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 尧
27年,她从四川省民政厅办公室、社会事务处、救灾救济处、社会救助处、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处、机关党委办公室、养老服务处等多个部门一路走过。今年,她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的背后,是她恪守为民初心、勇挑责任使命,为民政事业发展所作出的耕耘和奉献。她,就是四川省民政厅养老服务处处长马江。
始终不变的情怀叠加了更多的责任
马江的民政生涯缘于一份情怀。她来自一个“民政家庭”,父亲从事基层民政工作,母亲任职于福利院。记忆里,母亲经常把家中好吃的拿到院里去,像对待亲人一般照顾五保老人。大学毕业考公务员时,父亲说“考民政吧”。于是,马江成了一名民政人。
不干则已,干就要干出一番名堂。马江说,父母工作踏实、勤奋,常常忙碌到半夜才回家,有种舍我其谁的使命感,这深深地影响了她。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当时在救灾救济处工作的马江冲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第一线,被评为“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先进个人”;到社会救助处工作后,马江推动建立城市低收入家庭认定制度,有效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如今,马江又已在养老服务岗位奋斗数载。不管在哪个岗位,她对民政工作的情怀始终没变,只不过在情怀之上叠加了更多的责任。
民政工作让她有了发光发热的舞台
28岁那年,刚到社会事务处工作的马江,在殡仪馆内看到一名工作人员轻轻地把一位逝者身上被吹开的白布重新盖好,并深深地鞠了一躬,庄重中饱含尊重。这一幕,带给马江很大触动,多年后她仍记忆犹新。
民政领域各项业务跨度大、专业性强,每次岗位变动,马江都抓紧时间补充专业知识。她经常随身携带各类业务书籍,注重向身边的领导和同事们学习如何处理问题、如何谋划工作。她在不同的岗位上成长着,逐渐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我特别喜欢这句话。”马江认为,干工作要做手艺人,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因为热爱,所以有动力。想把工作做好,就要多向书本学、多向实践学、多向榜样学。工作前要先思考,什么事要抓到手上、什么事要扛在肩上、什么事要放在眼里、什么事要搁在心上。
“我何其幸福,民政工作给我提供了一个可以发光发热、贡献力量的舞台。可以说,是民政成就了我的人生。”马江感慨道。
把全省老年人的急难愁盼放在心上
在别人眼里,马江快人快语、作风硬朗。殊不知,她身上这种“铁娘子”作风也是在长期的民政工作中锻炼出来的。5年的殡葬工作经历,让她懂得敬畏生命;投身救灾和救助工作,让她心系困难群众;从事养老工作的历程,让她更加明白铁肩担责……在时间的流逝中,马江为民政事业添砖加瓦,也在锻炼与成就自我。
27年的工作阅历,让马江在养老服务工作中厚积薄发。2019年刚到养老服务处时,摆在她面前的是四川“人口多、底子薄、不平衡、欠发达”的省情和养老服务发展基础差等困难,但马江和同事们没有退缩。自2019年以来,在省民政厅党组领导下,马江带领着养老服务处的同志直接参与推动了省政府出台综合性文件3个,协同相关省级部门出台政策措施31个。省委、省政府不仅建立了养老服务厅级联席会议制度,还把养老服务政策落实情况纳入省政府目标绩效考核范围。四川养老服务工作多次被民政部综合评估为优秀,马江多次在全国性会议上交流发言。四川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思路日渐清晰,改革的步伐越来越铿锵有力。
多年来,马江和同事们始终把全省1816万老年人的急难愁盼放在心上。他们兢兢业业、年复一年,闯出了四川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