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黄会青:三十年如一日 守护生命和希望

时间:2024-04-26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本报记者??刘静静

因心中的一份民政情怀,她三十余年坚守一线,熟悉掌握院内每一名儿童的健康情况;因对工作的强烈责任心,她一路攻坚克难,探索罕见病儿童的治疗方案,不放弃每一名孤弃儿童,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护航……她,就是北京市儿童福利院医务科科长黄会青。

从“姐姐”到“妈妈”再到“奶奶”

刚到北京市儿童福利院工作时,黄会青仅有20岁,脸上还带着初入职场的青涩。福利院里生活的大多是残疾儿童,照护他们光靠在学校学习的普通儿科知识远远不够。黄会青一边跟着经验丰富的老医生学习实操技能,一边有针对性地阅读相关书籍和论文提升专业理论素养。那个时候,福利院的孩子们称黄会青为“姐姐”。

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多的孩子改口喊了“妈妈”。第一次听到这个称呼时,黄会青的脸蛋“唰”的一下就红了。那时的她不过20多岁,还没有结婚生子。然而,这一声声“妈妈”,孩子们叫了近30年,黄会青也听了近30年,她感受到的更多是“妈妈”二字的责任。

最近一两年,黄会青甚至听到有孩子叫她“奶奶”。从“姐姐”到“妈妈”,再到“奶奶”,称呼虽然变了,但黄会青守护孩子们的信心和决心未曾改变。“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天使,我很庆幸自己能来到他们身边,陪伴他们、守护他们。”黄会青笑着说。多年来,她在岗位上从未停止过学习和钻研。如今已是院医疗管理工作负责人的她,参与撰写了多个医疗和康复相关的标准化文本,牵头完成了科室、医疗、院感等79项制度的修订。

守护“万分之一”的罕见命运

新生儿发病率小于万分之一、患病率小于万分之一、患病人数小于14万人,符合其中任意一项的疾病,都可称为罕见病。为了守护这“万分之一”的罕见命运,黄会青一直在攻坚克难,不抛弃、不放弃每一名患病儿童。

苯丙酮尿症就是罕见病的一种。患病儿童皮肤发白、头发眉毛较黄,尿液带有刺鼻气味,异常代谢产生的有害物质还会损伤脑细胞。在儿童福利机构,患有苯丙酮尿症的儿童并不罕见,由于苯丙氨酸代谢途径中的酶缺陷,这些孩子只能吃低苯丙氨酸的特定饮食,确保正常生长发育。

为了照顾好这些儿童,从2008年起,黄会青将“苯丙酮尿症儿童的特食喂养工作”作为科研攻关的重点。怎样让孩子们爱吃低苯丙氨酸这种特殊的食物,成了摆在她面前的一道难题。她和同事们一遍遍尝试,最终做成了放有菜叶与西红柿的面糊,并耐心地喂给孩子们吃。治疗苯丙酮尿症,年龄越小、效果越好。如今,在黄会青和同事们的精心照顾下,已有12名苯丙酮尿症儿童被家庭领养,成功融入社会。

在北京市儿童福利院,像苯丙酮尿症患儿这样的罕见病儿童还有不少。辉辉刚到院里时只有5个月大,手脚有不同程度烫伤。在照顾辉辉的过程中,黄会青和同事们发现,他的身体反复出现大小不等的水疱,这并不像简单的烫伤。于是,他们带孩子去医院多个科室检查。最终,辉辉被确诊为先天性大疱表皮松解症。患有这种罕见病的儿童皮肤比较娇嫩,稍有刺激就会起水疱。黄会青和同事们特地给孩子准备了质地柔软的床单,将他的衣服反穿,减少衣服接痕对皮肤的摩擦。同时,用油纱包裹创口,定期换药。在他们的细心照料下,辉辉的病情有了好转,被一户家庭收养。

在孩子们的成长中感受职业荣光

在儿童福利院工作的30多年来,黄会青看着一个个孩子长大,看着他们一步步独立自强、融入社会。他们的成长,让黄会青感受到了这份职业独有的荣光。

患有脑瘫的南南3岁来到北京市儿童福利院,在黄会青和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她一直积极做康复训练。南南的性格乐观向上,从小就很好强,做康复训练时格外认真。留着短发的她经常疑惑“为什么自己不能留长头发”,每当这时,黄会青都会送上一个温暖的拥抱,“因为南南训练得很刻苦,经常大汗淋漓的,南南要继续加油哦……”就这样,在鼓励和安慰中,黄会青和南南的关系越来越亲密。离开福利院那天,南南悄悄将一封信塞给了黄会青,信中除了表达对黄会青的感谢外,还试探性地询问“以后能叫您妈妈吗?”如今,作为成年孤儿,南南已被政府妥善安置。她不仅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还留起了盼望已久的长发,开心地享受着人生。多年来,黄会青和南南这对“母女”一直保持着联系,经常向彼此分享生活趣事。

“像南南这样离开福利院后能够独立生活的孩子还有很多,每当看到他们的成长与进步,我们都很欣慰,也倍受鼓舞。”黄会青说,“我只是民政岗位上的一名普通工作者,福利院还有很多‘妈妈’都在默默地奉献着,在平凡的工作中闪耀着点点星光。”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