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刘兆泉
山东省泰安市总人口547.2万人,其中老年人口120.7万人,占总人口的22%,老龄化程度较高。近年来,泰安市委、市政府始终将养老服务发展摆在突出位置,聚焦群众关切,完善政策体系,着力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负责、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养老服务工作机制,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全力打造“养老泰安·养生泰山”服务品牌,取得显著成效。
强化政策创制
搭建系统完备、保障有力的政策体系
泰安市政府出台体球网支持养老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建立以政府政策文件为主体、部门专项政策和标准为支撑的养老服务制度框架,为全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出台体球网加快推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的通知、泰安市市级养老服务专项资金补助项目实施方案等28个配套文件,从设施建设、资金扶持、适老化改造、幸福食堂建设等方面夯实工作基础。
强化供给优化
构建功能互补、高效便捷的服务网络
泰安市政府编制《泰安市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2021—2025年)》,推动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全域统筹、城乡覆盖、分布合理、均衡发展。
强化机构护理性养老。全市双证齐全医养结合机构有52家,其余养老机构也以内设卫生室(站)或与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的方式,实现机构内医疗护理服务全覆盖,全市护理型养老床位占比达69%。
强化社区支持性养老。按照“15分钟养老服务圈”的原则,泰安市大力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全市街道(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达100%,建设220处社区老年“幸福食堂”,解决老年人就餐难的问题。
强化居家基础性养老。泰安市大力推进低收入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十四五”期间计划完成改造7600户;探索发展家庭养老床位,开展困难老年人家庭养老床位建设试点,实现养老服务、照料护理进家庭。
强化农村养老
推进三级共建、四方参与的养老模式
三级共建,即抓好以农村幸福院为平台的居家互助养老、以乡镇敬老院为基础的失能照护养老、以县级福利中心为依托的机构示范养老;四方参与,即政府支持、社会联动、村为依托、老人互助。
具体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促进敬老院转型升级。全市各级累计投入1.6亿元实施敬老院“四改一定”(改善卫生间、厨房及餐厅、医疗服务、文体娱乐设施,定期组织老人外出观光)工程,提升兜底养老服务能力。二是实现失能特困老人集中照护。泰安市按照“集中居住、集中照护、集中经费”的原则,将农村特困人员中的失能老年人全部集中到有能力的养老服务机构照护,市级按照供养人员数量每年分别给予20万元、40万元、60万元的补助,目前全市实现有意愿的失能特困老人全部集中照护。三是加强困难老年人关爱。泰安市建立经济困难老年人补贴制度,落实农村老年人关爱服务措施,对留守老年群体定期开展上门探视、关爱帮扶。四是推动农村互助养老发展。泰安市以村为单位,成立农村互助养老工作队,依托农村幸福院等养老服务设施,整合慈善救助、志愿服务、巡访关爱等资源,为高龄、失能等困难老年人提供互助服务,有效解决农村老年人自我保障能力不足的问题。
强化产业协同
探索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工作经验
泰安市大力推进“互联网+养老”,建设智慧养老管理服务平台,实现养老服务精准化、便捷化、高效化。探索“养老+辅具”模式,投资100万元建设老年人及残疾人康复辅具推广应用中心,打造集康复辅具推广、租赁、指导、配送于一体的综合性中心;探索“养老+物业”模式,大力推进物业服务企业开展养老服务,盘活物业闲置资源,目前全市有13家物业企业开展养老服务试点;探索“国企+养老”模式,引导大型国企投资养老服务,推进规模化运营;探索“养老+旅游”,结合泰安城市定位,建设钟秀养老服务中心,引进全国知名连锁品牌九如城开展旅居养老服务。
强化能力提升
打造品牌引领、人员专业的工作团队
泰安市大力推进养老服务品牌化,重点培育了泰山医养中心、山医康养、泰安寿而康、尚赫万家、开元养老等本地养老品牌,引进康乐年华、九如城、万家宜康等专业管理服务团队10余个,养老服务品牌化运营水平显著提升。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激励政策,泰山职业护理学院、山东力明科技职业学院等院校设置老年人护理、老年服务与管理、康复保健等专业,累计培养专业人才3000余人。建立护理员职业补贴制度,对取得三级/高级工、二级/技师、一级/高级技师的养老机构护理员,分别给予每人4500元、6000元、7500元的一次性补助。对入职养老机构的本科及以上、专科(高职)、中职(技工院校)人员,分别给予3万元、2.3万元和1.5万元的一次性补助。此外,将养老服务人员纳入“齐鲁和谐使者”“泰山和谐使者”评选活动,并给予一定津贴,提高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和职业荣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