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炎炎夏日,为流浪乞讨人员送去一份清凉

时间:2023-07-24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本报记者  张晶晶

近一段时间以来,多地因为高温冲上热搜。高温之下,街面上流浪乞讨人员等临时遇困人员的安全挂在民政人的心头。按照民政部要求,各地民政部门救助管理机构集中力量开展“夏季送清凉”专项救助行动,保障流浪乞讨人员等临时遇困人员安全度夏。

周密部署  加大巡查

7月10日,河北省保定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在火车站东广场巡街时发现,一名右腿肿胀的男子躺在地上。工作人员紧急联系医院将其送医救治。经了解,该名男子因天气炎热导致旧疾复发晕倒,在得到及时治疗后,病情得以控制。

目前,经过信息查询,保定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与该男子家人取得了联系,待其病情平稳后将护送返乡。

连日来,保定市气温节节攀升,暑气逼人。保定市救助管理站站长王胜利介绍,为确保流浪乞讨人员生命安全、平安度夏,市救助管理站召开专题会议,制订行动方案,准备防暑物资,集中力量,安排车辆,开展“夏季送清凉”专项救助行动。

救助专用车上装着饮用水、清凉油、食品等物资,不间断地穿梭在大街小巷,为露宿街头人员及时送上一份“清凉包”。日前,河南省安阳市进入高温天气“超长待机”模式。安阳市救助管理站站长袁继红带着队伍、迎着热浪在街头巡查,寻找流浪乞讨人员等临时遇困人员。

“桥下、涵洞、火车站、小公园等人流较大区域是关注的重点。”袁继红介绍,“夏季送清凉”专项救助行动开展以来,安阳市救助管理站采取定时与不定时方式巡查,根据气温适时调整巡查频次,当市民来电提供线索,马上出勤,最大限度保障流浪乞讨人员的安全。自行动开展以来,安阳市救助管理站出动救助车辆121车次、工作人员323人次,救助服务对象125人次。

广东省民政厅要求各地持续完善民政牵头、公安、城市管理等有关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救助管理工作机制。面对高温天气,陕西省各地民政部门启动应急预案,简化救助流程,做好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确保高效、便捷施救。

据了解,6月19日,民政部启动全国“夏季送清凉”专项救助行动,各地周密部署、精心组织,为流浪乞讨人员等临时遇困人员发放260万份“夏季送清凉”救助服务包,为他们撑起“遮阳伞”,送去清凉和关怀。

协同配合,调动多方力量

“如果您在街头,遇见他们,请您真诚劝导他们,到救助管理站接受救助,那里有可口的饭菜、干净的房间、温馨的服务。尽可能拨打110或救助管理站24小时救助热线……”陕西省渭南市救助管理站近日发布《致市民朋友的一封信》,呼吁市民及时提供线索,为流落街头的困难群众提供帮助。

在“夏季送清凉”专项救助行动中,渭南市救助管理站引导鼓励环卫工人、公交出租车司机、夜间安保人员提供发现报告、街面劝导和应急救助服务,对提供线索证实有效者给予一定的奖励。市挂牌的60家福彩销售站救助咨询点也积极发挥发现报告和临时救助作用。

“救助车辆随时待命,对发现报告的流浪乞讨人员等临时遇困人员,确保在30分钟内赶到现场处置,在市区范围内形成‘30分钟救助圈’。”渭南市救助管理站站长吴超介绍,市救助管理站与公安、城市管理等部门协同配合,优化简化流程,打造出一条便捷高效的救助绿色通道,切实保障流浪乞讨人员等临时遇困人员人身安全和基本生活。

“大伯,如果您发现流浪乞讨人员,请随时打电话。”浙江省宁海县飞狼慈善义工大队队员近日在县徐霞客大道等地开展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

在“夏季送清凉”专项救助行动中,宁海县救助管理站首次联合慈善组织实施“寻爱回家”专项救助活动, 引入宁海县飞狼慈善义工大队专业力量,为流浪乞讨人员提供精准、高效的救助服务。

宁海县救助管理站副站长朱华标介绍,近年来,宁海县充分调动多方力量,鼓励引导社会组织、热心商户、爱心市民、环卫工人、公交出租车司机和志愿者等热心群众,为流浪乞讨人员提供及时帮扶。

广州、深圳、韶关等地救助管理机构发动社工等专业力量,夯实街面巡查力量,开展政策宣传、情绪疏导等服务, 加大街头主动救助和关爱服务力度。

寻亲成功, 护送返乡

7月7日下午,渭南市救助管理站街面巡查小分队在火车站附近发现一名老人,在垃圾箱捡拾垃圾。工作人员上前与老人交流,询问身份相关信息未果,在征得老人同意后,将其接回市救助管理站。

洗个温水澡、换上新衣服、吃上热乎饭、住上空调房,工作人员精心照顾老人的衣食起居。为了尽快帮助老人找到亲人,工作人员尝试与其沟通,寻找身份信息。老人含糊说出“徐阳村”“新华村”后,工作人员以此为突破口,一方面通过互联网查找以上两个发音类似的村庄,另一方面通过全国救助寻亲网查找相关信息,最终比对判断老人大概率是西安市临潼区徐杨街道新华村人。在新华村村委会帮助下,工作人员联系上了老人的儿子,得知他们一直在焦急地寻找老人。

7月12日是渭南市救助管理站送老人回家的日子。老人的儿子早早等在村委会门口,一见到父亲,连忙上前搀扶,连连向工作人员道谢。

在“夏季送清凉”专项救助行动中,渭南市救助管理站通过聊天谈话、口音辨别、资料查找、互联网寻亲等多种方式,帮助流浪乞讨人员找到家,与亲人团聚。

安阳市救助管理站发挥“互联网+”优势,提高寻亲成功率。对不能说出有关信息的服务对象,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将其照片等信息录入救助信息系统,通过全国救助寻亲网、今日头条等平台精准推送,助力他们早日找到亲人。

在袁继红看来,受助人员情况很复杂,其中因年老、年幼或精神异常、智力障碍而无法有效沟通的受助人员,情况更加复杂。他们进站时有的因长期流浪街头而蓬头垢面、衣衫褴褛,有的因与家人失去联系而情绪急躁、焦虑不安。为此,在传统甄别方法的基础上,安阳市救助管理站积极与公安部门合作,建立甄别查询机制,采集DNA血样,送公安部门比对,持续跟踪比对结果。

“科技赋能筑大爱 温情救助守初心”,今年全国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活动集中展示了科技为救助管理工作赋予的新支撑、新力量。据统计,2022年,全国救助寻亲网点击量达到50余万次,各地民政部门和救助管理机构积极开展“智慧寻亲”,会同公安机关利用DNA比对技术、人脸识别技术,帮助1.6万名受助人员寻亲成功。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