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走失十余载 济南市救助站帮花甲老人找到家

时间:2024-04-08   浏览量:128 次  来源:齐鲁网
【字体:    打印

没有户籍信息,没有身份特征,没有有效线索,这样的“三无”流浪人员一直以来是救助工作的难点。近年来,山东省济南市救助管理站通过科技赋能、“互联网+寻亲”,着力破解难点,成功帮助多位离家数年的受助人员找到了亲人。近日,又有两名离家十余载的花甲老人,在市救助站的帮助下寻亲成功。

科技赋能

公安部门联动,十四年后再团聚


日前,离家十四年的郑某毕,在济南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的护送下,踏上了归家的旅途。而此时160公里外,郑某毕的家人早早来到河北清河县民政局的门口,静盼着亲人的到来。

在经历两个多小时的路途颠簸后,护送小组一行人终于抵达了此次行程的目的地——河北省邢台市清河县。救助车辆还没进站停稳,郑某毕的家人便迎了上来。就在车门打开的那一刻,郑某毕的儿子和女儿一眼就认出了十几年未见的母亲,他们相拥而泣。

“真的是太感谢你们了!”郑某毕的女儿紧紧地握住救助站工作人员的手,声音有些哽咽,“我以为这辈子都见不到母亲了,你们给我打电话说找到她的时候,我激动得好几晚都没睡着觉,就盼着这一天早点到来!”

时间回到2010年7月27日,济南市救助管理站联合药山派出所,共同救助了当时在药山附近流浪的郑某毕。经过工作人员多次询问,郑某毕只记得自己有两个孩子,儿子叫玉庆(音译),女儿叫成坤(音译)。由于郑某毕在沟通方面存在障碍,救助站工作人员始终无法获得其姓名、户籍等有效身份信息。随后,济南市救助管理站为郑某毕发布寻亲公告,进行人脸比对,采集DNA和指纹信息,但均没有发现任何有价值的线索。后按照救助政策规定,郑某毕被妥善安置于福利机构照护。

但寻亲的脚步始终没有停下。自2020年省民政厅和市民政局相继开展救助管理服务质量大提升专项行动以来,济南市救助管理站遵照上级部署安排,大力开展救助寻亲服务行动,与公安部门、社会力量协调配合,人脸、户籍比对工作不断转型升级。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近期的一次人像比对摸排过程中,有一名疑似人员与郑某毕相似程度极高。

得知这一关键信息,救助站工作人员立即联系了疑似人员的家属,经过与家属视频辨认,以及采集DNA进行信息比对,最终确认,郑某毕正是这家人走丢了十四年的亲人。

“互联网+寻亲”

抖音公益组织合作,十二年漂泊终团圆


亲人相聚的温暖故事,在济南同步上演。“妈,还记得我们吗?”姚某芝的两个女儿,激动地握住母亲的手,抽泣着说。3月28日一早,姚某芝的丈夫和两个女儿驱车300多公里来到济南,只为能够第一时间见到已经十几年未见的亲人。

2012年9月,在济南市长清区街头流浪的姚某芝,被长清区孝里派出所的民警发现并护送至救助站。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对她的身份信息进行了问询,但由于姚某芝无法像正常人一样沟通交流,寻亲工作一度陷入了困境。为了能尽快帮她找到家人,济南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为其采集DNA信息、发布寻亲公告、录入人像指纹信息,但始终无法找到任何与其家人相关的有效线索。2018年,姚某芝暂时被安置到福利机构照护,取名为济卯谈。

但救助站寻亲团队的工作人员始终没有放弃为姚某芝寻找家人,不放过一丝一毫的线索。终于在一次又一次的问询中,姚某芝隐约说出了几个与自己名字有关的关键字。得知这一关键信息,济南市救助管理站第一时间联合抖音公益寻人组织,发布寻亲公告,并根据姓名信息逐个核查,最终将线索锁定在了山东潍坊高密阚家镇某村。工作人员第一时间电话联系了阚家镇某村的村委会,并通过村委会联系到了姚某芝的丈夫,经过家属和村民多次照片辨认及视频连线辨认,最终确认此人正是该村走失十多年的姚某芝。

得知走失十几年的母亲在济南被找到了,姚某芝的两个女儿激动不已,在相关手续落实完成后,市救助站第一时间通知了姚某芝的女儿来济南接领母亲回家。

交接手续完成后,救助站工作人员又陪同姚某芝和家人一起来到辖区派出所,帮助其恢复户籍信息。在去往派出所的路上,姚某芝的丈夫和两个女儿一直在对救助站的工作人员表示感谢。

此外,济南市救助管理站还将继续帮助姚某芝落实申请残疾证等相关手续,做好已返乡受助人员回归稳固工作。

落叶归根

一季度8名长期滞站人员找到家

树高千丈,落叶归根。在外漂泊了十几年的她们,终于在花甲之年回到了自己的故乡。2024年第一季度以来,济南市救助管理站已经成功帮助8名长期滞站的受助人员找到了家人,并护送他们平安返回故土。

大爱寻亲,温暖回家。济南市救助管理站借助济南市开展救助管理服务质量大提升专项行动的契机,市救助站大力开展救助寻亲服务行动,成立救助寻亲工作室,并会同公安部门,通过DNA比对、人像识别等方式甄别滞留人员身份信息。同时,采用“互联网+寻亲”手段,充分开发利用智能化寻亲手段,深化与社会力量的合作,拓展寻亲渠道,织密织牢救助保障网络,不断促进救助管理工作提质增效,用心用情为流浪乞讨及临时遇困人员铺就一条温暖回家路。

(记者:董洁)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