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终于见到妈妈了”

时间: 2023-03-01 08:49   来源:中国社会报

本报记者 翟 倩 通讯员 鱼 洋

“17年,整整17年了……”2月15日,当张某终于回到阔别已久的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千户镇,她的二叔一把搂住她泣不成声。促成这一感人场景的甘黔两地救助管理机构工作人员站立一旁,也忍不住抹了抹眼角的泪水。

“当年生下小儿子以后,她开始抑郁。2006年9月,她说心情不好要去赶集。谁知道这一走就是17年。走的时候大儿子5岁,小儿子才2岁。这么多年,我们都以为她不在人世了。”张某的丈夫杨向民讲起往事,泪流满面。

妻子走失后,杨向民到处寻找。张某的家人也从未放弃,但多年来毫无进展。

张某走失近十年后,2015年11月底,贵州省六盘水市街头,一名女子正在当街与人吵闹。钟山分局东风派出所民警在巡逻时发现这一情况,便将该名女子带回派出所。问询中,民警发现她交流困难,无法提供有效信息,疑似精神障碍人员,便将其送入医院救治,并将情况告知钟山区救助管理站。经医生初步诊断,她患有精神分裂症。

随着治疗,该女子精神状态明显好转,自述名叫小羽,但无法说出家庭住址。

小羽住院期间,钟山区救助管理站积极为其开展寻亲工作,在全国救助寻亲网和今日头条发布公告,联系公安部门采集DNA、人像比对帮她寻亲,可收效甚微。

2017年12月,由于长时间无法找到小羽的亲人,作为长期滞留人员,小羽落户钟山区救助管理站,安置在区人民医院精神科进行康复治疗。但对她的寻亲工作,救助管理站从未停止。

2022年年底,通过大数据人脸识别比对,钟山区救助管理站负责人张伟发现,小羽与秦安县的张某高度相似,便与天水市救助管理站取得联系,请对方帮忙核查小羽的身份。

“接到核查请求,我们第一时间与秦安县民政局沟通,核对张某的具体信息,发现她户口还在,但从没在村里出现过。”天水市救助管理站救助管理科副科长岳丽萍说。虽然相隔多年,但照片中的小羽与张某却越看越像。为进一步确定小羽的身份,救助管理站决定三管齐下。

第一,求助警官。经过反复比对后,警官认为两人相似度很高,也符合年龄增长的变化规律,是同一个人的可能性很大。这个消息让岳丽萍大为振奋。

第二,视频交流。天水市救助管理站与钟山区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多次视频连线,引导小羽说话,试图从口音甄别她的身份,捕捉一些有用线索。

“有一次,我先用普通话跟她沟通,然后突然改用秦安方言问她。没想到,她很自然地就用方言与我交流了起来。”天水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蔡军告诉记者。这一句“乡音”,让小羽的回家路逐渐清晰。

第三,现场核查。秦安县民政局组织人员查阅派出所户籍底档、走访千户镇老人,找到了张某的父母及家人,联系上了她的丈夫杨向民。了解到张某确实走失多年且没有音信的情况,并通过DNA检测,最终确认了小羽就是张某。

终于回家了!当护送车辆跋涉1200多公里来到秦安时,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惊奇地发现,一路沉默的张某竟然开心地笑了起来。显然,她心中早已了然:到家了!

“这真是个奇迹,非常感谢政府和救助管理站,让她吃饱穿暖,给她看病,还送她回家。”张某的二叔激动地为两地救助管理站和秦安县民政局送来锦旗。

“能回来太好了,我的孩子终于见到妈妈了!”杨向民拉着妻子的手不愿放开。

张某的父母已年过七旬,得知消息后激动得老泪纵横,他们做梦也没想到有生之年一家人还能团圆。

秦安县民政局副局长雒国柱表示,下一步,民政部门会根据张某家庭的实际情况,将她纳入相应保障范围并持续跟踪关注,确保她生活无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