇指给他赞一个。”在高甄眼里,这个区的老人都很可爱,她每天都被老人们的夸奖包围,“从早上开始,爷爷奶奶就夸我‘好漂亮呀’‘好能干呀’,离开一会儿再碰面,又是一轮夸奖,特别开心。”高甄说,她的性格比较活泼,很适合与老人打交道。
为了做好认知症老人的护理工作,高甄和同事们不断学习、摸索,“从护理人员的选择、护理区的设置到护理方式等都需要磨合、改进。比如,患有认知障碍的老人最怕走失,所以护理区都是用密码开门,员工进出时,必须回头看看是否有人跟随。同时,门窗附近的摄像头刷脸识别到老人后会报警,部分老人衣服上装有芯片,靠近门窗等区域也会报警;外出活动时,芯片还有定位功能,活动前后都要清点人数。人防加物防,目前没有发生过走失事故。”
经过不断实践,“幸福忆家”每天歌声不断。“我们尝试了不同的活动,唱歌和手指操是最受老人欢迎的项目。”高甄介绍,“做其他活动时,有的老人坐不住、有的老人听不懂讲解,不好组织。唱歌简单,随时随地都能唱,不会唱的也能跟着哼哼,大家都很开心。”毛奶奶就是“幸福忆家”的唱歌积极分子,经常组织大家一起唱或者自己表演。高甄回忆,毛奶奶刚来的时候,易怒、怕人、晚上不睡觉,健康状况很差,护理员就特别关注她的情绪,经常带她去小花园散步。“她以前是音乐老师,我们就总夸她唱得好,慢慢地她就愿意参与活动了,现在人也胖了,情绪也很稳定。”高甄欣慰地说。
从4月中旬起,高甄开始封闭训练为参加国赛做准备。高甄感觉,之前比赛注重操作技能,现在则更关注人文关怀及创新,“以实操技能比赛为例,假如要求完成为老年人喂口服药、更换套头衫、翻身三项操作,除操作技能到位,护理员也需要关注老人的情绪,观察老人的自理能力,哪些动作可以自己完成,以便调整后续的护理方案。护理工作就是千人千面,对人文关怀提出更高要求。”
高甄觉得,衰老虽然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但能帮助老人生活得更舒适、情感得到慰藉,就是养老护理工作的意义所在。“希望在国赛中,能取得好成绩,能向全国养老行业的优秀选手们学习,努力给老人提供更好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