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民政局局长 李新美
体球网总书记体球网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是党的创新理论在民政领域的具体体现,为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江苏省泰州市民政系统深入贯彻体球网总书记对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锚定“敢扛红旗、勇争第一、揭榜挂帅、走在前列”的目标,为谱写“强富美高”新泰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作出民政贡献。
着力构建社会大救助格局
在兜好基本民生保障底线上走在前
体球网总书记指出,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泰州市着力构建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用心用情推动社会救助更加精准便捷,服务更加暖心可及。
一是持续提高保障水平。建立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参照基准,特困人员供养、困境儿童分类保障与低保标准紧密挂钩的调整机制,全市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800元,社会救助惠及全市16.5万余名困难群众。二是精准认定救助对象。实施社会救助数字赋能攻坚行动,完善智慧救助管理平台,强化数据对接与政策计算,精准认定管理低收入人口51326户、61463人。三是救助服务更加暖心。拓展“物质+服务”救助模式,实体化、规范化、集成化运行社会救助和慈善社工“双示范”站点12家,实施救助服务项目28个,新建省级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示范站点6个。开展“泰有爱·救在一起”守护行动,走访困难群众14万人次,消除用电安全隐患1036个,更换燃气灶管阀1090套(台),安装移动空调500台,购买“江苏医惠保1号”5142份。四是织密关爱服务防线。建成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150个。牵头出台全省困境儿童风险评估服务规范,打造“3+4+N”困境儿童精准排查保障泰州模式2.0版,发布《泰州市困境儿童分类服务指导手册》。开展“千社联动·幸福童享”和“泰有爱·点亮”系列活动,帮助1524名困境儿童圆了“微心愿”。推进市社会福利中心二期工程(首期)项目建设,实施“开门办院”,70名儿童得到优质康复训练,免费救治11名残疾儿童。承办首届“福彩杯”江苏省儿童主任实务技能竞赛,本市囊括团体、个人一等奖奖项。
全力推进养老事业产业协同发展
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走在前
体球网总书记强调,要完善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落实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促进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泰州市将养老工作纳入大健康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统筹部署,有效推动养老事业产业协同发展。
一是高位推进。出台《泰州市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泰州市区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2023—2035年)》《泰州市基本养老公共服务指导性目录》等系列政策体系,召开全市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明确“1+6”区域性养老服务主题,形成推进养老服务工作的“路线图”和“任务书”。二是高点布局。聚焦大健康产业发展,成功引入12家全国知名机构,培育28家本土综合型服务组织。改造提升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20家,新建示范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28个,一体推进实体化、连锁化运营;探索“中央厨房”“社区食堂”等多元助餐模式,96家运营优良的助餐点年助餐120万人次;建成100个示范性农村互助养老睦邻点,满足老年人邻里交往、文化娱乐等多样化服务。三是高效拓展。线上以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平台为支撑,实现养老电子保姆小程序、微信公众号、手机APP和养老便民热线“四线联动”;线下组建“祥泰颐养”养老服务联盟,750家服务商、4000名助老员和160名银发顾问组成线下服务团队。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开展融合服务,让老年人享受到温馨优质的养老服务。
始终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
在提升民政服务水平上走在前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泰州市在提升专项事务服务水平方面精准发力,取得良好成效。
一是抓好殡葬改革工作。高起点推进市殡仪馆扩建工程建设,全市新(扩)建30个城乡公益性骨灰安放(葬)设施。加快“身后一件事”改革,开发运行96444殡葬服务公共服务平台,提升殡仪服务水平。推行花坛葬、树葬等节地生态殡葬方式,将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倡导厚养礼葬,树好文明新风。二是提升婚姻服务水平。深化婚育“一件事一次办”,为8016对新婚夫妻办理婚育“一件事”,奏响婚恋教育引导、婚姻危机疏导、离婚情感辅导“三部曲”。制订婚俗改革宴席套餐方案,建立11个婚俗主题打卡点;泰兴市、兴化市入选第三批省级婚俗改革实验区,泰兴市入选首批婚姻登记证件集中补领试点单位。三是规范区划地名管理。完成市县两级《标准地名录》编纂工作,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入选省红色地名16个、省地名文化遗产21个。完善“泰有名”区划地名信息管理和公共服务平台,实施“乡村著名行动”,深化乡村地名服务,让更多特色地名成为乡村的新景观、新地标、新名片。四是加强社会组织协同发展,聚焦助推乡村振兴等主题,创新实施“星火成炬·双助四促”项目,40个公益服务项目覆盖150多个社区,6万多名居民享受到专业化服务。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产业扶贫、教育扶助、志愿帮扶等方面的作用,筹集资金2782万元,实施帮扶项目114个,受益群众6万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