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闫 洁 “多亏了村里困难群众急难问题快速响应服务队的暖心帮助,让我们这个家免受风雨飘摇之苦。”前不久,家住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正阳街道杨家湾村的杨团(化名)欣慰地说。 杨团离异后带着11岁的儿子一起生活。2022年年初,孩子被确诊患上重病,高额的医疗费用让父子俩的生活陷入困境。9月初,杨家湾村困难群众急难问题快速响应服务队在了解到杨团家的困难后,立即帮他填写了低保申请书,并上报街道。如今,父子俩每月总共可领到1416元的低保金,不仅基本生活有了保障,孩子也被纳入医疗救助范围,家庭负担大大减轻。 和杨团一样得到救助的还有汉阴县观音河镇观音河村的钟青(化名)。因耕地时操作不当,他的身体被卷入农用机械中,情况危急。村里困难群众急难问题快速响应服务队成员第一时间将情况上报镇政府,并帮助其申请救助。镇政府先行救助5000元,后根据其治疗花费情况启动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联席会议制度,对钟青意外伤害事故“一事一议”,发放临时救助金10万元,有效解了他家的燃眉之急。 这支生活在群众身边、能及时提供有效救助的困难群众急难问题快速响应服务队成立于2020年6月。当时,陕西省民政厅指导各县(市、区)在村(社区)组建了这支队伍,成员以村(社区)“两委”成员为主体,包括社区工作者、网格管理员、志愿者在内,不少于5人。主要职责是经常性深入本辖区村(社区)入户走访,宣传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政策,及时准确掌握本辖区内困难群众的救助需求,协助申请办理城乡低保、临时救助等事宜。 为提高知晓率,陕西各地通过县级民政部门网站、乡镇(街道)及村(社区)社会救助公示栏等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及时公开了1.7万个村、2957个社区的困难群众急难问题快速响应服务队的成员名单和联系电话,确保困难群众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需救助的急难事项时能够得到及时救助。 近年来,陕西省民政厅不断完善困难群众急难问题快速响应服务队工作制度,发挥服务队早发现、早介入、早救助的积极作用,及时有效地帮助困难群众申请办理社会救助,确保各项救助政策落实落细,为构建全省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长效机制夯实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