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雨点
连日来,受强冷空气影响,我国多地迎来大范围寒潮天气,局部地区甚至出现了大雪或暴雪,各地民政部门相继启动了“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以下简称专项救助行动),通过加强部门协调联动、加大街面巡查力度、完善应急预案等政策措施,确保流浪乞讨以及务工不着、寻亲不遇等临时遇困人员得到及时有效救助,安全温暖过冬。记者连线多地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记录下他们有速度有温度开展救助工作的温暖时刻。
加大巡查力度 早发现快救助
“太感谢你们了!你们送来的棉大衣和厚被褥,还有这些水和食物,不仅让我身体热乎了,心里也更温暖了。”看着救助站工作人员送来的御寒暖冬物资,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突泉县的拾荒老人王大爷很是感动。
连日来,兴安盟地区大范围降温降雪,气温降至零下13摄氏度。兴安盟各级救助机构启动应急预案,加大街面巡查和主动救助力度,在车站广场、桥梁涵洞、繁华商业街、背街小巷、废弃房屋等流浪乞讨人员可能留宿的区域反复排查。王大爷就是突泉县救助站工作人员在巡查过程中发现的。工作人员耐心劝导王大爷前往救助站避寒,但王大爷并不愿意进站接受救助。看到王大爷将拾来的东西堆放整齐,废弃房屋也收拾得井井有条,工作人员便将准备好的大衣、棉被、方便面、饼干以及一些常用药品留给了王大爷,并留下了联系方式,叮嘱王大爷随时可以向救助站求助。
“早在10月15日,我们就启动了专项救助行动,联合兴安盟救助站、乌兰浩特市民政局、科尔沁右翼前旗民政局,组建巡查小组开展街面巡查工作,增加棉大衣、棉被、帽子、口罩等500余套防寒、防护物资储备,备足方便面、饼干等应急食品和常用药品,确保寒冬救助工作期间的物资需求。截至目前,全盟共出动工作人员450人次,救助车辆210台次,巡查了120个流浪乞讨人员易出现的点位,救助49人次。”兴安盟民政局四级调研员王淑梅表示。
耐心劝解化心结 温情救助暖人心
“小乖,天气这么冷,阿姨给你准备了些面条,吃了暖暖身子。”
“阿姨,我爸妈离婚了,好久没人叫过我小乖了……”在山东省烟台市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中心里,小志(化名)一边吃着热乎乎的面,一边哽咽着说道。
11月17日,烟台迎来了第一波寒潮,在雨夹雪的恶劣天气中,15岁的小志由派出所民警护送到烟台市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中心。
“刚到中心的时候,小志对我们很排斥,询问他任何情况都摇头,也不让我们碰他的手机。”中心工作人员颜丙侠介绍,看到孩子穿着单薄、行为拘谨,值班人员初步断定孩子应该是和家里闹了别扭,偷跑出来的,于是赶紧找来一件冲锋衣让孩子穿上,然后慢慢沟通。没多久,小志便同意接受救助。
值班人员了解到,小志是河南人,父母8年前离异,先随奶奶生活了两年,奶奶去世后由大伯照顾。初中毕业之后,大伯先后让小志学习汽修、理发等技术,小志不理解大伯的用心,争吵后外出务工。但因不满16周岁,找工作屡屡被拒,流落街头。
“阿姨,我就想出来挣钱,回去给老爹(大伯)买好东西,让他知道我能孝顺他……”了解到小志的想法,值班人员肯定了小志是一名孝顺、懂事的好少年,同时也开导小志理解大伯的关心方式,鼓励他要通过学习让自己变强大。“值班人员的心理疏导逐渐打开了小志的心结。他主动给大伯打去电话,感谢大伯多年来的付出。目前,小志已被护送返乡。”颜丙侠说。
近年来,烟台市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中心结合专项救助行动,通过完善的基础设施、先进的智能平台、丰富的救助经验、专业的社工服务,让救助保护工作不仅有速度,更有温度。
协同合作 做好回家团聚“中转站”
11月19日17时30分,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分局东风街派出所民警接到附近群众陈某的报警电话称,在临渭区解放路与三马路十字路口,一位老人在寒风中徘徊了半个多小时,像是迷路了。民警赶到现场,询问老人姓名、家人、住址及电话号码未果后,便将她护送到渭南市救助管理站。
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王西军介绍,老人到站后,工作人员发现她基本无表述能力,只会不停地打着手势,并伴着咿呀的语音。但从咿呀语句中,能听出她是当地人。为了尽快帮老人找到家人,工作人员立即启动紧急寻亲预案,开展人脸识别比对,仅用了40分钟便确认了老人是住在解放街道解放路印机厂南院的吴某。在大家齐心协力的帮助下,吴老太最终与儿子郭某团聚。在接到母亲的那一刻,郭某激动地向工作人员鞠躬道谢,“母亲走失后,我们全家人一直在附近寻找,没想到是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救了她!”郭某说。
近日,渭南市救助管理站向广大市民发放《致市民朋友的一封信》,正式开启为期4个多月的专项救助行动。自开展专项救助行动以来,渭南市救助管理站主动加强与公安机关、城市管理、环卫等部门的协调联动,在重点区域针对重点人群,开展地毯式站外摸排;广泛动员环卫工人、公交出租车司机、夜间保安人员等社会力量,做好主动发现报告、街面劝导和应急救助等工作。截至目前,市救助管理站共救助43人次,护送返乡18人,为12人提供返乡车票,有效保障了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和临时遇困人员基本生活和人身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