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 娓 张世华
十余年间,互联网公益全面、深刻地影响着我国慈善事业发展格局,“人人公益”“指尖公益”渐成潮流,与此同时,各大互联网公益平台也一直致力于推动互联网公益更加阳光透明、公正有序、高效精准。近日,支付宝公益平台推出升级版运营规则,建立高质量项目评审制度,并给予高质量项目更多流量和资源支持。此举是慈善法新修改后率先进行的优化互联网慈善募捐生态环境的探索实践。
互联网公开募捐服务平台连接着慈善组织、捐赠人、受益人,同时影响到更广大的公众,辐射出一个超强的慈善“磁场”。但是,“大流量”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互联网制造巨大的公益传播力之际,一旦出现负面舆情,将可能迅速扩散和发酵,对互联网慈善的公信力造成伤害。从根本上说,透明度是应对网络舆情的坚硬铠甲。为此,新修改的慈善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国务院民政部门指定的互联网公开募捐服务平台,提供公开募捐信息展示、捐赠支付、捐赠财产使用情况查询等服务”,强调的恰恰是透明度。这一新增条款,要求平台公开披露慈善相关信息,足见政府对互联网公开募捐平台公开透明要求的高度重视。支付宝公益平台此次升级运营规则,对项目审核上线要求、信息发布要求、透明度要求等做了进一步细化,目的就是通过加强规范管理和操作,更好保障公众对慈善项目的知情权,让互联网公益进一步晒在阳光下。
新修改的慈善法第二十七条还规定,互联网公开募捐服务平台“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为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提供服务”。这意味着鼓励更多符合资格的慈善组织在互联网公募平台上广泛募捐,非常符合互联网慈善“人人可参与”的特点,但是,越多慈善组织入驻平台,平台风险监测的责任越大。怎么办?各大互联网公益平台充分运用科技力量,如阿里巴巴公益联合蚂蚁链团队发布了“链上公益计划”,利用区块链不可篡改的属性,将捐赠项目、募集明细、资金流向、受助人反馈等“上链”存证。支付宝公益建立了项目募捐数据模型,及时对异常数据进行预警,还上线了用户捐赠提醒,升级了用户投诉链路,鼓励公众参与慈善监督。腾讯公益推出了财务披露、冷静器组件、“小红花来信”等功能。一些互联网公益平台还增加了实地监测,如支付宝公益将组织专业第三方对项目进行不定期抽检,组织捐赠人探访团开展实地探访等。线上线下合力,将进一步推进阳光慈善、透明慈善。
面对海量的慈善项目,帮助捐款人从中选择优质项目,是互联网公益平台的又一积极尝试。支付宝公益建立优质项目评审和推荐制度,通过引入专业力量升级项目审核流程,参与高质量项目评审和项目筹建,并建立“准入指标”和“评估指标”两个体系。有的项目既在前端设计时“响应国家政策、回应社会痛点需求,设计科学”,又在后端落地时“执行高效、成果有效,为捐赠人提供高质量捐赠服务”。对这样的高质量项目,平台将给予流量和资源支持。这种机制既可积极引导慈善组织在设计项目时更精准地匹配社会需求,更高效地使用资金、提高产出,又可引导捐赠人选择更专业、更可信赖的公益项目,力争让每一笔善款都能“用在刀刃上”。
目前,各大互联网公益平台的自我进化还在加速演进。尤其是在慈善法律法规日益完善的背景下,积极创建更加阳光、透明、高效、精准的互联网慈善生态,珍视和呵护亿万网民的每一份善意,让“指尖公益”的涓涓细流最终汇聚成慈善大爱的汪洋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