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这个区有一支社会救助核查队伍

时间:2023-11-30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本报记者   张晶晶

社会救助基层经办服务直接面向困难群众,关系着各项社会救助政策的落实。2021年,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组建了一支社会救助核查队伍,进一步提升了基层社会救助服务能力和水平。

增加工作力量  提升救助质效

自2021年起,新津区财政连续3年共投入180万元购买成都高新区爱有戏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服务,组建了一支社会救助核查队伍,主要承接困难群众排查、家庭收支调查、政策宣传、困难群众关爱等事务性和服务性工作。截至目前,全区8个镇(街道)共有10名社会救助核查员。

新津区安西镇困难群众汪某的孙女患有重病,因自付医疗费用较大,一家生活陷入困境。社会救助核查员李红利在走访中发现汪某家的情况后,向其讲解救助政策,将其情况上报安西镇民政办,并开展家庭经济状况评估。根据核查情况,帮助汪某家申请临时救助金和慈善帮扶。经安西镇审核,分别上报区民政局、区红十字会审批,汪某家获得临时救助金1.59万元和区红十字会重特大疾病关爱援助金2万元。

“当我们家有了困难,他们主动上门讲政策,跑前跑后帮着解决问题,我们感到很温暖。”汪某说。

“以前,我们存在困难群众家庭状况摸排、社会救助政策研判不准等问题。如今,‘区民政+镇(街道)+社会救助核查队伍’的综合评估,补上了社会救助服务单一、群众不满意的短板。”安西镇民政工作人员郝杨这样说。

新津区民政局社会救助和养老服务科科长任建琼告诉记者,社会救助核查队伍减轻了基层社会救助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作为第三方还可以多维度评估困难群众生存状况,为镇(街道)审核确认社会救助资格提供依据,改变了以前政府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情况,有利于堵塞“人情保”“关系保”漏洞,促进社会救助公平公正。

学深吃透政策  提升服务能力

“社会救助对象致困原因和困难情形复杂多样,在评估家庭经济状况时碰到很多困难。”花源街道社会救助核查员袁星说。

袁星在工作中曾遇到这样一户家庭。居民徐某,离异,儿子还在上小学。今年2月,徐某的儿子被确诊为恶性肿瘤,截至9月医疗自费20多万元。经核查,徐某月工资3500元、其前妻月收入3000元,接受社会捐赠16万元。徐某家有2套住房,一套农村自建房未居住也未出租,一套是徐某父亲出资购买的普通住宅商品房,是他和儿子的现住房。这户人家符不符合支出型困难家庭救助条件?

区民政局业务科室了解情况后,组织社会救助核查员认真学习了《四川省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规程》《成都市最低生活保障审核确认工作规程》等文件精神,判定徐某家庭月收入超过了成都市低保标准,但符合低保边缘家庭救助条件。在区民政局指导下,袁星先帮助徐某家申请临时救助金2万元、区红十字会重特大疾病关爱援助金5000元,以解燃眉之急;根据家庭经济状况核算和政策规定,又帮助徐某家申请低保边缘家庭,将其患有重病的儿子按照“单人户”纳入低保。

据任建琼介绍,在开展家庭经济核查方面,区民政局业务科室经常带着社会救助核查员深入救助对象家中,手把手教精准核对方法,提升他们的“望闻问切”能力;在解决入户调查发现的问题方面,区民政局聘请专家,通过政策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提升他们的“把脉问诊”能力;在研判疑难案例方面,区民政局汇总17个具有代表性的社会救助疑难案例,组织基层社会救助工作经验丰富的人员以解剖麻雀的方式,提升他们的“疑难会诊”能力;在学深吃透政策方面,区民政局常态化组织社会救助核查员认真学习最新救助政策,提升他们的“综合治疗”能力。

在社会救助核查员钟蓉看来,社会救助工作政策性强,但有了区民政局的指导,自己在开展评估时有了更多把握,并且能综合运用政策为困难群众提供多元服务。“看到困难群众得到及时帮扶,自己也收获了成就感。”钟蓉说。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