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闫 洁
每个人都有一个家,但有这样一类特殊的家庭:家中兄弟姐妹多、“爸爸妈妈”多,大家一起相伴成长,是幸福的一家人。在安徽,陆续有孩子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大成才,他们有的身残志坚学会独立生活、有的成了全国冠军、还有的学有所成后回“家”作贡献……在“家”的支持下,他们正在努力创造着属于自己的精彩生活。
为爱坚守的“爸爸妈妈”
每天晚饭后,小超总要给弟弟妹妹们补课,有时教识字有时讲数学。小超说:“我是哥哥,要给爸爸妈妈帮忙。”兄弟姐妹间也会彼此照顾,还会争抢着干力所能及的家务,帮助爸爸妈妈减轻负担。
今年14岁的小超和4个兄弟姐妹一起住在合肥市儿童福利院“阳光家园”104室,郑勇、史德义夫妇是他们的“爸爸妈妈”。在这套普通的三室两厅里,餐厅的墙壁上挂着一家人的照片,客厅里放着各式玩具和书籍,电视柜上整齐地摆着5个孩子的成长档案记录册。这是郑勇与丈夫自2009年2月起组建的“爱心家庭”,至今已累计抚养了24个孩子。“孩子们虽然有不同程度的残疾,但他们的情感需求和正常孩子是一样的——需要家、需要兄弟姐妹、需要爸爸妈妈的关爱。”郑勇坦言,“现在,不是孩子们离不开我,而是我离不开他们。”
在郑勇夫妇的照顾下,孩子们慢慢长大,生活自理能力不断增强,对“家”的依恋也一天天加深。小超总对爸爸妈妈说:“我长大了去工作,也会经常回来看你们的。”
目前,在合肥市儿童福利院的“阳光家园”,像郑勇、史德义夫妇这样的爱心“爸爸妈妈”一共有13对,他们与65名孤弃儿童组成13户家庭。
“‘阳光家园’给孤弃儿童营造了稳定温馨的家庭生活氛围,孩子们不仅有‘爸爸妈妈’的陪伴和照顾,也在兄弟姐妹的手足之情中学会了彼此关心。”合肥市儿童福利院负责人介绍,爱心“爸爸妈妈”们的辛勤养育,显著地促进了孩子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身心健康发展,为他们顺利回归社会奠定了良好基础。
据统计,自2001年以来,“阳光家园”已经养育了300余名孤弃儿童,其中80余名儿童顺利就读普通学校、3人接受高等教育,打开了进入社会实现人生价值的大门。
“我要把这份爱传递下去”
“我是在福利院长大的孩子,能够回家当老师,帮助孩子们早日成才,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我感到特别骄傲和自豪!”2022年10月,大学毕业后的安盼盼,放弃在外工作的机会,回到蚌埠市社会(儿童)福利院成为一名特教老师。
1997年,4岁的安盼盼来到蚌埠市社会(儿童)福利院生活。“刚来的时候,我有些不适应,对身边的一切充满了恐惧。”安盼盼说,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尤其是在“妈妈”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下,她逐渐放弃心理戒备,把福利院当成自己的家。上学后,她文化课成绩很好,还喜欢唱歌跳舞,多次荣获“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称号。2012年,安盼盼如愿考上了宿州逸夫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
“上了大学,我才发现自己还有很多不足,唯有不断学习、继续深造,将来才能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大学期间,安盼盼在专业课上下功夫,积极考级考证,寒暑假回到福利院,学以致用带领孩子们参加各类文艺汇演。大学毕业后,她通过事业单位招考有了很好的工作平台,但还是选择回到福利院。“我的童年都是在福利院度过的,享有了许多‘爸爸’‘妈妈’的爱,他们让我真切体会到家庭般的温暖。”安盼盼希望能守护那些与她命运相同的孩子。
回到福利院后,安盼盼比其他老师多了一份感同身受,她特别注重发掘孩子们的个性和闪光点,鼓励他们克服自卑、勇于尝试,为自己的理想、目标而不懈努力。安盼盼说:“我要把这份爱传递下去,让他们相信只要不懈努力,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在蚌埠市社会(儿童)福利院,像安盼盼一样成才的孩子有很多。从2011年开始,陆续有10名孩子考上大学,安晓晨更是第一个考上研究生的孩子。此外,院里有许多运动功能发育迟缓和脑部发育不良的儿童,通过康复训练学会了行走……他们就像小小的萤火虫,自强自立发出微小的光芒,给同样身处困境的孩子照亮前行的路。
一个永远能回的“家”
小安今年幼师毕业,8月就要到一家幼儿园去上班。说起即将到来的新生活,她特别期待:“我要当一名合格的幼儿园老师。”
2020年11月,为贯彻落实安徽省民政厅《体球网推进儿童福利机构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六安市社会福利院接收了26名各县集中供养的孤儿,16岁的小安和13岁的弟弟小军就在其中。当时,小安正在中专学计算机,小军读初中。转院后,不仅生活环境变了,还要转学、离开家乡,小安有些抵触。几番劝说下,小安终于同意和弟弟一起到六安市社会福利院看看。
看到布置温馨的房间,干净的毛巾、被子,被护理员“妈妈”搂着问饿了没、累了没,姐弟俩眼眶红了。院里的社工也时刻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在一次3个多小时的夜谈里,小安终于敞开心扉,向社工姐姐倾诉她的心事。年夜饭上,福利院的“大家长”夏妈妈在给小安发压岁红包时告诉她:“任何时间都可以来和我谈心。小姑娘爱漂亮,需要护肤品也可以找我。”这一天,小安作出了留下来的决定,还听取福利院老师的意见,转专业学了幼师。
小安说:“我很喜欢幼师专业,在学校还学了舞蹈和钢琴,过得很充实。福利院对我们的学习抓得很紧,经常和学校的老师联系了解我们的学习情况。”在家人的暖心呵护下,小安越来越活泼开朗,顺利完成学业并找到心仪的工作。
据六安市社会福利院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从各县福利机构接来的26名孩子中,有8人在院外上学接受全日制教育,10人在院内特教班学习,院里还安排专职人员接送孩子们上下学。今年10月,福利院扩建完成后,将专门给成年孤儿预留家庭式公寓房,让像小安一样从福利院长大的孩子永远有“家”可回。
近年来,六安市社会福利院依托“六安市区域性儿童福利设施项目”,将“基础+创新”作为优化提质工作的核心,打造儿童社会工作实践平台、大龄孤残儿童创业孵化平台,创建“杜鹃花开”党建品牌、“1+1”社工服务品牌、“爱满新居”儿童生活适应项目品牌等,实现优质儿童福利资源向更多特殊儿童延伸,走出一条转型发展之路。(文中所涉及儿童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