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精神,全面了解掌握全省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现状,梳理各地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破解未保工作中的难点、堵点,近日,由青海省民政厅副厅长、省未保办常务副主任苏磊红带队,省委网信办、省卫生健康委等省未保办成员单位组成联合工作组,对海北州、海南州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开展督导调研,并对积极申报全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示范创建的地区组织了考评考核。从调研和考核总体情况来看,各地建立健全了新时代未成年人保护制度,构建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政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格局,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司法保护“六位一体”的保护体系基本形成,织密织牢了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关爱保护网。 领导重视有力度。州县两级领导高度重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及时搭建未保领导机制,制发工作方案,明确工作要点、职责任务、工作措施,为未保工作全面开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门源县成立了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未保领导小组,开创了我省县级未保机构主要领导担任组长,成员单位“一把手”参与的领导机制;乡镇建立了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未成年人保护领导小组,形成了县、乡、村三级架构为抓手,上下贯通的未保责任体系。共和县将未保工作列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和考核机制,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亲自督导未保工作,组织召开联席会议,加大财政投入和经费支持,以制度创新、政策倾斜、措施加力、服务拓展等办法,推动未保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落实工作有内容。各地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党建带关键、党建带全面、党建带重点的方法,着力突破未保工作重点难点,改善薄弱环节。门源县开展“书记县长话未保”“民政局长话未保”“检察官话未保”“校长话未保”等系列宣传,并将未保宣传推送到人民网、央广网、中国推介、青海政务等平台,着力提升群众对未保工作的知晓度;充分运用“儿童守护行动—儿童主任能力提升试点项目”,发挥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作用,为困境儿童、农村留守儿童提供精准关爱;检察机关开展“未”你护航行动,检察长、副检察长担任中小学校法治副校长,定期开展法制宣传;公安、市场监管和烟草部门联合清理校园及周边食品和烟酒销售,为未成年人提供健康、安全的成长环境。共和县强化法治宣教服务,打造未检办案区,建成“法润·格桑”和“佩嵘姐姐”工作室,创立首个“检察+社区+未成年人”网格化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站,结合民族地区配齐“检察官+检查辅助人员+书记员”的双语未检办案团队。妇联部门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评选表扬先进典型家庭,树立了家庭保护的样板。兴海县在各学校设立“模拟法庭”,开展“模拟审案”、以案释法等教学,筑牢未成年人保护“防火墙”。 服务工作有温度。各地民政部门作为未保工作的牵头单位,始终将未保和民政保障形成“一盘棋”共同发力,在思想上“真”重视、行动上“真”作为、力量上“真”保障、福利上“真”关心。海南州因地制宜,整合资源,充分利用村(居)委会等现有资源,实现56个社区和426个村委会“儿童之家”阵地建设全覆盖。共和县积极推进未成年人保护中心项目和儿童保护中心附属设施建设项目,为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提供优质的关爱服务和临时监护场所。门源、兴海县实施儿童守护行动,12345热线专席及时回复和化解矛盾纠纷,构建了“家长+儿童+社会”的儿童保护安全网。 疫情防控保底线。各地儿童福利机构坚决贯彻落实近期民政部和省民政厅召开的系列疫情防控会议精神,严格落实儿童福利领域服务机构疫情防控工作两个指南(2022年1月版),加强对出入口物资运输、外买、快递、食品采购的消杀管理,全面实施封闭式管理措施,落实每周两次核酸检测和疫苗接种“日报告”、新冠疫情感染“零报告”制度,牢牢守住了儿童福利领域“零感染”底线。省民政厅派出专项工作组和示范创建考核组,对市(州)级福利机构督导检查全覆盖,市(州)级民政部门对辖区儿童福利机构督导检查全覆盖。 下一步,省未保办将进一步指导各地争取国务院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创建力度,以此次考核为动力,认真对标对表找差距,落实指标和目标任务,积极创新工作方法,打造特色亮点,结合本地实际拿出举措,以工作创新、服务拓宽等措施,在未成年人获得感提升、幸福感提高、安全感加强上下功夫,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总结经验,夯实基础,做好迎接全国未成年人示范创建的考核验收。省未保办对具有示范引领、典型带路、辐射带动作用的地区,推荐全国未成年人示范创建区县命名表彰,推动我省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高质量发展。(根据青海省民政厅信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