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祝 闯
入冬以来,全国多地遭遇寒潮侵袭,气温骤降。部分省份气象部门接连发出寒潮、暴雪、大雾、道路结冰等多个预警信息,各救助管理机构闻讯而动,加大街面巡查频次、开辟临时救助点、拓宽救助线索获取渠道,确保流浪乞讨人员有地方避寒、能吃上热乎饭。
风雪越大,越是放心不下
12月10日夜,山西省晋中市降下了入冬后的第一场雪。晋中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装载好御寒物资后,驱车前往重点路段寻找流浪乞讨人员。这一天,该站紧急启动“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应急预案,出动工作人员11人次,发现3名流浪乞讨人员,成功劝说1人进站接受救助。
“有些流浪乞讨人员不愿进站接受救助,我们只能先留下一些御寒衣物、食物,每天安排工作人员轮流看望。”晋中市救助管理站站长孙瑞卿告诉记者,救助管理工作本着自愿的原则,对不愿进站接受救助的人员,只能多巡查、多送物资,确保他们在急需救助时能及时施救。
老谭,就是被工作人员重点关注的一位。今年50岁的他,是山东省平原县人,在晋中市榆次区安宁街道广安街附近的空地上搭建窝棚住了下来,以拾荒为生。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多次在街面巡查中,劝他进站接受救助,都被他拒绝了。
12月14日,晋中市气温降至零下20摄氏度。晋中市救助管理站全员出动,分三路全天候在市区开展街面巡查。这次巡查中,孙瑞卿专门去了几次老谭的窝棚,想再去劝劝他,却都扑了空。不过,令人欣慰的是,第一次去的时候放在窝棚旁的棉被和衣服被收了起来。
12月18日,晋中市救助管理站联合属地公安部门开展街面巡查,找到老谭时,他依旧拒绝进站接受救助。
“天气这么冷,跟我们去站里吧。”12月19日一大早,孙瑞卿再次找到老谭。这一次,老谭终于同意接受救助。
进站后,老谭洗了澡、换了衣服、吃上了热乎饭。看着面色红润的老谭,孙瑞卿和工作人员悬着的心放下了。
“‘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开展以来,我们共街面巡查239人次、救助了55人次。”孙瑞卿告诉记者,这些选择露宿街头的流浪乞讨人员有各种苦衷,救助管理机构工作人员要用加倍的耐心细心,确保“救”到急难时、“助”到自然处。
帐篷变小屋,温暖再升级
12月10日一大早,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救助管理站站长李德龙来到解放路游园附近的临时救助点,询问救助情况,看望受助人员,将保温桶注满热水……“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启动以来,这是李德龙和同事的日常。
翻开临时救助点的巡查台卡,上面清楚地记录着受助人员的姓名、年龄、户籍地等信息,其中人员类别一栏填写的多为“务工”。
李德龙告诉记者,在以往的街面巡查中,经常发现有零散务工和进城卖菜人员露宿街头,他们进城早、下工晚,为了节省开支就在街边熬一宿。
露宿街头存在着安全隐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二七区救助管理站尝试与零散务工人员相对集中的街道合作设置临时救助点。一顶帐篷、24小时供应的热水和泡面,让那些不愿进站的临时遇困人员有了相对安稳的栖身之所。今年“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开展以来,二七区的临时救助点已帮助了146人次。
12月17日,装有空调的移动小屋运抵临时救助点,替代了原来的帐篷。李德龙说:“最近气温骤降,帐篷的御寒功能有限,移动小屋的避寒效果更好。”
郑州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设置临时救助点是延伸救助管理工作半径的一种有益探索,让那些有救助需要却又不愿进站的临时遇困人员多了一个选择。目前,这个做法已在全市铺开。
短视频助攻,网络传温情
11月22日16时12分,天津市滨海新区一位网名为“卓越人生”的网友,在短视频平台发布了一条视频——冬日里一位蓬头垢面的男人坐在街边,配有“有关部门救助一下吧,马上要降温了,别冻着这大哥!”的文字。滨海新区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看到这条短视频后,第一时间向该网友询问视频拍摄地点,了解到这位街头流浪乞讨人员目前在“天津市滨海新区·澳景园”附近。当天18时20分,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到达现场时,视频中的男子已不见踪影。大家一边沿街巡查,一边与属地街道联系共同寻找。经多方协力,终于找到了视频中的男子。
经询问得知,男子叫陈某平,今年40岁,河南濮阳人,疑似患有精神障碍。滨海新区救助管理站与公安部门联系查实了他的身份信息和户籍地址,还联系到了他失散10年的家人。
一条短视频,让一位流浪乞讨人员得到救助。事后,滨海新区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将救助陈某平的经过告知了发布视频的网友。网友感叹:“滨海新区,是一个温暖的地方!”
“通过短视频平台发现救助线索的做法,我们已坚持一段时间,效果还不错。”滨海新区救助管理站站长张军告诉记者,2020年,区委宣传部和民政部门达成合作,当网络中出现疑似街头流浪乞讨人员相关视频线索时,第一时间转发到滨海新区救助管理站,由站内工作人员进一步核实并给予救助。他表示,此举让救助管理站的巡查工作从街头拓展到了网络,多了一双“眼睛”。
天津市民政局社会福利事业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热心市民在发布有流浪乞讨人员线索的短视频时,也参与到了救助管理工作中。救助管理机构的及时回应和救助,有利于在社会形成共同关注流浪乞讨人员的氛围。截至目前,全市已通过短视频线索救助3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