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以“作风革命 效能革命”为抓手 兜住兜牢基本民生底线

时间:2023-07-24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张芝能

近年来,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民政局围绕省委“3815”战略目标和州委“三支柱一标杆”主攻方向,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群众所需所盼,以“作风革命效能革命”为抓手,制定社会救助工作“作风革命效能革命”工作目标计划和三年行动计划,深入基层、深入困难群众家中调研,倾听基层呼声,进一步提升社会救助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切实兜住兜牢基本民生底线。

深入一线,落实保障政策。州民政局3次派出工作组,走访3个农场社区和芒市芒海镇、盈江县昔马镇、梁河县小厂乡等偏远乡镇,现场听取基层民政工作人员和群众意见,对基层民政工作人员提出的参照“单人户”施保条件财产认定和供养费豁免、低保渐退等疑难问题进行详细解答;深入盈江县昔马镇胜利村、梁河县小厂乡大邦幸村、芒市芒海镇芒海村和吕尹村等地的15户困难群众家中,对群众关心的问题进行解答,用心用情回应困难群众诉求。对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进行梳理,结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政策落实落地。

扩围增效,兜好民生底线。规范完善低保准入条件,完善低保家庭经济状况评估认定,参照“单人户”政策施保,严格执行供养费豁免相关规定,落实低保渐退政策,进一步加强急难临时救助。充分发挥主动发现机制作用,认真开展走访摸排,以城市困难群体的排查救助为重点推进低保扩围增效,2023年以来,全州新增城乡低保对象670户1761人。全州共有7922名残疾人纳入城乡低保、1332名残疾人纳入特困供养。制定出台《德宏州全面开展居住地申办低保特困供养工作实施方案》,打破户籍限制,让困难群众在“家门口”享受救助,有效解决居住地与户籍地不一致困难群众申办低保、特困供养难题,提升便民、惠民的服务水平。截至2023年5月,全州持居住证纳入救助共45户199人,其中跨省救助1户3人,跨州(市)救助22户122人,州内跨县市救助5户15人,县市跨乡镇办理低保17户59人,共发放救助金9.75万元。全面落实乡镇(街道)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特别是对于急难型临时救助对象,确保在48小时内实施“先行救助”,救助金额在乡镇(街道)审批额度内的,由乡镇(街道)直接给予救助。截至2023年5月,临时救助困难群众3361户12492人次,累计支出资金839.12万元。

拓展社会救助,巩固兜底脱贫成果。德宏州保持“过渡期”兜底保障政策总体稳定,继续落实家庭刚性支出扣减、低保渐退等政策措施。聚焦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加强数据比对,开展动态监测,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截至目前,全州已脱贫人口39158户152482人,纳入低保的有10384户30553人,占已脱贫人口的20.04%;占农村低保人数的66.26%。纳入特困供养的463人,占已脱贫人口的0.30%,占农村特困供养人数的22.80%。州民政局加强与乡村振兴部门的信息共享,健全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与防止返贫动态监测数据对接机制,定期开展数据比对筛查,动态掌握未纳入社会救助范围的防止返贫监测对象情况。目前,州低收入人口数据库归集了7.14万低收入人口信息。

加强智慧救助建设,让救助更精准更便捷。为做好困难群众精准救助和动态监测,州民政局与州发展改革委、州公安局、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州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州住房城乡建设局、州医保局等19家职能部门建立了困难群众信息交换与共享机制,加强救助申请核对和动态管理,提升了救助对象认定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为进一步优化低保办理流程,州民政局积极推广“一部手机办低保”“政府救助平台”应用,让困难群众足不出户即可申请救助。自“一部手机办低保”“政府救助平台”使用以来,全州共收到群众救助申请21512件,已办结20637件,办结率95.93%。

配强工作力量,提高主动发现效能。为实现从“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真正做到事后救助变为事前介入,州民政局完善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政策措施,建立社会救助经办人员考核管理机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共选聘乡级、村级社会救助经办人员487名,负责对村(居)民开展政策宣讲、社会救助、帮办代办等服务,做到走家入户全到位、联系方式全公开、反映渠道全畅通、安全防范全覆盖,提高社会救助主动发现效能。截至2023年5月,全州共有城乡低保对象21529户49128人,累计支出保障资金7333.68万元;共有城乡特困供养人员2123户2197人,共支出保障资金1138.67万元;共有孤儿等困境儿童889人,支出保障资金582.04万元;救助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292人次,支出保障资金87.88万元。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