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青岛市民政系统开展“访千家、联万户,察民情、知民忧,办实事、惠民生”活动——
7000余次入户 用心倾听民声

时间:2023-11-14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自觉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在学习贯彻体球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体球网总书记将“践行宗旨为民造福”作为主题教育的具体目标之一提出明确要求。

为扎实开展主题教育,深入学习运用“浦江经验”,落实民政部“为民解忧办实事”民生项目部署,今年7月以来,山东省青岛市民政局在全市民政系统开展“访千家、联万户,察民情、知民忧,办实事、惠民生”活动(以下简称“访联活动”),教育引导民政系统党员干部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行动温暖民心。

■  是党性教育,也是职业教育

“问民生实情,理四张清单,记民情日记,办民生实事,解百姓之忧,树民政形象。”7月6日上午,青岛市民政局多功能厅里座无虚席,全市民政系统“访联活动”动员大会正在召开,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车景华用30个字概括了活动的基本要求。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为了让这次非同寻常的活动可操作、可落地,青岛市民政局不仅成立了“访联活动”领导小组,还层层动员部署,制订实施方案,细化目标要求,以一系列扎实的举措确保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重联动。全市民政系统坚持“一盘棋”思维,同向发力、同频共振,形成了市级抓统筹、区(市)抓推进、镇(街)抓反馈的良性互动局面。市民政局加强工作调度,及时发布“访联活动”动态信息,总结推广经验做法,保障活动有力、有序、有成效。

——广走访。市民政局以区(市)报送与随机抽取相结合的方式,按照处(科)级以上干部每人至少走访10户访联对象。访联对象既包括低保对象、特困人员、重度残疾人、老年人等民政服务对象,也包括社区工作者、养老服务企业(机构)、社会组织等,保证走访的广泛性与科学性。

——深体察。全市民政系统党员干部在走访中通过“面对面”“拉家常”的方式,收集整理困难群众的问题、需求和意见、建议,并将12345政务服务热线、群众满意度调查问卷、民政公众号等收集的意见一并汇总,形成了“问题清单”“需求清单”“建议清单”,为下一步工作明确了努力方向。

——细研判。市民政局各处室、各单位按照“问题清单、需求清单、意见清单”所列问题,对照“整改清单”的时间表、路线图,分析问题、找准病根、研究对策。各区(市)民政局联合相关部门全面梳理影响群众生活质量的疑难问题,进行职责会商、措施研判,确保把工作落在实处、做到群众的心坎里。

“全市民政系统党员干部要做到正视问题不回避,解决问题不推诿,奋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在车景华看来,对于全市民政系统来说,在主题教育期间开展“访联活动”,不仅是一次生动的党性教育,也是一次难得的体球网民政工作的职业教育。

■  关怀发自肺腑,日记内容翔实

“2016年6月纳入低保,现在每月领取1963.28元,含低保金1440元、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307元……”8月4日上午,在市南区中山路街道中山路社区一户困难群众家中,市民政局社会救助处处长华玉芹拿着《民情日记本》边听边写,并不时询问:“您的孩子上几年级了?教育补贴落实了吗?生活上还有什么困难吗?”

一句句关怀发自肺腑,一篇篇日记内容翔实。在“访联活动”中,青岛市民政系统党员干部带着使命与感情走进联户对象家中,用心倾听困难群众的所思、所盼、所惑、所难、所怨,并互留电话、互加微信好友。一次次走访不仅拉近了与服务对象的距离、赢得了信任,也向困难群众传递着信心和力量。截至目前,全市民政系统党员干部已累计走访联户对象7000余户次。

“我走访的联户对象基本生活都得到了有效保障,目前面临的主要是一些个性化的问题。”丛淑丽是青岛市救助服务中心的一名社会工作师,她告诉记者,有的困难群众家中有残疾人,生活照料有困难;有的家里需要进行适老化、无障碍改造,居住环境有待改善;有的由于生活压力大,心理健康亟待关注。

“通过走访,我感受到了社会救助政策的兜底保障实效,也看到了困难群众面临的一些难题。”丛淑丽表示,在“访联活动”中,她进一步坚定了坚守在民政服务领域、持续为困难群众送去温暖的决心。

■  面对面讲政策,心贴心解急难

“感谢你们送政策上门,临时救助帮我家解决了大问题。”近日,在即墨区田横镇福台岭村,困难群众杨大爷对民政工作人员说。

记者了解到,在“访联活动”中,青岛市各级民政部门普遍开展了政策宣讲、救助帮扶、志愿服务等工作,着力提升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宣讲“面对面”。市民政局持续做好重点民政政策新闻发布工作,打造“民小综服务社”政策解读品牌,提升政策知晓度。即墨区民政局结合“访联活动”,开展“面对面”宣讲17场,发放宣传单页3万余份;市南区民政局开展了暖心宣传行动,向社区居民和商户发放政策明白纸;市北区组建助餐宣讲团;李沧区举办养老服务大集;城阳区利用线上和线下方式,多角度开展社会救助、老年助餐服务宣传。

——救助“心贴心”。市民政局联合相关部门印发《体球网进一步做好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的通知》,兜住兜准兜好基本民生底线;梳理推出了“慈善救急难”“敬老惠老助浴”“困境儿童圆梦成长关爱”等6个公益慈善项目,结合第八个“中华慈善日”主题活动,筹集善款650万元,用于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西海岸新区落实社会救助提质增效政策,推动救助工作不断升温升级。

——服务“实打实”。市民政局针对有的老人反映助老食堂饭菜有时品种单一、不够软烂等问题,协调养老服务站负责人上门听取建议,做好有关问题的答复;开展“爱心敲门”——微心愿点亮计划,结合社会组织专长,为服务对象开展疏通下水道、理发、洗浴等多样化、个性化服务。即墨区启动“光明行动·亮居工程”救助帮扶项目,改善困难群众居住环境;崂山区梳理困难群众服务需求,链接爱心资源,提供相应救助服务;崂山区将“为困难家庭免费更换燃气灶具”列入2024年区级民生实事项目。

“我们不能满足于把工作做了,还要带着感情、全力以赴做好,要通过我们的工作让群众感受到党的执政理念。”车景华表示,下一步,市民政局要持续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根据“访联活动”中收集的意见、掌握的情况,进一步明确为群众办实事的目标方向,健全完善制度,优化工作措施,推进政策落地,让政策红利更好地惠及群众,不断兜牢民生保障底线。

(本版采写  本报记者  柳 旭)

无声的交流

9月21日上午,青岛西海岸新区民政局办公室主任谢文武正在准备一场重要会议。伴随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局信访工作室的同事给他打来电话,有一位聋哑老人来局里咨询政策问题,经反复沟通后,感觉不属于民政业务范围,不知道怎样解释为妥。

“先别让他走,我去见个面。”挂了电话,谢文武快步走向接待室,边走边想,对方是残疾人,是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的群体,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就算咨询的不是民政部门的政策,也不能让群众白跑一趟。况且,全市民政系统正在推进的“访联活动”活动,其初衷就是帮困难群众解决问题,这件事民政人责无旁贷。

走进接待室,谢文武看到,前来咨询的老人穿着蓝色中山装,看起来有些行动不便。同事递过来几张“聊天”记录,上面是刚才与老人书面沟通的情况,谢文武快速浏览一遍,又向同事询问了一些情况,然后拿起笔,在纸上写下“你的名字”“身份证号”“在哪个单位退休”等几个问题。

经了解,这位老人姓叶,今年64岁,30多年前曾是本地民政福利企业的职工,后来换到了其他单位,直到退休后他才发现,自己在福利企业工作期间,有几个月没有劳动保险缴费记录,由于怕影响退休金的领取,所以想补缴相关费用,这才找到民政局。

了解到老人会用智能手机,谢文武添加了老人的微信,主动把自己的姓名、职务、电话发给对方,同时表示,会帮助向相关部门咨询,一有结果立即发微信告知。考虑到老人腿脚不灵便,谢文武想帮老人打一辆出租车,但老人坚持要坐公交车,谢文武就把老人送上了车。

“老人有听力和语言障碍,本就出行不便,我帮着查询档案、去了解咨询情况,怎么也比他本人跑方便得多。”谢文武告诉记者,后来他在单位查询档案资料、数次到社保中心查询了老人的缴费记录和有关情况,并向工作人员说明了诉求。工作人员表示,根据青岛市的现行政策,对于已经办理退休手续享受退休待遇的企业职工,已无法办理劳动保险补缴业务,但这并不会影响退休金的领取。

得到确切的答复后,谢文武打开微信,把答复内容以及相关政策文件和规定发给了老人,并向老人解释说明情况。对方回复表示,这个问题困扰了自己好久,如今都问清楚了,心里的一块石头总算落了地。

“体球网总书记强调,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党,为民的事没有小事,要把群众大大小小的事办好。”谢文武告诉记者,通过这件事,让他进一步认识到深入基层、了解民情的重要性,“很多问题,坐在办公室里永远无法真正了解;很多情绪,不站在群众的立场上永远无法真正体会。作为一项工作,‘访联活动’一定要有始有终;作为一种态度和追求,必须一以贯之、始终践行。”

全新的视角

周建友今年57岁,2008年从部队转业到青岛市民政局。对于从事了10多年社会救助工作的他来说,到困难群众家里走访调研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但在“访联活动”过程中,他还是有了一些新的观察和思考。

“过去,我们入户时目的性、针对性都很强,有时是核查救助资金是否发放到位,有时是带着调研课题进行走访。”周建友告诉记者,在主题教育期间的这次走访中,他的身份不再局限于民政局的工作人员,而是真正在困难群众家里坐下来,通过拉家常的方式,全面了解对方的生活情况和诉求,并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

8月23日下午,周建友从市民政局出发,前往西海岸新区长江路街道玉地山路社区走访,那里住着2户由他负责联系的困难群众。在低保对象姜女士家,他了解到,由于对方不了解医保政策,从烟台老家接到身边一起生活的父母没能享受到青岛市的医保。周建友立即帮着对方联系街道和社区,问题很快就解决了,减轻了对方的就医压力。

“近些年,社会救助保障标准虽然在稳步提升,但简单地提标可能并不会带来困难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持续提升。”周建友通过“访联活动”,进一步意识到入户走访时“心入”比“身入”更重要,只有始终秉持一颗为群众办事解难的真心,真正了解困难群众需要什么,才能让社会救助更精准,让服务保障更贴心。

与周建友这位“老民政”的走访新思考不同,“访联活动”让申皓丽这名民政新人真正感受到了民政工作的价值所在。

“过去,我对民政工作的了解仅仅局限于婚姻登记。”几个月前,申皓丽从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目前在西海岸新区民政局办公室工作,她告诉记者,来到民政局后,她才知道,老年人、困难群众、困境儿童、流浪乞讨人员等都是民政服务对象,是最需要帮助的群体,这让她觉得,做民政工作不仅要有专业性,更要有耐心和爱心。

“在办公室工作,接触比较多的是会议和文件,对于我来说比较宏观和抽象。”申皓丽表示,在“访联活动”过程中,当她走进困难群众家中,倾听他们的述说,与他们面对面交流时,她才真切感受到,会议上的一次次部署、文件中的一段段表述,都实实在在地发挥着作用,提升着民政服务对象的生活质量,这种感受与从新闻报道中了解困难群众生活完全不同。

“比如老年助餐,一开始我并不清楚提升一两块钱的补贴标准对于那些生活困难的老年人来说意味着什么。”申皓丽表示,通过大量的实地走访了解,现在她在工作中写到提升助餐补贴标准这项工作时,电脑屏幕上出现的不再是一个个冷冰冰的数字,而是老年人吃上营养美味的热乎饭后洋溢着幸福的一张张笑脸。

幸福的来源

8月4日上午,青岛市即墨区民政局工作人员鲁文萍与同事一起来到北安街道营上村,开展“访联活动”工作。走进低保对象金大爷家,昏暗的环境与杂乱的电线引起一行人的注意。

听金大爷说,由于墙上插座数量少,家里用电很不方便,经常是东一根西一根地接插线板,再加上线路老化,动不动就跳闸,不仅影响日常生活,还存在安全隐患。

“我们立即把金大爷的这件烦心事列入了需求清单。”鲁文萍介绍,在后续走访中发现,在北安街道像金大爷这样家里存在用电难题的困难群众共有77户,“由于生活并不宽裕,他们很难拿出钱来对家里的线路进行改造,大部分都是凑合着用。”

记者了解到,为了给这77户困难群众打造一个明亮、便利的生活空间,即墨区民政局发挥“党建+社会救助”的优势,将困难群众的用电需求纳入“红色助联体”的救助需求库,并联合区慈善总会和区供电公司共同启动“光明行动·亮居工程”救助帮扶项目,由区供电公司现场勘察,结合困难群众的生活习惯,一户一策设计改造方案,提供线路改造服务,由区慈善总会根据救助帮扶项目需求募集资金,保障项目顺利实施。

一个多月后,当鲁文萍再次走进金大爷家时,明亮的房间、整洁的布线、崭新的插座……眼前的一切与原来那个昏暗杂乱的环境形成了鲜明对比。“还有漏电保护装置,现在家里用电更安全了,日子过得也更踏实了。”金大爷说。

“察民情、办实事,这是我们入户走访的目的。”鲁文萍告诉记者,在重阳节前的一次走访中,她进一步感受到,要让民政服务对象有更多幸福感,除了把政策落实到位,更要把一件件看似寻常的小事办好。

10月12日,鲁文萍来到区民政局共建单位——通济街道润发家园社区,向独居老年人征集重阳节活动意向。走进68岁的于奶奶家,鲁文萍看到,老人的气色挺不错,屋子里收拾得也很利索。“党和政府总想着我们,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我很知足。”于奶奶笑着说。

“听说于奶奶生活上没啥困难,我们很高兴,就和老人拉起家常。”鲁文萍告诉记者,在与老人的交流中,她了解到,由于子女不在身边,老人自己也不方便修剪脚指甲,又长又厚的脚指甲有一部分已经嵌入皮肤,导致脚趾有些发炎,影响了日常出行。

“老年人省吃俭用惯了,不舍得在外面花钱修脚,我们打算在重阳节给他们一个小惊喜。”鲁文萍说,在社区发布爱心足疗活动意向后,有20多位老年人报名参加,她又对接了由专业修脚师傅组成的志愿服务团队,于重阳节当天在社区开展了“岁岁重阳秋色暖 敬老孝老情共浓”的爱心足疗活动。洗脚、修脚、按摩……一套操作下来,参加活动的老年人都感觉非常放松。于奶奶边笑边点头:“很好很好,脚舒服多了。”

“满足服务对象的小心愿,也可以给他们带来大幸福。”鲁文萍表示,这次重阳节活动不仅帮老年人解决了生活中的小烦恼,也让老年人在外务工的子女们心里暖暖的,能够更加安心地工作。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