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冯 佳
近日,2023钱塘善潮嘉年华开幕式暨“共建善城,亚运同行”慈善之夜主题活动在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大剧院举行。今年,杭州市共推出50个活动项目,现场发布了“慈善一日捐”扫码捐赠统一标识,为16个杭州市第一批特色慈善基地进行授牌。同时,杭州大运河慈善文化研究院也正式揭牌,临平区率先设立2800余万元的共富基金,展现社会各界服务亚运、共富同行的新时代公益慈善风采。
通过系列项目活动,杭州开启全力打造市域慈善新生态之路。
数字赋能“人人慈善”
在慈善之夜活动公益集市现场,市民吴女士带着孩子在智慧树摊位前购买饼干。“消费购物也可以做公益,真是太方便了,希望以后更多的公共场合能够扫码捐,这样做公益很实在、很快乐。”吴女士说。
今年的杭州“慈善一日捐”,第一次有了扫码捐赠统一标识——由细流、水滴、爱心、双手、西湖三潭石塔、“日”字等融为一体的“善”字。市民通过浙里办APP搜索“慈善杭州”,可以扫码捐赠。
活动还介绍了新迭代升级的“慈善杭州”平台5大功能。“我要行善”功能,慈善组织在平台上传慈善项目,经由民政审核后发布,爱心市民可在浙里办APP“慈善杭州”查看慈善项目情况、进行线上捐赠;“在线开票”功能,慈善捐赠可以实时线上开票,其中的“公益码”功能可为捐赠人自动生成具有杭州特色的电子捐赠证书和个人专属“公益码”;“我要求助”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端进行求助申请,乡镇(街道)核实信息后,系统将求助信息和救助项目进行匹配,若匹配不成功,再由慈善组织认领求助,形成关联关系,实现点对点精准救助;“求助池”聚拢求助信息,形成需求清单,匹配县、市两级需求和项目,打通供给端和需求端,最大限度实现慈善资源精准匹配慈善需求;“慈善信托”功能,包含“我要信托”“信托执行”“信托评估”“信托评价”“提醒预警”5个子目录,建立了慈善信托从需求发布、签约备案、执行公开到评估监管的线上线下全周期管理服务体系。
杭州市慈善总会(杭州市慈善联合会)募捐联络部负责人李阿凤表示,人人捐、日日捐、扫码捐已成为慈善捐赠的重要趋势,“指尖慈善”必将引领“人人慈善”,“互联网+慈善”也将成为“善城杭州”的新动能。
突出慈善文化建设
作为打造“善城杭州”的重要标志性成果,杭州大运河慈善文化研究院正式揭牌。研究院与浙江工商大学英贤慈善学院建立战略协作,由杭州市慈善总会(杭州市慈善联合会)和临平区慈善总会共同出资筹办,旨在研究发展慈善文化,培育慈善专业人才,传播推广慈善理念,推动慈善创新实践。
此次发布的第一批16个特色慈善基地,是杭州市对各地申报的61个创建基地进行综合评估后命名的。桐庐县横村幸福直播慈善基地负责人余伟标表示:“被命名为杭州市第一批特色慈善基地,我们倍感荣幸。今后,基地将充分发挥先行先试、创新引领作用,依托数字下乡、电商进村等重点帮扶低收入农户,真正展现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慈善文化特色,不断提升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打造优质慈善项目品牌
今年,钱塘善潮嘉年华共推出50个活动项目,大多以寓善于乐、寓善于教为主,线上线下参与人数达20余万人次。其中,杨绫子学校、弯弯公益组织的特殊儿童亲手制作手工艺品和手工饼干在集市现场进行义卖,得到了许多热心群众的购买支持,所得善款全部捐赠给了杭州市慈善总会。
为了营造人人心怀慈善、人人参与慈善的浓厚氛围,杭州市赋能升级慈善基地推出“善创空间”品牌战略,旨在打造出建设善城的“根据地”、公益慈善的“新坐标”、市民群众的“打卡点”。据“善创空间”第三方运营负责人介绍,“善创空间”的独特之处在于将人才、项目的实践赋能进行标准化管理,今年将重点聚焦慈善组织骨干人才,实施项目赋能培训5场,确保参训人数达100人次以上,以此推动慈善项目高质量落地。“这也是杭州市本级慈善基地专业化、品牌化运作的第一次尝试实践,将组织、策划、推出一批优质慈善项目,让慈善就在身边的体验感、获得感更强。”该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