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 亮 李 洋
2月2日是北方农历小年,也是喜事成双的好日子。陕西省西安市各婚姻登记机关迎来新人领证小高峰,而在农村,婚事新办的倡议被编成快板,随着“小年村晚”走进村民心里。
在第二故乡“跨省”领证
西安市雁塔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设在一家购物广场的7楼,有天空玻璃栈道、空中爱情花园以及各种打卡景观加持,特别“出片儿”,因此成了陕西有名的网红登记处,预约2月2日结婚登记的新人就有260多对,有本省户籍的,也有外省户籍“跨省通办”的。
王鹏杰和初一诺都是山东烟台人,两人计划2月8日回老家过年,但在此之前,要办一件大事——领取结婚证。“西安见证了我们6年爱情,更是我们工作生活的‘第二故乡’,国家又有婚姻登记‘跨省通办’的好政策,让我们能够把新婚纪念定格在千年古都。”初一诺说。
领到“红本本”后,两人还参加了婚姻登记处在小年当天启动的“迎新春、喜相逢”婚俗主题活动,亲手制作了非遗铜板拓印“婚书”,并请书法家在“婚书”上写下两人姓名。随后,新人敲响吉祥如意鼓、挂上永结同心锁。
颁证大厅内,在庄严的国徽下宣读完结婚誓词后,初一诺红了眼眶,王鹏杰赶忙送上拥抱,在场等候颁证的新人们起着哄,鼓掌祝福。
“这个小年的年味儿真甜!”王鹏杰揽着初一诺,喜气洋洋地说。
据悉,2月2日,西安市共办理结婚登记1074对,其中“跨省通办”32对。
在千年古都感受传统
小年的雪下得恰到好处,西安变“长安”,坐落在昆明池七夕公园里的西咸新区婚姻登记处迎来一对对身着汉服领证的新人。
王璐瑶是浙江人,年前特意来到男朋友韩栋的家乡领取结婚证。“我一直想来西安领略古都风貌,很早就有了穿汉服领证的打算。”王璐瑶告诉记者,他们当天6点就到汉服体验店做妆造了,而且特意预约了西咸新区婚姻登记处领证,“因为这里有很多传统文化活动,跟我们的造型相得益彰!”
穿唐制汉服、顶双环顶髻、化桃花妆,王璐瑶漫步在婚姻登记处的婚俗文化展示馆内参观浏览。衣裙摇曳、环佩叮当、花钿灼灼,与各朝代喜事婚服展品交相辉映,仿佛在进行一场古老与青春、传统与现代的对话。
2月2日当天,西咸新区婚姻登记处还组织了游园投壶、书法送福、踏雪登鹊桥、猜灯谜等民俗活动以及中式集体颁证仪式,新人打卡每个活动就能集到“福”字,用以兑换新春纪念品。
在“囍室”咖啡吧,王璐瑶和韩栋喝着拿铁、看着雪景,好不惬意。“在婚姻登记处,我们了解了中华优秀婚姻家庭文化,恩爱相随、同甘共苦、相濡以沫,对我们今后经营家庭、涵养家风很有教育意义。”韩栋感慨,“这个证领得真值!”
在美丽农村婚事新办
瑞雪兆丰年,西咸新区大王街道大王西村的礼堂里红红火火。一边是书法爱好者挥毫泼墨,为乡亲们写春联,一边是“村晚”快板表演《议事协商新风赞》,把村里的移风易俗“狠狠地”夸了夸。
“红白理事会定了章程以后,各家各户办红事标准一样,攀比少了,浪费少了,花费少了,村民们能不夸嘛!”年前刚给儿子办了婚事的村民魏敏利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村里的规定,红事就在村里办而且只办1天,不超过30桌,每桌不超过500元,“比去酒店办节省四五万元呢,而且村干部都来帮忙,还给做证婚人,很有面子。”
那要跟以前比,婚事新办节省得就更多了。“过去,红事提前3天就开始流水席,结婚当天能摆100多桌,村民们比桌数、比菜品、比烟酒,都苦不堪言,但又不想当改革出头鸟,那就从红白理事会成员和党员干部改起。”大王西村红白理事会会长高从周介绍,有了带头示范,村民们迅速响应,改革水到渠成,“再有钱也按这个标准来,大家都一样、都服气。”
29岁的村民赵亮和媳妇陈绪欢前段时间刚办完婚礼,小两口特别赞同婚事新办:“只要夫妻感情好,不在乎婚礼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