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陈小平:建设高品质宜老宜幼的城乡现代社区

时间: 2023-03-08 09:46   来源:中国社会报

本报记者 周冉冉

“让老人们能舒心安心养老,孩子能安全健康长大,便是解决了每个家庭最大的后顾之忧。”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政协副主席、民建浙江省委会主委陈小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城乡社区是共同富裕基本单元建设的主要载体,是系统化解决‘一老一小’问题的重要阵地。通过发展宜老宜幼的城乡现代社区建设,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不断增强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

社区规划设计上体现宜老宜幼理念

“我们的调研主要集中在浙江省,最大的感受就是社区中养老托育服务设施配套不足,同时社区内从业服务人员短缺,且专业化程度不高。”为此,陈小平在《体球网推进高品质宜老宜幼城乡社区建设的提案》中建议,要以养老需求为导向,完善社区养老服务政策支持体系;以普惠性托育为重点,构建社区托育服务支撑体系。

“我们希望,在未来规划建设新社区的时候,从功能上、布局上同养老、托育等服务结合得更紧密,在设计上更体现宜老宜幼的理念。”陈小平建议。对于现有的社区,他倡导优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以医联体、家庭病床建设等为抓手,满足社区日益增长的养老设施需求。

此外,陈小平建议制定完善社区医养结合服务机构、安宁疗护机构的收费标准、服务规范、评级标准等,有序引导和规范社区养老服务。

破解社区“三支队伍”人才短缺问题

据陈小平介绍,2021年,浙江省926万名65岁及以上常住人口中,98%以上的老年人选择社区居家养老;全省3岁以下婴幼儿149万人,入托率仅11.6%。“与巨大需求量相对应的,是专职社区工作者、养老育幼等专业服务人员以及志愿服务人员、家庭照护人员这 ‘三支队伍’人员短缺问题。”陈小平说。

如何破解社区服务专业人才缺乏问题?陈小平建议,从编制、薪酬、职业晋升等方面鼓励相关专业毕业生到社区就业;制定完善医护人员上门服务收费标准、安全保险、后台监管等政策制度。构建分层分级照护技术培训体系,开展多层次、多病种照护技术培训,广泛动员相关专业人士参加志愿服务队伍,扩大照护服务队伍。

“社区各项服务要提档升级,我们还需要解决‘钱从哪来’的问题,亟待拓宽资金来源渠道。”陈小平建议政府健全完善财政资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倡导各种体球网、有实力的公司企业、先富人士、社会乡贤等探索设立公益慈善基金、为老服务互助基金等,鼓励社会力量建设养老社区、创办普惠性托育机构,从三个方向同向发力,支持城乡社区养老托育服务可持续发展。

推广服务“一老一小”社区智慧应用场景

“调研中我们发现,当前智慧养老托育的数字化应用有所欠缺,特别是各种数字化应用在面向老年人、育龄人群提供的实质性服务内容偏少。”陈小平介绍。

据了解,为更好地为“一老一小”人群提供多样化服务,目前浙江省推出了“浙有善育”和“浙里康养”数字化场景应用,聚焦养老、托育供需对接,集成多项服务功能。

“这种数字化应用场景尚处于起步阶段,未来还希望能提供更精准、更丰富的智慧服务。”陈小平建议,推进向城乡社区延伸的数字网络建设,全面推广社区智慧养老托育应用场景,助力城乡社区开展配送餐、助浴、日间照护、上门诊疗、在线教育、心理咨询、托育等点对点的精准服务。

“除了应用场景更为丰富,我们还发现,帮助老人跨越‘数字鸿沟’问题亟待破解。比如老年人出行、就医、订餐……这些生活小事有时对老年人来说极为困难。”陈小平向记者细数老年生活中的高频事件,“希望立足社区,开办社区学院,直接面向老年人进行数字化应用培训,手把手、面对面地教会老年人这些生活‘小事’,让老年人享受数字化生活的便利。”