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焦作市
“134”工作法引导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

时间:2024-03-07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组织》杂志2月下
【字体:    打印

孙 娜

近年来,河南省焦作市通过 “134”工作法,打造“慈善+乡村振兴”服务品牌,形成了具有焦作特色的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新画面。2023年,全市参与乡村振兴的社会组织共183个,实施项目110个,投入款物4475.76万元,受益群众60.24万人次。

聚焦“一个引领”

提高社会组织思想认识

焦作市高度重视党建引领,实现了乡村振兴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同步走。鼓励社会组织把国家体球网乡村振兴的决策、政策支持纳入党建学习主要内容之中,切实增强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的政治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探索“党建+乡村振兴”模式,发挥社会组织党建引领作用,鼓励社会组织党员积极参与,拓展结对帮扶广度深度,推动乡村振兴工作靶向化、精准化。 

开展“三大活动”

推动社会组织广泛参与

社会组织结对帮扶活动。制订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专项行动方案,明确乡村振兴的工作目标、基本原则、工作任务、工作要求及结对关系。与市乡村振兴局联合召开全市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业务对接会,链接供需双方,深入研究社会组织结对帮扶方向,132家市本级社会组织与190个脱贫村进行结对帮扶。如焦作市住宅与房地产业协会与焦作市中站区龙翔街道办事处赵庄村结为帮扶对子,协会围绕旅游兴村、民宿发展、信息宣传、助农消费四个方面,对赵庄村进行帮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打造社会组织公益品牌活动。借助慈善品牌力量助力乡村振兴,焦作市全面实施慈善产业扶持、医疗帮扶、助学帮扶、助困帮扶等创新项目,织密基层慈善网络,为乡村振兴提供资金保障,打造“慈善+乡村振兴”服务品牌。一是创新慈善产业帮扶,强化帮扶“造血”功能。武陟县慈善协会大封镇前孔村发挥白木耳种植的产业优势,探索出“慈善组织出资、产业成果共享”的合作经营方式,投入150万元建设10座木耳大棚,建立了产业帮扶“两送两保”(即送股权保分红、送岗位保薪酬)基地,以产品分红取代现金分红模式,让群众提高收入。二是做强慈善医疗帮扶,为乡村振兴做好兜底保障。全面实施“3+3”慈善医疗帮扶模式,累计帮助困难群众2578人次。三是叫响慈善助学帮扶,为乡村振兴点亮爱的希望。积极与爱心企业对接,成立慈善百万跟踪助学基金,对困难家庭的学生进行跟踪资助直至大学毕业。

社会组织乡村行活动。焦作市引导全市社会组织到乡村振兴重点乡(镇),开展富有特色和成效的项目对接活动。焦作市内部审计协会组织会员走进中站区龙翔街道办事处周窑村,与龙翔街道办事处、周窑村“两委”成员、驻村第一书记、村民代表,面对面沟通,了解乡村特色,制订振兴乡村方案,加快乡村旅游发展。博爱县怀姜产业协会为农户提供姜种、农资及技术培训与技术咨询,组织农户进行怀姜种植,研发产品并推广销售,带动农户产业致富。

强化“四大融入”

激发社会组织潜在动力

焦作市为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提供政策支持,激发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活力。一是在社会组织年检(年报)中融入乡村振兴。在社会组织年度检查中,收集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的相关资料和数据,掌握整体工作推进情况。二是在社会组织等级评估中融入乡村振兴。在社会组织等级评估中增设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指标,加大有关分值比重,引导社会组织积极参与乡村振兴。三是在社会组织清廉建设中融入乡村振兴。在清廉社会组织建设示范点培树考评指标中,增加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内容。四是在社会组织人员培训中融入乡村振兴。在社会组织人员培训方面,重点倾斜服务乡村振兴的社会组织,着力培养一批项目意识强、专业水平高、热心乡村振兴事业的社会组织领军人才。

(作者单位:河南省焦作市民政局)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