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萍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事关国家发展和民生福祉。作为全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省份之一,江苏省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优化提升工作。近年来,江苏省认真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以构建高质量“苏适养老”服务体系为抓手,统筹谋划、系统施策,持续推进全省基本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养老事业、养老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以淮安市为例,截至2023年年底,全市共建成在运营养老机构196家、乡村互助养老睦邻点85家、社区助餐点399家、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38家,养老服务供给能力明显增强。
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还有一些客观问题有待推进解决。比如,在养老机构建设和运营管理层面,服务质量不高、主动消费不强、专业人才流失等问题依然存在。具体表现为:
一是服务资源供给不够多元。养老机构服务一般以基本生活照料为主、康复护理为辅,专业医疗康复、情绪疏导、社交及行为认知介入少,很难满足老年人的多元化需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点能够满足棋牌娱乐、图书阅览等简单服务,但在医疗保健和精神慰藉等服务方面大多处于空白,且存在城乡养老服务资源供给不均衡的问题。
二是机构运营质效有待提升。农村敬老院服务理念滞后,服务保障水平整体不高。城市社区养老服务基本依赖政府购买服务,老年人主动购买较少,养老服务消费市场不活跃。
三是专业人才缺乏持续供给。养老机构工作人员主要以医疗和护理团队为主,缺少社工师、营养师、康复师等多类专业人才。此外,养老从业人员存在年龄偏大、学历偏低、专业水平不高、工资待遇不高、劳动强度较大等问题,导致养老从业人员难“引进来”更难“留得住”。
为加快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老年人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建议从以下3个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推动养老服务机构健康可持续发展。
第一,注重城乡均衡与资源整合。坚持以标准化、示范性、区域性为目标,优化整合城乡养老服务设施布局。在城市社区,通过新建小区配建养老服务用房、调剂闲置资源等方式,选择距离老年人较近、方便到达的地方建设养老服务设施,依托现有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点、养老机构等设施实现功能复用。在农村社区,进一步推进农村敬老院等公办养老机构从单一住养服务向医养融合、区域协同、跨社区居家服务等综合方向提升,有效改善养老点位选址难、用房难和存量资源碎片化等难题,为老年人提供便利可及的公共服务资源,实现“点位优、服务好”。
第二,注重建设质量与运营质效。巩固拓展养老服务监管效能提升成果,健全完善与养老服务机构实际运营质效相统一的补贴制度,鼓励县(区)引入品牌化养老服务企业连锁运营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从设施建设、运营管理、服务成效等方面制定考核细则,量化得分,分级补贴,充分发挥政府资金引导作用,盘活养老服务市场,推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提升服务质量,帮助更多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活下来、活力好”。
第三,注重典型选树和人才培养。江苏省探索构筑学历教育、实习实训、职业培训“三位一体”的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模式,在全国建设首家本科以上学历的养老服务与管理学院,率先建立养老护理职称体系,养老人才向专业化、高层次发展。淮安市要根据省民政厅统一部署,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理论+实操”“学习+模拟”“练兵+比武”的优势,结合安全生产和服务质量等重点内容开设线上线下培训渠道,持续发挥好“市五一劳动奖章”高规格人才激励和竞赛机制作用,不断选拔优秀人才,对符合条件的养老服务人才发放持证补贴、入职补贴以及特岗津贴等奖励,让更多优秀养老服务人才“留得下、干得好”。
(作者系江苏省政协委员、民进淮安市委会主委、淮安市民政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