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内蒙古自治区深入推进社会救助领域“提能争优、实干惠民”行动——
让救助暖阳照进群众心坎

时间:2023-11-17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本报记者   雷   耀   通讯员   史   静

“我们一家人的生活有了保障,孩子们的教育、医保等问题也解决了,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我相信今后的日子会一天比一天好。”近日,家住内蒙古自治区霍林郭勒市沙尔呼热街道南苑社区的高某在获得民政部门的及时救助后,表达了感激之情。

此前,南苑社区社会救助协理员在日常走访时发现,77岁的高某带着4个年幼的孙子生活,儿子离家出走杳无音信,儿媳已经离世。因高某无固定收入,一家人的生活陷入困境。社会救助协理员第一时间将高某家的情况上报,霍林郭勒市民政局按照相关政策及时将高某家纳入低保范围,并实施了临时救助。同时,霍林郭勒市民政局积极对接教育、公安、卫健等部门,帮高某家落实相应的救助帮扶政策,为孩子们解决教育、医保等问题。

高某一家能获得及时全面的救助是内蒙古自治区各级民政部门持续深化社会救助领域改革、提升社会救助服务质效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自治区各级民政部门紧紧围绕全面提升救助效率和服务能力,结合第二批主题教育“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实践活动,以针对性更强、覆盖面更大、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显的举措,引领推动社会救助领域“提能争优、实干惠民”行动向纵深发展,增强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救急解难,分类施策强保障

克什克腾旗土城子镇天义号村村民赵某因犯罪被判刑,他的父亲已去世,母亲有肢体三级残疾,两个女儿还未成年,一家人的生活全靠赵某的妻子打零工维持,日子过得有些困难。克什克腾旗民政局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启动急难救助机制,联合司法部门开展救助工作。

“一方面,我们及时将赵某家按程序纳入低保范围,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克什克腾旗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另一方面,我们通过长效助学帮扶机制,每年资助学费5000元,帮助解决两个孩子的上学问题。”

在内蒙古自治区,像这样的暖心救助事例还有很多。记者了解到,全区社会救助领域“提能争优、实干惠民”行动启动以来,各盟市结合实际,出台社会救助扩围增效实施措施,及时修订低保审核确认办法,通过实行“单人保”、低保渐退期等政策,推动社会救助扩围增效提质,实现弱有所扶、困有所助、难有所帮。

各地启动实施社会救助扩围增效“攻坚月”行动,加强低收入人口认定和动态监测,指导基层分层分类开展常态化救助帮扶,做到救助对象精准、措施精准、成效精准。截至10月底,自治区共保障低保对象154.35万人、特困人员9.76万人。将198.76万名低收入人口纳入常态化监测范围,对其中164.11万名困难群众分类实施救助帮扶。

因灾救助,全面及时保基本

家住科尔沁左翼后旗查日苏镇38岁的张某,家中有4口人,两个孩子还在上学,玉米种植是家里主要收入来源。2019年,张某患病导致生活不能自理,科尔沁左翼后旗民政局将他参照“单人户”纳入低保。2022年和2023年,因遭遇水灾,张某家的玉米连续两年绝收,一家人的生活陷入困境。查日苏镇民政办工作人员入户核查后,科尔沁左翼后旗民政局于10月将张某家整户纳入低保,并实施了临时救助。“多亏了民政部门的救助,我这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张某逢人便夸党和政府的政策好。

据介绍,今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多地发生洪涝灾害,各级民政部门提早介入、主动作为,全面摸底排查、畅通求助渠道,确保受灾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妥善保障。

“我们加强社会救助与灾害应急政策衔接,加大临时救助力度,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受灾困难群众纳入低保、特困供养范围,对基本生活受汛期灾害影响、其他社会救助制度暂时无法覆盖的受灾困难群众,及时给予临时救助,做到‘凡困必帮、有难必救’。”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各级民政部门还加强受灾困难群众救助与慈善帮扶衔接,组织协调各类社会组织及时为受灾群众捐赠物资、提供心理疏导。今年汛期,累计摸排受灾群众30.17万人次,将646名符合条件的纳入低保、特困供养范围,实施临时救助7551人次。

探索创新,打造品牌优服务

“这个‘幸福清单’真好,轻轻一扫,政策就知道。”近日,兴安盟扎赉特旗巴彦高勒镇和平村民政协理员来到低保对象王大爷家中,用手机扫描“幸福清单”,告知王大爷这个月的低保金数额,王大爷脸上挂满笑容,直夸“幸福清单”方便实用。

“我们为全盟低保对象制作了专属二维码,一户一码作为‘幸福清单’张贴在低保对象家中。”兴安盟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幸福清单”不仅让困难群众对自己享受的政策一目了然,还为他们送去了足不出户的便利和看在眼里的踏实。

开展困难群众关爱帮扶专项行动、“兜底解忧暖民心”行动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各地民政部门纷纷推出困难群众救助帮扶“政策清单”和暖心服务“幸福清单”,实现救助政策和惠民资金“一码扫”“码上知”。

为满足困难群众多样化需求,各地创新救助方式,积极发展“物质+服务”救助,加快形成救助服务多元供给格局,因地制宜为困难群众提供精神慰藉、心理抚慰、照料护理等服务。乌海市全力推进服务类救助发展,聚力打造“幸福乌海 救在身边”社会救助特色品牌,推动兜底保障向幸福提质升级。呼伦贝尔市以边防警民融合为载体,在边境派出所设立救助志愿服务站,开展主动发现、政策到家、为民解忧等救助服务,打造“千里边疆救助星光带”。巴彦淖尔市推进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在政策、对象、资金等方面的衔接,形成资源统筹、高效协同的救助帮扶机制。阿鲁科尔沁旗点亮困难群众“微心愿”,持续放大“沁心助”品牌效应,充分发挥慈善力量助推共同富裕作用。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