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文举
近日,在河南省驻马店市平舆县双庙镇张付楼村“巧媳妇共富工坊”,数十台缝纫机嗒嗒作响,一派繁忙的生产景象。“之前要到外地打工,如今在家门口就能挣工资,还不耽误照顾老人和孩子,生活越来越有奔头。”在这里干活的“巧媳妇”秦留美兴奋地说。
近年来,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积极探索“产业+就业”发展新路径,帮助群众实现就近就业增收,让家门口的“巧媳妇”在乡村振兴中“唱主角”。
这是河南省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是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行业的重要体现,是助力中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河南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党培红说。
2023年,河南省共有4578家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实施公益项目1393个,投入款物超4.9亿元,受益人数达2808.39万人次。
强化政策衔接 打牢工作基础
早在2021年,河南省民政厅就联合省乡村振兴局印发了《体球网引导动员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成为全国率先在社会组织领域探索开展乡村振兴工作的省份之一。
随后,省民政厅又进一步细化措施,有效规范引导,通过等级评估中增加分值、评优评先中提升比重、日常管理中注重宣传等方式,鼓励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提升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的质效。
“在2023年度社会组织评估指标修订工作中,新增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分值为40分,进一步调动了各方参与的积极性。”河南省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局长王凌霄说。
如今,全省社会组织“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没钱没力的出个好主意”,营造出广泛参与乡村振兴的良好氛围。
搭建帮扶平台 多向共同发力
为保障社会组织帮扶项目及时落地、顺利实施,河南省民政厅与省乡村振兴局加强协调联动,联合印发实施意见、开展专项行动、召开推进会议、建立省级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平台、表彰先进社会组织,引导全省社会组织积极参与乡村振兴。
省级社会组织联合开展公益活动,多次对接帮扶需求和公益资源,如河南省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等近百家省级社会组织对全省4个乡村振兴重点县进行结对帮扶,成效显著。
省、市、县民政部门建立工作交流机制,实现“三级联动”。郑州市民政局搭建供需平台,推动187家社会组织与187个帮扶重点村结成帮扶对子。依托供需平台,郑州市餐饮与饭店行业协会、郑州市盐城商会、郑州市邓州商会等采购滞销农产品100余次,价值800余万元。漯河市爱心助农扶商协会在2023年积极参与农产品销售,直接参与对接代售农产品金额达30余万元,间接对接销售金额在400万元以上。
深化模式创新 汇聚更多资源
“为了更好发挥社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省民政厅结合全省实际,反复调研,引导社会组织创新帮扶模式,精准施策,靶向发力,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王凌霄说。
开发岗位解决就业。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组织服装加工会员企业打造“巧媳妇工程”,在全省建成“巧媳妇共富工坊”7000多个,安置留守妇女70多万人,带动近20万户家庭增收。河南省户外产业协会帮助企业招工800人,培训2000余人次,引资落地项目5个。河南省药学会组织中药资源专委会专家团队,选育道地药材金银花等新品种14个,累计种植面积超2万亩,增收超1.25亿元,带动就业1.6万人。
培训人才提升技能。济源市种子协会带领广大会员每年开展30余类1000多个品种的蔬菜种子生产,年产蔬菜种子460万公斤,把1万余名农民培养成熟练、专业的蔬菜制种户。驻马店市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在全市建立首席科普专家服务站10个、科技志愿服务点60个,培训农民5000多人次,打造出泌阳县食用菌研发基地等特色农业基地6个,带动9700多户农民增收。
助农直播线上销售。南阳山东商会在抖音开通助农直播间,帮助当地销售160余种农产品,年销售额达1.2亿元。信阳市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举办“网络助农暖冬行动”,农产品总销售额近1000万元。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河南省社会组织结合自身优势,助力党和政府中心工作。“省民政厅将继续为社会组织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做到‘管理好、服务好、使用好’,激励引导社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王凌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