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樊 澄
社会救助工作事关困难群众衣食冷暖。今年以来,陕西省民政部门以学习贯彻体球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围绕“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认真落实民政部体球网实施“为民解忧办实事”民生项目的部署安排,主动作为,创新方法,持续用力推进“兜底解忧暖民心”行动,聚焦民之所需、民之所盼,不断完善政策制度,健全工作机制,发动社会力量,形成救助合力,以实际行动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为困难群众兜底解忧。
“大数据+铁脚板”实现主动发现
今年5月,渭南市民政局工作人员收到陕西省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预警提示,大荔县安仁镇脱贫户段某家庭支出因看病骤增。当地民政干部立即入户核查。原来,段某的儿子患有癫痫,妻子在2月确诊重症,一家人支出增多了,段某为了照顾家人收入却减少了。突如其来的打击让这个刚刚脱贫的家庭一下子陷入困境。工作人员征得本人同意后,由村委会协助申请低保、临时救助,并在6月纳入当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同时给予临时救助4000元,帮助这个家庭暂时渡过难关。
通过完善数据比对筛查和救助帮扶机制,依托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今年以来陕西省已比对8批次3018万条数据,下达核查任务38万人次,消除风险点12887条。全省446.75万脱贫人口纳入兜底保障88.46万人。
2023年年初,《陕西省民政厅办公室体球网健全完善社会救助主动发现机制的通知》印发各地,社会救助工作实现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转变。从村(居)全覆盖的困难群众应急响应服务队的定期排查到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的日常监测,从各级社会救助服务热线到陕西民政“e救助”线上申办,陕西省把“铁脚板”和“大数据”紧密结合,做到救助对象精准、措施精准、成效精准,实现对困难群众应保尽保、应救尽救的目标,让惠民政策真正落地惠民。
“物质+服务”满足救助个性化需求
84岁的西安市莲湖区低保对象王奶奶,老伴已去世,因居住空间狭小、生活较困难等原因,儿子儿媳不愿同住,也很少联络,老人长期一人独居。王奶奶由于腿脚不方便,很少下楼,依靠邻居帮忙买菜生活。身体的病痛,加上精神上的寂寞,老人感到无助、抑郁。
莲湖区民政局通过专业社会组织介入和评估,为王奶奶提供心理疏导、精神慰藉、家庭关系调节等服务,多次电话、上门慰问陪伴,倾听老人心声,助力实现老人的“微心愿”,帮助她走出抑郁情绪,建立积极的生活心态。现在王奶奶和孩子的关系得到明显改善,同时社区构建邻里支持网络,使她能够得到全方位的关怀,大大提升了老人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像这样“物质+服务”的救助工作,西安市的雁塔区微心愿“睦邻密盒”、新城区“美居行动”、碑林区“救助助理”、榆林市榆阳区、府谷县、汉中市南郑区特困分散供养人员购买照料服务都在相继开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政府救+社会帮”搭建多层次救助体系
延安市宜川县壶口镇居民老张今年2月通过“融救助信息平台”手机端申请低保,宜川县融救助中心立即派人上门办理。经核查,老张家共4口人,他的妻子体弱多病,在城里租房照顾两个上学的子女,他在家种植苹果,年收入3万多元。2022年年底,老张因患尿毒症住院,共花费4.7万元,报销后个人自负1.68万元,目前仍需在县医院进行透析治疗。
经研判小组成员讨论,针对这个家庭失去主要劳动力,同时有教育和医疗刚性支出,决定对其落实三项救助政策:一是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并给予分类施保,二是给予临时救助金3000元,三是通过红十字会“人道救助”项目“重大疾病患者”给予救助。老张提交了一次申请,就享受了政府和社会力量的联合救助,解决了群众多部门来回跑、重复跑难题,真正实现了一个窗口受理、多部门联动、一次通办,让困难群众享受到最大化救助。
2022年,宜川县成立包含县民政局党支部、退役军人事务局党支部等7家单位党支部的民政系统党委,统筹全县具有社会救助职能的17个部门48个救助项目和资金,成立融救助中心,设立融救助大厅,集中受理困难群众需求。按照“应办尽办、急事快办、特事特办”的原则,根据困难群众需要救助的具体类型、困难程度以及项目资金用途,进行综合分析研判,核准救助对象,审定救助项目,分类别、分层次实施救助,对政策救助惠及不到的困难群体,引入社会力量参与救助。融救助实行一个窗口受理、多部门联动一次办结,让困难群众最多跑一次。针对特殊群体的困难程度,采取单项救助或“叠加”救助。同时,研发了融救助信息平台软件,达到了相关部门之间信息互联互通、救助资源共享、救助资金高效使用。西安市碑林区黄雁社区是一个典型的商居互动型社区,整合13个政府职能部门18项救助政策,开展2项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汇聚38家社会组织、8家企业参与社会救助,推进社会救助工作品牌建设。他们建立了“主动发现—了解需求—有效甄别—提供转介—融救联助”的困难群众帮扶新机制,实现了对困难群体的陪伴式、长效式、全程式救助帮扶。
目前,陕西省各地都在因地制宜探索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不断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努力形成“衔接有力、社会参与、综合施策、及时救助”的工作格局,切实担负起兜底民生保障的重大政治责任,以社会救助高质量发展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