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广东梅州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好服务带来新生活

时间:2023-12-19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本报记者   张伟涛

“我和几位伙伴每天上午都会在这儿跳舞、打牌,中午还能吃上可口的饭菜。” 家附近的幸福食堂自从启用后,就成为住在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宁新街道的陈阿婆最爱去的地方。在这里,陈阿婆既解决了每天的吃饭难题,也通过参加各种文化娱乐活动,认识了很多伙伴,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陈阿婆生活的新变化,得益于梅州市大力建设、完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

梅州市民政局局长王健表示,作为 “世界客都”,梅州是客家文化传承保护最完整的地方,也保留了客家人勤劳俭朴、聚族而居、敬老孝亲的传统。近年来,梅州市通过乡镇敬老院提质增效改革、建设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等,积极构建基本养老服务体系,满足老年人就近养老、居家养老的需求,努力让全市77万老年人生活更便捷、服务有保障、养老更舒心。

幸福食堂带来新幸福

时近中午,兴宁市宁新街道德爱街幸福食堂里热闹起来。数十位老人排队打好喜欢的饭菜,聚在一起,边吃边聊天,“有了这个食堂,我们的生活幸福了不少。你看,这四菜一汤只需要6元钱,我们吃得起又吃得好。”67岁的曾阿姨告诉记者,自己家离幸福食堂有几公里的路程,每天上午都和6个伙伴约着一起过来,吃饭也都坐在一桌,“感觉和家差不多。”

12时许,能容纳50多人就餐的食堂内已坐满了老人,老人们对这家开设在“家门口”的幸福食堂连声称赞:“自从有了幸福食堂,中午再不用为吃饭发愁,真是便民利民惠民。”在二楼的娱乐室里,75岁的傅奶奶正和几位伙伴兴致勃勃地打着牌。“我们4个都70多岁,是在食堂里认识的,每天一起打牌、唱歌,玩得很快乐。”傅奶奶说,幸福食堂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娱乐场所,让她们结识了很多爱好相同的伙伴,每天的生活过得有滋味。

“我们的食材都很新鲜,保证老人吃得卫生安全。”幸福食堂负责人罗新辉是当地的一个种粮大户,食堂的米面、菜等都来自他的种植基地。“我是兴宁市农业协业的会长,协会的会员单位看到幸福食堂运行后,认为这是为老人服务的善举,也想参与其中,经常给食堂捐赠农产品。”在罗新辉看来,社会组织参与助餐服务有着独特的优势,一方面保证了配餐食材的安全,另一方面也能汇聚起更多力量和资源,让幸福食堂可持续发展。

兴宁市民政局局长孙伟权介绍,德爱街幸福食堂总投资70多万元,占地面积500多平方米,采取“政府补助一点、企业让利一点、慈善捐赠一点、个人支付一点”的方式,为兴宁市户籍60周岁以上老人、低保及特困等特殊困难老人提供优惠助餐服务。其中,兴宁市户籍90岁以上老年人可免费用餐,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可享受早餐4元、中餐6元的助餐补贴。孙伟权说,今年兴宁市建设了7家长者饭堂,计划明年实现镇(街道)全覆盖。

记者了解到,按照“政府主导、社会主办、慈善助办”的原则,梅州市不断推进长者饭堂专业化运营,探索建立广覆盖、多元化参与、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服务机制,努力让老年人在“家门口”享受到幸福味道。截至目前,全市8个县(市、区)已建成“长者饭堂”31家,累计服务就餐者超33万人次,补贴长者饭堂资金合计211.04万元。

村民互助带来新快乐

冬日的午后,一走进五华县河东镇河口村村委会大院,就听到一阵欢快的音乐声,10多位村民正随着音乐开心地跳着舞。“我们每天在长者饭堂吃过饭后,就会相约着开展一些文化活动,唱唱歌、跳跳舞,原本单调的乡村生活变得多彩起来。”60多岁的万阿婆说。

在村娱乐室内,78岁的万阿公正和同伴下着象棋,两人全神贯注,互不相让。“他俩可是‘老对手’了,几乎每天都在这儿下棋。”河口村党委书记万文告诉记者,河口村有村民1247户、6038人,其中,60岁以上的836人。“我们2006年成立了村老龄协会,2022年又改建成长者饭堂和居家养老服务站,配备了一系列文化娱乐设施,满足了老年人的吃饭和精神需求。”万文说。

据介绍,河口村长者饭堂由县民政局支持10万元资金,利用闲置空间改造而成,配备了适老化餐桌、厨房餐具以及文化娱乐设施,以“长者饭堂+居家养老服务站”的模式,通过“村级筹办+志愿服务”的方式运营。“长者饭堂的资金主要是乡贤捐一点、个人掏一点,为村里60岁以上老人提供普惠性配餐服务。”万文说,今年重阳节期间,村里就收到乡贤捐款4万余元,全部交由村老龄协会管理,用于日常助餐。

72岁的万加友是长者饭堂的厨师,一直为村里老人提供志愿服务。“我最拿手的菜是红焖羊肉、客家酿豆腐等,今年重阳节在村里做了30多桌,每桌都有12道菜。”虽然每天做菜很辛苦,但万加友觉得看到老人们吃得开心,自己也很高兴,“每天都有人从家里带各种菜、肉到饭堂,大家一块洗菜、做饭,一块吃,感觉非常好。”

在农村探索建设“长者饭堂+居家养老服务站”,是梅州市将配餐服务与农村养老服务叠加整合、协同发展的一项举措。王健表示,长者饭堂以配餐服务为支撑,同时不断拓宽养老服务渠道,为老年人提供居家上门、日间照料等,以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服务需求。

乡镇敬老院改革带来新变化

“在这儿比在家里好,有人照顾,还有人聊天,我什么都不用担心。”入住到宽敞明亮的丰顺县社会福利中心后,77岁的特困人员黄大爷感觉很开心,中心配备的医护人员,让身体不好的他觉得很安心。

让黄大爷感到安心的新生活来自于梅州市试点推进的乡镇敬老院改革。

王健介绍,为充分发挥公办养老机构提供基本养老服务的基础作用,增强长期照护服务功能,梅州市在丰顺县开展了乡镇养老机构改革试点。

据介绍,改革内容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优化机构设置,设立事业单位性质的养老服务中心,实行“县聘、县管、县考核”,对乡镇敬老院各事项进行集中管理。二是优化整合资源,通过“合、留、关、转”等方式,对乡镇敬老院进行整合、优化、升级。三是优化运营模式,探索管理与运营分离的模式,促进养老机构资源利用最大化。四是优化功能布局,强化县级具备专业照护能力的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建设,发展专业照护失能、半失能老人的综合性养老服务机构,将部分敬老院转型成为乡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等,形成更科学完备的县、镇、村三级养老服务体系。

丰顺县民政局局长朱耀辉介绍,改革后,全县将建成2家县级养老机构、7家区域养老机构和7家镇级养老机构,在引进专业力量提升养护水平的同时,县级民政部门将负责基本民生兜底保障的养老机构直接管了起来,更有利于为特困人员提供兜底保障服务。“此项改革对公办养老机构进行整合,实现了对养老资源的集聚、优化配置,有效提升了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朱耀辉说。

为提升全市养老服务机构智慧化监管水平,梅州市还大力推进“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目前该工程已覆盖全市,为139家养老机构提供全方位视频监控和食品安全保障。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